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09,(5):72-72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2.
时下热播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何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台词,将宦官与太监混为一谈。很多人误认为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其实,宦官与太监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太监在历史上又称寺人、宦官、阉宦、宦者、内官、内监等,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属少府;隋、唐、宋各朝管理太监的机构皆是内侍省;明朝设立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均由太监提领。清朝鉴于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弊端,结合满族社会刚从奴隶制转为封建制的历史特征,对太监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符合本朝特点的太监制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史料失载,清前期多数太监的事迹至今淹没无闻。本文利用新史料和满、汉文档案史籍,对清朝首任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哈哈珠子太监梁九功、哈哈珠子太监魏珠等人的身世经历予以发掘析述,揭示了宦官作为被压迫者和被奴役者,同时又作为清帝指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在清朝宫廷政治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清朝入关之前,太祖、太宗不置宦官,"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入关以后,顺治帝沿袭明代宦官制度。额定宫中内监人数千余名,归属内务府管理,以后太监陆续增加,最多时超过三千人。鉴于"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的教训,清朝严防宦官专权干政,顺治十年(1653年)作出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  相似文献   

6.
寺的起源     
《文史博览》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7.
寺的起源     
《湖南文史》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8.
三、太监管理制度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弘历皇帝在编写《国朝宫0史》的上谕中说:“明亡,不亡于流贼,而亡于宦官。”又说:“我朝列圣家法事事超越往古,而内庭法制尤为严密。世祖章皇帝御位之初,即立铁牌于内务府,永禁内监不得干预朝政,迄今百有余年,从无一人能窃弄威福者,固由于法制之整肃,而实由于君德之清明。”事实也确是如此,清朝最高统  相似文献   

9.
陈德弟 《文史天地》2010,(10):68-69
《文史天地》2010年2期于“史海拾贝”板块,刊载了雷文进先生《明代宦官中的善类》一文,讲述了明代宦官中“间有贤者”数人,他们为助君明智、政治清明、兴利除弊等所起的良好作用。其实,历史上不仅明代宦者中有“善类”,即使在宦祸最烈的汉唐时期,宦官敢废帝立帝,甚至弑帝,也仍然有贤能俱佳的太监,匡扶正义,造福民众。  相似文献   

10.
敬事房     
清末私人著述和札记中,有不少关于清宫敬事房的记述和描写。可是,对这个机构的创建、沿革、职掌以及地点等,说法不尽相同,甚至是有矛盾的。清宫敬事房,又名宫殿监办事处,是内务府所属专门管理宫内太监的一个机构。太监又称宦官、阉官。早在战国时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都属少府。隋、唐、宋主管太监的是各朝的内侍省。明朝的二十四衙门也是由太监提领  相似文献   

11.
这里宦者作何解?《汉书·刘肥传》云:“齐有宦者徐甲,人事汉皇太后。”颜师古注:“宦者,奄人。”这是传世文献中宦者为奄人(太监)的明确记载。然而宦者并非一定指称宦官,古代当官者也可称宦者。宦的本义是臣隶,广义地讲,古代社会官吏都是皇帝的臣隶。  相似文献   

12.
《紫禁城》第廿九期彭长卿之《太监寇连才》与赵蕙蓉之《荣禄其人》两文同载,使人觉寇职位卑微而心地光明,深明大义,迫于内忧外患,国势倾危,不惜以一身匡主殉国,故梁启超以“烈宦”称之。自来宦官  相似文献   

13.
总管内务府大臣在清宫太监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宦官擅权。本文着重阐述内务府大臣在太监的选用、日常管理及犯罪处罚中的作用,指出特殊的身份地位、最高统治者对太监的极力贬抑和对内务府大臣权威的肯定以及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内务府大臣能够有效管理清宫太监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裁《魏忠贤乱政和客氏》一文,其中谈到“对食”问题,有一段较详的说明: 按宫中惯例,宦官们都要轮流在乾清宫值班,但不许太监在宫中做饭,所以值班者只好带冷饭。宫中女婢,皆有“爨室自炊”,因此太监们都托她们代温饭食,故称为“对食者”,或称“菜户”。客氏原与魏朝为“对食”。其后魏忠贤与客氏相私。“一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郊,一片多达163座的明朝太监墓葬群揭开了太监身后事的一角。这个虽背负劣名、实际上却面目模糊的人群,其生存状况却仍是个谜。要探究中国千年帝王文化衍生出的宦官现象,我们不妨就从明朝太监的那些事儿说起。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郊,一片多达163座的明朝太监墓葬群揭开了太监身后事的一角。这个虽背负劣名、实际上却面目模糊的人群,其生存状况却仍是个谜。要探究中国千年帝王文化衍生出的宦官现象,我们不妨就从明朝太监的那些事儿说起。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湖南文史》2010,(3):66-66
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18.
新近发现的福建同安县《张氏族谱》,保存了许多有关明代成化年间司礼监太监张敏及其兄弟太监的资料。参考这些资料,可以厘清成化年间宫中事件与明孝宗幼年时期的某些史实以及《明史》记载的若干错误。通过这些资料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福建地区这种有着坚固的家族、乡族组织的社会里,虽然在中国一般士大夫的道德认知中,宦官阶层是属于耻于为伍之流,但是有权势并且可以为乡里带来荣誉与实惠的宦官,却可以得到人们包括士绅们的肯定与赞扬,这又是以往研究宦官制度时所没有注意到的,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明朝的太监权利过大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清朝入住中原后,吸取明朝教训,从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到嘉庆、道光帝几乎各个皇帝当政时都对宫中太监严格管理,并制定了详尽的太监管理制度.清末,安德海和李莲英虽然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但是也没能过多干涉朝政.总的来说,清朝与其他朝代相比,太监较少有为非作乱者.  相似文献   

20.
明代派驻云南宦官,先后有镇守太监、矿税监多名,从各方面与社会发生了密切联系。而派驻宦官具体人数有多少?至滇职权是什么?其活动对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产生过什么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考察分析,对此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