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介石用人,要奴才不要人才,这是人人耳熟的.迎合这一特点,蒋家王朝的官场,充满了贿赂苞苴,蝇营狗苟的怪现状.陈诚之所以得到蒋的信任,就是会揣摸蒋的心理.他是保定军校学生,与蒋介石是同乡,在黄埔军校时,不过是一个小队长.每当蒋介石到校视察,他不仅要求学生把内务整理好,还要求把地板擦得纤尘不染,可以戴着白手套抹不起灰来……,他就是以这类事情来博得蒋介石的欢喜.  相似文献   

2.
国共战争末期,云南国民党空军一夜之间哗变,纷纷起义投诚,蒋介石大为震怒。然而,事出有因……一当时,云南有个十分显赫的人物叫龙云,他是个军阀,集云南省军、政、人事大权于一身,表面拥蒋,实却反蒋。蒋介石也知道他不可靠,派两个军驻在云南,还在昆明设了防守司令部进行监视。大批军统特务,无恶不作,全省人民对蒋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千方百计,连威胁带利诱,把龙云搞到重庆去后,派了一个滇人、他的心腹李宗黄来接替。不到几个月,同样不得人心。蒋介石无可奈何,只得把正在越南接受日寇投降的卢汉抽调回昆明,提任为国民党…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有众多的盟兄弟,或为官僚,或为政客,或为军人,唯有一人例外,这就是一代名医金诵盘。对蒋介石的某些作为,金诵盘每每直言进谏,有时令蒋十分恼火,但蒋一直不敢开罪他,个中隐情及他们之间30多年的恩恩怨怨,都在《蒋介石与名医金诵盘》中揭示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李英 《文史春秋》2010,(4):45-52
何应钦是国民党政坛的风云人物,早年与蒋介石结为生死之交,在黄埔集团中蒋何并称,被人称之为蒋介石的"大金刚"。他韬光养晦,善于权变,在与蒋共事的几十年中,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几次欲发动政变取而代之:北伐战争中他与桂系密谋,逼蒋下野;西安事变中他欲轰炸西安,置蒋于死地;抗战胜利后他与冈村宁次勾结,意图政变代蒋;解放战争中他又欲与中共沟通,起兵反蒋于西南……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发生后,宋子文骨子里是幸灾乐祸的,但为了蒋、宋联盟的共同利益,他还是没有袖手旁观。后人评价:能容忍对一个人的强烈不满并不遗余力地救他,这也许是宋子文的过人之处。国共和谈的失败使宋庆龄、宋子文姐弟对蒋介石再次失望。10月,宋子文到了香港。他对宋家姐妹说:他(指蒋)这个人,太好战,迟早要弄出事来。现在日本人这么疯狂,他不想法联共抗日,到时落得人、财、国几空!果然不出他所料,1936年12月12日,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日,引起人们不满,迫使部下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后,最为紧张的是宋氏家人。…  相似文献   

6.
大名鼎鼎的刘峙,曾任徐州"剿总"总司令。这位刘峙,在蒋介石嫡系中以"福将"著称。他对蒋忠心耿耿,唯命称"是"。蒋对他说话,不管时间多长,他总立正恭听。蒋对他发脾气,不管骂的内容,他总唯唯称"是"。抗战时,他在重庆任卫  相似文献   

7.
散叶     
<正>蒋介石的最后一天1975年4月5日,侍卫朱长泰表示,蒋经国傍晚向蒋介石请安,见蒋气色不错,就回家吃饭。侍卫郑敦浦说,饭后,他扶蒋上轮椅,到士林官邸花园,随后送上楼。晚上9点,官邸铃声大作。郑敦浦赶到蒋房间,医官与护士正在急救,此时打雷下大雨,房间落地窗大窗帘从未掉下过,那晚却掉下来了。朱长泰说,蒋经国赶到时,哭得很厉害,宋美龄要医官给蒋经国打镇静剂,但没人敢打。当医官把蒋介石身上的插管拔下来时,雷打得特别响。蒋经国曾要求医生电击抢救,直到11时50分,才宣布死亡。内务科副科长李大伟赶紧把假牙套上去,以免遗体一冷,嘴巴就张不开了。宋美龄本来没哭,这时却哭起来。  相似文献   

8.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国民政府各种形式的对日和谈便开始了。这些和谈贯穿八年抗战的始终。其中以蒋介石、张群为背景,张季鸾本人及委托胡霖与日本在香港进行的和谈,便是上述和谈的重要部分。 张季鸾介入中日和谈是从“陶德曼工作”开始的。1937年11月5日,日本的“和平条件”经陶德曼转给了蒋介石。此后,蒋、陶开始接触。张季鸾作为蒋介石的特邀人物参加了会谈。经过讨价还价,蒋介石准备有条件地和日本达成和议。但由于日军逼近南京后增加了条件和日本政府缺乏议和诚意等因,和谈告吹。 蒋日议和之事传出后,舆论对蒋十分不利。张季鸾利用《大公报》于1937年12月5日、12月8日发表《德国调停之声》、《最低调的和战论》等文为蒋介石善后。文章中关于战与和的言论完全符合国民党、蒋介石在此事上的方针。1938年初,张季鸾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去香港。关于此行的目的,他在出发前向王芸生交代工作时说:“我这次到香港去,是受蒋先生之托,去向敌人撒一把迷眼的沙子。”以此为起点,他往来于香港和汉口  相似文献   

9.
王芸生三碰蒋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蒋介石所阅读的报刊中。《大公报》是必不可少的,他的办公室、公馆内和餐厅里,各放一份《大公报》,以备随时翻阅。《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曾向王芸生交底:“你在报上骂谁都行,就是不要碰蒋先生。”开始王芸生对这一劝告视若神明,加之1934年夏,王芸生应蒋介石之邀,到庐山为其讲课,蒋虔诚地称王为“老师”,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因此王芸生对蒋有过幻想,亦有为蒋开脱的言论。后来通过事实,王芸生对蒋介石的真面目有了些认识,那么在报上碰碰蒋先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香港随之沦陷,《大公报》香港馆被毁,总经理胡政之等人困在香港。这时已任总编辑的王芸生在重庆找到蒋介石的幕僚陈布雷,请他设法营救。陈很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最喜欢与人结拜,在他的故乡奉化,盟兄弟就有20多人,这些人后来或得到蒋的青睐而飞黄腾达,或不善逢迎而备受冷落,或看透了蒋的为人而与之疏远……《蒋介石的奉化盟兄弟》讲述了他们各不相同的际遇。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55,(6)
美国企图勾结蒋介石卖国集团把被蒋贼盗运到台湾的我国珍贵文物运往美国。据美联社消息,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霍雷斯·傑尼三日在美国‘艺术新闻’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建议’蒋介石卖国集团以‘长期出借’的方式,把被蒋贼盗运到台湾的大部分我国珍贵文物运到美国去。  相似文献   

12.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同民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与委员长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既想利用冯的军事才能为自己捞取政治本钱,又对冯的联合共产党抗日的主张非常不满。于是对冯r一是利用,二是排挤。而冯玉祥对蒋的品德早是嗤之以鼻,他在重庆8年,就两次调侃过蒋介石这个领袖。  相似文献   

13.
白崇禧在淮海会战中并非存心想拆蒋介石的台。白所以在国民党军统一指挥问题上"出尔反尔",是因为他对这场决战没有把握,对会战胜利根本没有信心。在蒋要求继续增援徐蚌战场时,白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他坚信救援已经来不及,继续增援不仅无补于大局,而且是"去一个送一个",不如保存这部分势力留作以后卷土重来的资本。  相似文献   

14.
走向“三二○”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介石是国民党内“师法”苏俄最主要的倡导者 ,曾经赞同过共产党人的阶级斗争观念 ,他也是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基于护党的愿望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季山嘉等关系恶化 ,最终导致了三二○事件的发生。蒋之所以会走到三二○事件这一步上来 ,固然是由于他对一些信息的严重误读 ,但不可否认 ,也与其独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提到虞洽卿,过去人们对他多有贬斥,是因为他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蒋反共夺权时助过一臂之力。那是1927年的事,“4.12政变”前夕的3月26日,蒋介石刚到上海、虞洽卿便连夜晋见,二人商谈很久。蒋打算委任虞为财政部长,但虞以自己“在商言商”予以婉辞,但同月31日,他以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会长身份,支持江苏省及上海市财政委员会为蒋介石筹集经费,认销债券。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杨奎松在今天的不少人看来,张学良始终公开表示“拥护领袖”,捉蒋后仍反复声明愿意拥护蒋、服从蒋,最后为维护蒋个人威信,不惜丢下东北军,“负荆请罪”,送蒋回京,以致身陷囹圄,对蒋介石几乎“忠诚”到了“愚”的地步。他自然是绝对不会有反蒋...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川康整军会议,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着深刻的原因。它本是蒋介石在"两广事变"之后,进一步削略地方军阀势力和加强控制四川的一次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但由于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权与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政权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尖锐矛盾,以及后来的全面抗战的爆发,蒋的计划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整军会议之后,四川军阀刘湘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这不仅加剧了刘、蒋业已存在的矛盾,而且引起了蒋对刘的进一步忌恨,这也可能是后来,蒋介石乘刘湘在汉口生病之机派人置他于死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     
《纵横》2006,(9)
蒋介石为黄维改名文强1946年4月,蒋介石在重庆找我谈话,我正准备告退时,蒋介石语侍从参谋,叫来一青年侍卫手持照相机,叫我立于他与宋美龄的后面,拍了一张留作纪念的照片。后来我了解到,在内战期间蒋接见中央训练团受训的高级军官及党政高级人员,都是采取如此的笼络手法。我曾亲见军统大特务潘其武将蒋介石题款盖章的一帧照片,放大到二十英寸那么大悬挂着。像我这样留念的拍照,凡召见过的他几乎都有的。蒋介石笼络手段的特点,是对他的学生一律称弟,题款为赠的照片,一定是亲书某某某弟的别号,决不直书其名。黄维的别号叫埃我,蒋介石错写成“培…  相似文献   

19.
他是蒋介石的义侄,被蒋精心培养,曾任侍从秘书长达8年;蒋经国时代,他被依为肱股,担任过“行政院长”,称得上是蒋家的“两朝重臣”。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炒蛋是当年蒋介石"早餐三味"中的一味,被蒋本人称作"黄埔蛋",极为喜爱。"黄埔蛋"源于蒋早年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期,每天早餐时厨师专为他炒的一个鸡蛋,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