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豆卢氏”是否由北魏初年慕容氏避难改姓而来,历来史界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对魏初慕容氏避难改姓的经历及至周齐隋唐间的世系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补充,以期解此疑案。  相似文献   

2.
北魏韩君夫人舆氏墓志是韩兴宗之妻慕容氏的墓志。此志对于探讨北魏内廷官"内小"的演变,韩氏与慕容氏的交谊,以及慕容氏在北魏的遭际,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武功高强,但复国失败。不过,他的祖先成功了,尽管很短暂。金庸在小说《天龙八部》中,塑造了擅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武林世家姑苏慕容。在小说中,姑苏慕容是大燕皇族后裔,世世代代笃志复国。小说言及,"当年五胡乱华之世",鲜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好几个朝代","其后慕容氏为北魏所灭"。  相似文献   

4.
战乱频仍的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其中鲜卑慕容氏与鲜卑拓跋氏先后南下中原,建立政权,二者在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所交往。本文主要以十六国早期的鲜卑慕容氏与鲜卑拓跋氏为对象,介绍二者的交往历程,浅析两部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优化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城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应急避难场所为例,利用Voronoi多边形算法,研究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优化和配置。结论显示,北京市作为人口密集的国际大都市,其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缺口,在空间上分布也不均衡;根据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原则,北京市中心城区至少需要新建40多个大型应急避难场所;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出发,未来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重点不仅要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还应调整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6.
古羌人姓氏多来自种号,或部族首领,有的也来自赐姓、改姓。岷江上游羌人改姓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文章利用现存碑铭,结合传世文献和口头传说,考察岷江上游羌人使用多音节复姓、复姓变单姓,以及赐姓和改姓的史实,为研究羌人姓氏和民族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汉族人"生不改名,死不改姓"之观念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五胡乱华,胡汉杂居,只听说有改汉姓取汉名者,未闻从胡姓跟胡名者。甲午之后,日本人占据朝鲜、台湾,日人深知此华夏情结,自1940年2月起,强迫被征服的百姓"创氏改名"。在朝鲜,除皇家李氏外,百姓一律改姓,比如吴姓便改作了"吴山",在台湾,则多以地望为姓,如黄姓改为了江夏,陈姓则改为了颖川,以示不忘祖先。李登辉的日名叫岩里政男,其兄李登钦,叫岩里武则。  相似文献   

8.
避难行为活动的高效开展是避难空间产生并进行合理布局的根本动因。居民自主的避难行为具有有限理性的属性,其特征是避难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老城区的避难资源缺乏是各地的共性问题,在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工程实践和相关研究中,缺少对避难行为和空间的相关性的研究。本文以南京老旧住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居民选择紧急避难地点的空间特征和行为特征,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典型避难行为的产生原因;最后,基于对避难行为选择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未来避难场所规划中应注意的关键原则,研究结论可作为避难场所布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大唐新語》卷二載:"薛懷義承寵遇,則天俾之改姓,云是駙馬薛紹再從叔。"《舊唐書》本傳謂紹以"季父"稱之,《新唐書·則天皇后傳》則徑謂"紹父事之"。據《舊傳》:"薛懷義者,京兆鄠縣人,本姓馮,名小寶。……得幸於千金公主侍兒。公主知之,入宫言……因得召見。……(則天)又以懷義非士族,乃改姓薛,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按,薛懷義入宫後即度爲僧,武氏  相似文献   

10.
姓氏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之一,在姓氏的发展过程中,改姓的现象常有发生。本文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改姓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查证举要,反映了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折射出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之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城市防灾空间的关键要素-紧急避难场所为切入点,通过NDVI指数法从遥感图像中解译出适合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绿地。同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对北京市城六区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距离、覆盖率、人均避难面积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测算。此外,研究在望京地区,通过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研究了影响居民避难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避难者的性别,年龄,避难的宣传教育,及避难标识系统等对避难者的成功避难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研究提出提升紧急避难场所服务水平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防空避难设施是为便于人们躲避空袭而修筑的军事设施。抗战时期西安的防空避难设施主要有防空地下室、城墙防空洞、防空壕以及城外防空窑洞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避难设施其建设过程、分布及实际作用各有不同。通过对这些避难设施三个方面的分类梳理,可以发现1939——1940年是西安防空避难设施建设的关键之年,一方面,避难设施由单一转变为多元,规模大增;另一方面,防空避难设施的建设由以防空地下室为主转变为以城墙防空洞和防空壕为主,其分布也从城内向城墙和城外转移。防空便门、顺城路和环城路的相继开通将这些避难设施最终联系起来,形成了覆盖城内外的防空避难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多样化的避难设施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满足了不同人群在各种情况下的避难需求,更加全面地保证了民众安全。同时,随着疏散工作的展开,城外防空窑洞亦逐渐转变为疏散安置之所。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在南京艺坛上有两位名噪一时的说书艺人,一个是秦淮名妓王月生,另一个就是说书大师柳敬亭。柳敬亭大半生混迹于南京,主要在十里秦淮著名的桃叶渡畔“长吟阁”说书献艺,名震江南,被称为“南都第一”。 史籍记载,柳敬亭是江苏秦州人,本性曹,15岁时因在家乡打抱不平,犯了命案,避难流落江湖。一日栖身于柳树之下,时适柳絮飘飞,无着无落,一时触动心事,感到自己今后的生涯也像柳絮那样飘泊无定,遂改姓柳。18岁开始学书,却一举盖世。据说他相貌丑陋,面色黎黑,且满面疤痕,人称“南京柳麻子”。可是他的长吟阁书名…  相似文献   

14.
北魏尔朱氏出身契胡,亦即羯胡。羯胡成分十分复杂,尔朱氏是否源出粟特,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根据新出隋修北魏尔朱彦伯墓志,证明尔朱氏原本姓"安",来自西域,确实源出粟特,到达河东尔朱川后,才改姓尔朱。这说明,粟特民族迁居中国,并不一定都以昭武九姓为姓,也有改姓他姓者。虞弘家族情况相同。虞弘出身稽胡,中古音"稽"可读qǐ,与"契"仅一音之转,故稽胡即契胡、羯胡。虞弘为鱼国人,曾以"鱼"为姓。"鱼"为"渔"之古字,中古时期二者原可通用。"鱼国"实为"渔阳国"之省称,中古墓志有将"渔阳"写作"鱼阳"之例。虞氏由粟特来中国,初居渔阳所在的渔水,故以"渔"亦即"鱼"为姓。此后改"鱼"为"虞",则与北魏孝文帝厉行"汉化",少数族纷纷改胡姓为汉姓,并且攀附汉族大姓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4,(6)
<正>出于一次偶然,笔者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图书资料室里翻到一本小册子,封面书签题署"庚子北京避难记",板框高195毫米,宽125毫米,内页毛边纸,半叶八行,四周双边,框外左上题"状元及第",左下题"景元斋"。全篇小楷抄写,约七千馀言,分上下卷,不署作者,前后无序跋。检索卡片登录信息为:"《庚子北京避乱记事》,光绪中抄本,一册,登记号:4022244。"经过研读,笔者发现这是一部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下层京官逐日记载的见闻录,上卷主要记京师义和团活动之情状及作者本人由京返乡的"避难"经历,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一名高级移民官员詹姆斯·达乌特最近遭停职,正被迫接受调查。皆因这位移民官色迷心窍,要求一名申请避难的津巴布韦女孩与他发生性关系,以换取避难申请。  相似文献   

17.
余玮 《文史春秋》2005,(2):11-13
不到5岁两次失去亲人,从小3次辍学,变得孤苦伶仃的陈云后来改姓过“廖”。舅父母视为己出,百般疼爱。在学生运动中。他初露锋芒——  相似文献   

18.
青齐地区在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前期相互对立的状态下,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地区,南北政权都曾在此实施过统治。永嘉丧乱後,此地沦为北方异族统治的辖区,但自东晋末刘裕北伐灭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後(410年),这个地区就归属东晋、刘宋,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大后方的贵阳,自上海来避难的沈家在兴隆东巷安了家。沈家阿婆的一生都围绕着沈家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死并没有换来成全,日子依旧如此,悲剧无法避免……一"沈根生";"生者出,死者入棺木"!"沈沪生";"生者出,死者入棺木"!"沈吉生";"生者出,死者入棺木"!"沈祥生";"生者出,……"  相似文献   

20.
浔阳翟氏是北朝时期才移居敦煌的.作为敦煌当地的新门,翟氏家族经历了兴起和发展阶段,而促进翟氏族势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翟氏与敦煌士族间的相互通婚.至归义军时期,翟氏通过与张氏、曹氏、慕容氏、阴氏、马氏等豪宗大姓的联姻,最终确立了世家大族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