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彦成撰书《平定州东路修治石道碑》帖考王振华照1:砌在石桥上的碑首在井陉东天门古驿道北侧、清代递铺“立鄙守路”石屋旁,曾有碑房一座。据当地老人介绍:内存碑30余通,全系清嘉庆十五年后与修治白石岭(东天门)石道有关的碑刻。其中有募修白石岭路承办人、平定...  相似文献   

2.
在开封博物馆北碑廊东侧,树立着一通名为<开封府题名记>的石碑.(见图)碑文为楷书,按时间顺序题刻北宋开封府上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第一任知府昝居润,下至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最后一任知府李孝寿共183任的姓名,每任者以大书其名,名下刻小记记其官衔及其任职时间."工于书,为当时第一"①的大书法家--蔡襄也名刻其中.其名下小记为"至和元年七月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弟京".  相似文献   

3.
张祎,河南南阳人,唐中和年间(公元881年)尚书右丞判户部。黄巢进军长安,他逃出长安,追随僖宗人蜀。僖宗回长安前,他曾奉诏探视回京路线,时遇兵变,窜身巴州,时间虽然很短,但在巴州留下不少遗迹,其中主要是他在巴州南龛的题记(以下简称《南山记》碑)一处,颇有影响,为我们今天研究僖宗入蜀避乱和晚唐中原文化在巴州的傅播,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山记》碑刻于巴州城郊二里南龛左侧、距地面3.6米高的石壁上,全碑高0.66米,宽1.2米,楷书18行,工70字,虽历经千余年的风雨蚀剥,现仍可见碑记数语,计60余字,(图一)为看清这一题记的原文,这里将清道光年间收录于《巴州志》中仅缺十字的碑文抄录于次: 圣上西巡之辰,余自金门飞骑追扈大驾,途中隔烟尘遁迹,及中秋方达行在,由青琐口口之事,未浃旬,复归内署,明年授  相似文献   

4.
宁可 《文物》1979,(12)
晋当利里社残碑,拓本石印见近人周进《居贞草堂汉晋石影》(1929年印行)。据载出于洛阳,出土情况不明;碑额及下部残缺,余存部分高建初尺二尺九寸,广二尺六寸五分;碑文中有"祚与晋隆"、"当利里社"等语,故定名如上。碑文为: □昔勾龙能平后土祀以为社列仙氏(?)能□(下缺) 焉春祈秋荐业隆于万叶声垂兮雅篇且□(下缺) 宇于是社正朱阐祖(?)奉神祇训咨三老  相似文献   

5.
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七真观蒙古中统三年(1262)《朝元观记》碑,记载了春秋时期"七茅真君"在茅谷升仙的典故。该碑是目前陇东南地区全真教龙门派传教活动的最早记载,碑文资料可补我国道教典籍中"秦州七真升仙"记载所缺,对研究天水道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碑文中有关镇远军官员的记载,对研究金置镇远军节镇和蒙古沿置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碑(简称《郎君行记碑》),位于陕西乾陵陵园内。碑文刻在无字碑阳面正中(实为该碑上题刻),碑文四周以五至十公分宽的线刻蔓草花纹边拦构成一个圭额、长方形身的碑面;碑额阴刻篆书坚行汉文文字,“大金皇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南平市有一块南宋绍兴丁卯年(十七年,1147年)立的巨碑,碑身用黑砚石(产于福建将乐,俗称将乐石)雕就,高3.125、宽1.64米,下奠花岗石龟趺基座。碑额双行竖写篆书"南剑州重建州学记"8字。碑文真书28行,满行49字,全碑连额总共1115字。篆书婉丽,楷书严劲,刻工精谨,虽历800余年仍芒铩如新,全碑损泐仅17字,亦仍依稀可辨(见图)。北宋大规模兴学,始于庆历四年(1044年)。据《宋史·职官志》载:"仁宗庆历四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韶关市博物馆保存一批古碑,其中一通明碑,刻于明朝成化十五年(1479年),所刻文字为商辂所写的《观风亭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夏,笔者一行五人到吉水县博物馆参观,馆内竖立的几通石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欣赏碑刻书法的同时,大家细细品读着碑文。在一方《吉水县丞厅记》碑上看到了汪应辰三个字。汪应辰是玉山人,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笔者结合碑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谨将考察和阅读所得,撰写此文,恳请学界专家指正。一、汪应辰生平汪应辰(1118~1176年)初名洋,字圣锡,玉山紫湖汪坞  相似文献   

10.
《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碑,1980年四月在江苏省吴县藏书公社社光大队下场潘家祠堂遗址上发现。该碑文系祝允明撰,文征明书并篆额,著名刻工章简甫镌刻,现藏吴县寂鉴寺文物保管所。此碑身高167、宽81厘米,圆首。花岗石碑座高57厘米,较碑稍宽,顶部为盝顶式。碑、座有榫卯相合。碑额上篆书"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九字。碑文楷书共24行,计1034字。碑文主要记述潘氏祠堂建成的情况;潘氏家  相似文献   

11.
位于廊坊市境内的回龙亭碑刻有清乾隆三十八年御制文《阅永定河记》和两首御制诗,本文试图从碑文入手,并梳理相关史料,还原永定河自康熙三十七年至乾隆三十八年六次改道的历史。初步探讨乾隆的治河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在莆田元妙观三清殿东厢庭院碑园内,有一方宋绍兴八年(1138)勒石的《祥应庙记》石碑(图一),是研究我国宋代对外交通贸易和地方史等的重要实物史料。该碑为灰砾岩质地,色墨黑。通高140、宽87厘米。碑额隶书,碑文楷书。全碑计34行,满行63字,全文计1876字,除13字磨损无存和16字略损外,余完好无缺,清晰可辨。现将碑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我们在吴县通安乡青峰村,发现石刻一方.青石质,高143.5、宽68厘米,额趺已失,碑体完整,个别字迹已漫漶,碑文阴刻竖行楷书17行,满行55字,碑右首行镌“龙柏亭记”,碑左下侧落款:“王稚登撰长洲杜大绶书郡人陆士仁篆额镌刻于明万历乙巳年(1605)”.该碑虽是一方始建阳山龙柏亭的记事碑刻,但碑文却涉及到王稚登的籍贯、出身等历史问题,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碑是当时声著吴中的王、杜、陆三人合壁而成,又是一方书法艺术珍品.原石现已镶嵌在吴县文管会无梁殿碑廊,供人观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元代温州地区摩尼教活动的惟一实物史料《选真寺记》碑进行了考证释读,指出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二处摩尼教遗址,对研究宋元时期摩尼教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齐刘碑造像记》(图一),刻于北齐天保八年丁丑(公元557年)。原石今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刘碑寺村,碑楼寺内。 六朝碑刻,在乾嘉后始见重于世,以前很少论及。《北齐刘碑造像记》在《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等书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6.
尹东郊《重新凌云寺记》碑跋语干树德去乐山古城之东隔江一里许的凌云寺中,在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右后侧天王殿外空坝的左前端,矗立着的石碑就是尹东郊《重新凌云寺记》碑。该碑高约3米、宽约1.5米,为一回首方跃的石碑。碑额为篆文,正文为楷书。因立碑已有五百年,...  相似文献   

17.
李森 《文献》2007,(3):181-184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通清代道光年间刻制的《重修光启堂记》石碑.该碑石灰石质,高102厘米,宽38厘米,厚10厘米,四周饰有花草纹.上刻字径1.5厘米的优美楷书,共计290字.  相似文献   

18.
1996年5月31日,在芮城县东关村路边弃置一块石碑,经洗刷辨认方知为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西齐王小客案碑。该碑石文字基本无损,年号清  相似文献   

19.
张宪是南宋初年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将,他遇害后,人们曾在杭州为他建造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墓和祠,但迄今皆已不存。由于缺乏文物遗存的佐证,后人对张宪墓、祠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历史文献记载上。本文就2004年仁寿山公园整治时发现的明代“新建宋张烈文侯祠记”残碑进行考述,探寻原碑之概貌,弥补碑文之残缺,略证史载之阙误,进而探明明正德年间先重修张宪墓、继而创建张烈文侯祠的史实。  相似文献   

20.
《受禅表》碑,坐落在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内,与《上尊号奏》碑东西并列。镇南城墙上有“受禅台“遗址。繁城镇古称繁昌,南距临颍县城15公里,北距许昌市12.5公里,是汉魏之际曹丕为取代汉献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而筑坛受禅的地方。《受禅表》碑就是当年(三国魏黄初元年,即220年)为纪念这一受禅大典而建的。此碑石料为青蓝包鲕状石灰岩,质地坚硬呈颗粒状,俗称“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