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玉米、番薯集中产区和一般产区的数量标准,探讨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山东东部地区玉米、番薯的分布特征,阐明了玉米、番薯以竞争的方式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以及南方和北方的玉米、番薯不同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与南方的玉米、番薯发展模式不同,在北方,两种美洲作物以竞争的方式排挤了原有作物,并导致作物结构由多样性渐趋向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美洲作物玉米、番薯传入广西,通过多条线路反复引种呈插花式分布之势。后又经渐次推广和去边缘化的再认识,终于在晚清完成推广,广泛分布,成了广西的主粮作物。然而玉米和番薯的时空分布各有特点,尤其是主产区差异明显,桂西北山地多玉米,桂东南平原多番薯,这种差异的根本不在于番薯对土壤要求更高、薯蓣排挤番薯、番薯品质低于玉米等原因,而在于自然与社会因素博弈下的种植制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小弟从家乡寄来一袋番薯.我忙解开系紧的绳索,取出一看,一根根圆实沉甸.煞是可爱。尔后,捡出几根洗净.叫妻将其煮熟.端上餐桌.儿女们眼睛瞪得贼亮.尽管很烫手.却全被抢光。我轻轻剥开皮,咬一口,囫囵地落了肚,感到清爽可口,恍若比吃了生猛海鲜还爽畅。三十年来.我肚里装下了太多番薯的辛酸,混杂着番薯的种种味道:煮、蒸、切丝、刨片、磨粉.  相似文献   

4.
清代台湾每年例须陈报夏、秋粮食收成,秋收指稻作,夏收即春花和双季稻的早稻。春花是次要粮食,栽植普遍的番薯亦是。但政府规定春花须列入夏收报告,番薯则不必。番薯是馈贫之粮,植于园或畸零地。春花植于稻田,与稻形成轮作,被喻为接绝续乏之谷,可见其地位。以往研究清代台湾粮食者,次要粮食必议番薯,忽略春花。本文旨在阐明清代台湾春花的种植及其与主要粮食的关系,并检验清人视春花有平抑米价作用的认知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5.
略谈番薯和薯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今年第3期中刊登了一篇《略谈甘薯和甘薯录》。这篇文章既以甘薯(即甘薯)便是番薯的异名,但又依照《甘薯录》的编者的意见,以为我国从很远的古代起就种植了甘薯(番薯)。实则番署并不是我国古代的"甘薯"。后者当是薯蓣的一种。这事牵涉到我国农业作物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可不加以辩明。  相似文献   

6.
岭南     
《神州民俗》2008,(3):5
1845英国领事在广州遭殴打;1904潮州屠户罢市;1961集体食堂必食番薯;1963广州市民告别盐票;1967中小学复课闹革命。  相似文献   

7.
夏鼐对稻、粟、小麦、番薯,人类食物的起源;蚕、桑、丝绸人类衣着实物;马、车马坑人类出行工具等作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实践,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相似文献   

8.
<正> 河北山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为各种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都有种植,清代以来玉米和番薯、马铃薯的引入与广泛传播,使河北山西粮食作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9.
1958年春天,在大跃进的战鼓催动下,我所在的浙江缙云“县人委”机关也像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一阵阵“革命热潮”。每一位同志都激情洋溢,纷纷表示誓将大跃进口号化为实际行动。办公室负责总务工作的徐琅等人率先发出倡议,要求种一块亩产20万斤的番薯王试验田,机关内的干部们顿时兴高采烈地一致表示拥护。说干就干,大家立即用大跃进的速度投入筹备试验田。请来的农业技术员很快作出论证,认为只要氮磷钾配比得当,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机关党组立即拍板,迅速召集“县人委”直属单位全体人员开了碰头会……就这样,试种番薯王,便被当作一项政治…  相似文献   

10.
我的老家在闽中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我在家乡常听到一句顺口溜:“家中三件宝,火笼当棉袄,番薯米当粮草,火篾满墙倒。”如今的年轻人听起来一头雾水,因为这“三件宝”早巳“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家在闽中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我在家乡常听到一句顺口溜:“家中三件宝,火笼当棉袄,番薯米当粮草,火篾满墙倒。”如今的年轻人听起来一头雾水,因为这“三件宝”早巳“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新版《辞海》对“甘薯”等词条作了修订。笔者修志之余有幸参与其事,取意外之得。现作陈述。 时任副主编的笔者在编纂《莱阳市志》过程中,于1993年春负责《农业编》的总纂修改。其中,涉及山东各地俗称“地瓜”、“红薯”的正名具体书写问题。在查阅词典中,发现《辞海》(1979年版,编印本)定义的正名为“番薯”(P1976),属旋花科,“亦称‘甘薯’”(为副名);并认为,“甘薯”(P1620)最早见于晋,古籍所指者,为薯蓣科的甜薯,“当非番薯”。很明显,“甘薯”一名在我国早  相似文献   

13.
明代从海外引入华南的粮食作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华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的一些作物也逐渐传入华南。从有关资料来看,明代从海外引入华南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番薯和花生。这些作物的引进,是华南农业史上的大事,对华南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清山东粮食作物结构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山东粮食作物结构的时空特征李令福学术界普遍认为明清时期北方旱地农业发展缓慢,除引迸和传播玉米、番薯等域外高产作物以外,传统粮食作物结构内部变革不大。其实不然,我在利用曲阜孔府档案、地方史志等资料大致匡算出各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明清各时期山东各地区...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2012,(3):146-147
元宵美食十四夜羹十四夜羹一般以猪耳朵、猪尾巴、毛芋、豆腐干、豌豆、鸡肫、香菇、蘑菇、冬笋、年糕、胡萝卜等为原料,切成丁,煮熟后加入玉米粉或者番薯粉搅成羹,再加入葱花,香菜等,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十四夜羹"就做好了,这是仙居百姓正月十四元宵节晚吃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2,(3):146-149
元霄美食十四夜羹 十四夜羹一般以猪耳朵、猪尾巴、毛芋、豆腐干、豌豆、鸡肫、香菇、蘑菇、冬笋、年糕、胡萝卜等为原料,切成丁,煮熟后加入玉米粉或者番薯粉搅成羹,再加入葱花,香菜等,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十四仅羹”就做好了,这是仙居百姓正月十四元宵节晚吃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7.
甘藷("薯"、"藷"均同),有很多异名,如红薯、红苕、山芋、白薯、地瓜、甜薯、番薯等,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很广。甘藷除了藷块供人食用、藷藤(茎、蔓)和叶子(嫩叶也可吃)是良好的饲料外,还是轻工业的一种原料,能制造淀粉、葡  相似文献   

18.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甘薯疏》写道:“薯有二种:其一名山薯,闽、广故有之;其一名番薯,则土人传云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前者为我国本土所固有的,古籍称薯、藷、薯蓣等,晋嵇含《南方草木状》称“甘薯”(与今“甘薯”名称所指有所不同);后者是从海外异域传入的。  相似文献   

19.
生产指标是判断作物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地位与作用的指示器。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数据统计的混乱,清至民国时期美洲作物实际生产情况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影响到对此期美洲作物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中地位与作用的判断。本文在对大量第一手历史数据进行辨伪、比勘、修正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约简式统计方法,对玉米、番薯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做了细致的估算,分析了这些作物生产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厘清了学术界对清至民国时期美洲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地位和影响的争议和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0.
俗语“七荤八素”原本是打破古代“七素、八荤”饮食规矩的意思。“八荤”也就是“八珍”,代表宫廷的荤食体系。在《礼记·内则》中就记载说,“八珍”包括肉酱盖浇大米饭、肉酱盖浇黄米饭、烤猪、里脊肉、酒渍牛肉、烘烤牛肉、牛羊猪肉烙米饭、烤狗肝。至于“七素”之说,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在民间,则一般是指青菜、萝卜、番薯、芋头、南瓜、蘑菇、豆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