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帅 《沧桑》2010,(2):96-97
历史时期的太原盆地内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泊,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也较为复杂。随着气候的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古湖泊相继湮废。本文从地名的角度对历史时期太原盆地湖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对这些湖泊相继湮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安庆地区的渔业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明清时期安庆地区的河湖水系形态及其演变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揭示了部分湖泊水体逐渐淤塞湮废的过程,并初步探讨了导致其迅速淤浅湮塞的原因;本还从该地区的渔税征收机构河泊所的设置分布及裁革情况,渔课的数量、比重及变化等分析和探讨了明清时期这一区域的渔业经济状况夏其变迁。  相似文献   

3.
郦学札记(六)陈桥驿湖泊湮废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部分,其中地表水对人类的关系最为重大。地表水的存在形式,除了河流以外,另一种重要的积聚方式就是湖泊,所以湖泊是除了河流以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水体。湖泊可以调节江河水量,免致洪涝;湖泊...  相似文献   

4.
邱敏 《东南文化》2005,(6):57-59
考辨凤凰台的典故源自刘宋元嘉年间。所谓晋升平之说不足取信。南朝时这里曾起台建楼,但未引起关注,且渐至湮废。唐李白以来却一跃而成为文人热衷题咏的六朝古迹之一。分析凤凰台在不同时期被人们关注的程度,有助于对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李欣 《沧桑》2013,(4):192-193
山西位于吕梁山与太行山的平行区域内,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中部分布着大同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鉴于其地势险要、群山叠嶂、易守难攻,因此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本文主要选取太原盆地这一区域,无论从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等自然因素的角度看,还是从军事要地等历史条件的维度看,太原盆地都是较为典型的分析样板,尤其是该区域内具有军事性质的堡寨聚落尤为之多,因而本文着重爬梳了太原盆地境内的军事堡寨聚落之变迁历史。  相似文献   

6.
鸿池陂是中古时期洛阳城东郊一处重要湖沼,它的兴废反映了洛阳水环境的变迁。汉魏时期,鸿池陂水域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洛阳居民生产、游赏的重要地点;隋唐时期,受洛水改道的冲击,鸿池陂有所萎缩;唐宋之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导致鸿池陂逐渐湮废。鸿池陂位于洛阳水运通道的枢纽位置,具有调峰补缺、稳定水位的作用,保障了漕渠畅通,促进了洛阳水运的发展,一度成为全国水运交通中心。随着鸿池陂的淤塞湮废,水环境恶化,漕渠逐渐干浅,通航能力下降,水运衰落,这是唐宋之际洛阳城市衰落的重要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7.
鸿沟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河流湖泊被淹废,大面积的农田变成了沙丘或沙地,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影响了本地的农业发展,还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南迁。  相似文献   

8.
王少石 《收藏家》2012,(3):58-64
宋金时期的瓷塑玩具,据称采自淮河以北地区。宿州地处淮北平原,通济渠(即古汴河,俗称隋唐大运河)从河南夏邑、永城流经宿州所辖的蛹桥区、灵璧、泗县,经江苏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是隋唐至北宋时期,中原通向东南地区的水运干道,宋金对峙以准河为界,宿州遂归于金,此后古汴河亦渐湮废。  相似文献   

9.
寿春是东晋南朝时期汉胡政权争夺的热点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该地位居水陆交通枢要,拥有利于防御的自然环境,水土沃衍,物产丰饶,因而备受南北作战双方的重视。隋唐以降大运河开凿使用,淝水至濡须水航道逐渐湮废,寿春所在的淮南西部地域从而少受兵家关注。  相似文献   

10.
广德湖考     
<正> 历史时期在杭州湾南岸肖绍宁平原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湖泊,对当地的农田灌溉、民间、饮水以及地区小气候的调节等方面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诸如水土流失、围湖垦田等因素,使得这些湖泊渐趋消亡,至今半数以  相似文献   

11.
一 历史的回顾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东部,在历史时期曾较长时间是这个盆地的集水和积盐中心。在世界的干旱地区,罗布泊是十分著名的湖泊。历史上“黄河重源说”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中西交通史上,它与楼兰王国的兴衰密切相关,这增加了它的知名度;近代考察史上,关于罗布泊的迁移问题,更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开通济渠记》碑文为主要线索,结合史 籍志乘,从通济渠开凿的原因、时间、长度、水量、质量、督役人、管 理状况、流经脉络和后世修俊、变迁及湮废等诸方面,条分缕析, 纲举目张,使对通济渠的探索,略趋周详,其对研究历史上西安地 区的水道变迁以及西安水利资源问题,当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 值。  相似文献   

13.
《沧桑》2013,(2):211
继2005年太原市地方志办整理再版《太原府志集全》后,历经3年多的不懈努力,2012年又整理再版了《太原古县志集全》。明、清时期,太原市所辖各县编修了多个版本的古县志,对今太原境内山川之脉络、建置之沿革、风俗之演变、人物之美誉皆有记载,是研究太原历史必不可少的史料。从2009年开始,太原市地方志办在完成首轮《太原市志》修志任务、开展新一轮修志工作的同时,组织专家抢救古县志,整理再版《太原古县志集全》,使太原500余年的历史得以衔接起来。《太原古县志集全》包括太原境内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7~9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太原师范学院承办,山西省地理学会协办的"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兰州寒区与旱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变迁的历史过程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洞庭湖的历史变迁过程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取得共识。本文认为,今洞庭湖地区在先秦两汉时期尚处于河网沼泽平原阶段,没有形成大型湖泊;进入魏晋南朝隋唐时期,今洞庭湖地区的湖泊水体得到快速扩展;唐后期至清前期,今洞庭湖地区的湖泊水体面积处于全盛阶段;自清中期以来,随着长江来沙量的日益增加,湖泊进入明显的萎缩阶段。历史时期洞庭湖的形成与变迁主要取决于洞庭湖区的沉降速度和长江干流的来沙量。  相似文献   

16.
试论历史时期固城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历史时期固城湖的变迁岑宇玉一般论述:固城湖是古丹阳湖的一部分;随着泥沙淤积和围垦,古湖泊消亡为今日之固城、石臼、丹阳诸湖。如果不考虑时间尺度与现实发展过程,称之谓“古丹阳湖”的该区域是处于茅山隆起西侧的相对沉降盆地;从漫长的地质年代来说,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7.
一、太原城名释考太原,古称晋阳,地处富饶的晋中盆地北缘,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名城。"太原"一名释为高平开阔之地,最早出现在《禹贡》"既修太原"。传说"晋阳"之称始于西周叔虞子燮父时。而有关"并州"之称则有两种说法,一是据《太康地记》:"并州不以卫水为号,又不以恒山为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深入研究了太原地区革命文物在革命历史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其丰富性、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意义,以及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和互动关系。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历史的见证,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同时,这些文物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遗产意义,代表了太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这些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晋中地区西周以前古遗存的编年与谱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本文所指晋中地区,北起雁门关,南至灵石口,以太原盆地和忻定盆地为中心,包括晋东山地和晋西高原山地的部分地区。自然地理使晋中成为相对封闭独立的地区。多年以来这里的考古工作仅限于零星发现,但已有线索显示出这一地区古文化遗存的重要性。随着晋西南、冀西北等地区大规模考古工作的相继展开,建立晋中地区古遗存的编年序列便成了时间问题。 1980年夏,由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组成的晋中  相似文献   

20.
百年守望太原市文物考古事业发展历程 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坐落在太行山、吕梁山之间的晋中盆地北端,为山西省省会。自春秋战国建晋阳城,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太原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从旧石器遗址到明清古墓葬,从宋元古建筑到近现代历史建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出太原璀璨的文明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