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建立和完善法制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其过程坎坷而艰难。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钩沉抉微,我们又发现:历代开国统治者大都懂得“治乱世须用重典”。早在西汉时期,朝廷就下旨:官吏因贪赃受贿,一律处死并陈尸街头示众。到北魏时期,更明确规定了治贪条款:官吏“枉法十匹,罪之死刑”;  相似文献   

2.
打着"公平"旗号而生的科举制,从起点、过程到结果,都是中国古代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与官吏选拔制度。但是,科举制本质上并不是为"公平"而生,它只是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需要而运用的工具,一旦科举制不能满足统治者当务之需要,其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田来源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各类学校所属的田产,是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其租银悉充办学经费,包括师生教学、生活等各项支出。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创始于宋代,并一直沿续到清代。清王朝的统治者作为少数民族人生中原,不仅继承了以往历代统治者重视学校教育的传统,而且认识到崇立学校、征用儒雅是争取和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于是尤以“兴学校敦教化为首务”,使清代的学校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上至京师,下至各府、州、县,莫不有学,学莫不有田。而学田的数量,可谓“田之多寡之重轻,各学不齐,…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我国封建皇权空前发展的时期。宋代统治者将中央集权推到了极点。其中,监察制度在完备其中央集权制度上助了一臂之力。 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中完成的。它完成了由谏官对皇帝的劝谏到对官吏的绝对监督的职责转变,也完善了只对官吏的监督到对监督官员的监督程序。其监察组织机构经过宋高祖恢复,宋真宗整顿再到元丰改制日趋完备,使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察网,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5.
晚清清王朝统治者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重商主义"的传入,再也不能固守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思想。一方面清王朝统治者不再承袭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开始采取措施改变经济政策;另一方面,面对民族危机,广大臣民纷纷身体力行投身实业,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述因素的动态叠加即构成对"晚清"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嬗变的原因解析。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辽代统治者比较注重法制建设,并运用法律的手段规定官吏行为,惩治贪赃枉法官吏,收到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则和官吏的政治生活中,挖掘特定时期的政治思想共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扩大了思想史的资料范围;认为秦汉时期生成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近"的观念实存,实现了对人们思想的可控性,从此,思想成为皇权可以控制和规范的领域,达到了有效的思想专制。这是秦汉以降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该书在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开掘上,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吏治清廉与否关乎国家的治乱兴衰。传统的民本—治吏思想,隋朝灭亡的教训以及唐初的社会现实使得唐朝的统治者严惩官员犯罪。《唐律疏议》作为我国古代法律的典范,贯彻了封建国家与官吏贪赃枉法斗争的需要,其内容全面完备,立法技术精湛,对当时和后继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当前相关立法工作中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安定、发展,各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古代传统边疆政策对这一大趋势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传统治边思想则是各历史时期边疆政策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它不仅表明有关王朝(或政权)对于当代边疆管辖方面的政治意向和行动,而且向后世统治者展示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多方面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西夏的职官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夏是我国中古时期以党项羌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它雄踞西北,先后与宋、辽、金抗衡。在其建国之初,已备一代典章制度。职司和官吏的设置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一开始就受到西夏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关于西夏的职官,《宋史·夏国传》中有西  相似文献   

11.
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研究刘厚琴汉代是封建大一统重新建立和社会大发展时期,统治者竭力寻求一种能够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思想意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适应汉代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父权制思想应运而生,为汉统治者所青睐,并受到法律保护。本文对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其历史教育呈现出专业化、普及化和通俗化基本特征,而且唐代历史教育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对于推动史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燕官吏进入北魏政权后,北魏统治者对初入北魏的后燕官吏采取既重用又抑制的措施。后燕官吏进入北魏政权后首任官品秩多有下降,但品级依然普遍较高,多在五品及五品以上,在中央主要集中在尚书省,在地方主要多担任郡太守或县令。  相似文献   

14.
文字狱就是因文字缘故而造成的罪案,随着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而愈演愈烈。清朝的文字狱尤为残酷,是统治者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使用的工具。满族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将文字狱作为清廷加强思想控制的有力手段,这导致清朝的文字狱越来越多。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其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字狱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表现,并分析清朝文字狱产生的深层原因,旨在揭示文字狱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清朝统治者用以镇慑官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蒋超 《岭南文史》2008,(1):59-60
历史上,基督教曾四次传入中国。明清时期是第三次传入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天主教,还是后来的基督新教,都把目光锁定到中国,试图用西方宗教文化来渗透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他们除了布道宣传以外,更多地利用其他手段开展宣教活动,其中教会教育是一种主要方式。粤港澳三地唇齿相依,潮汐相共,是中西文化最早碰撞的前沿。这与明清时期传教士的东来和随之而兴的教会学校有重要关系。对此,有论者指出:“教会的教育事业是基督教影响中国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明清时期粤港澳教会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这一地区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明清粤港澳教会教育情况,学术界虽已做了大量研究,但仍嫌薄弱。  相似文献   

16.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几经沉浮,但从诞生至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为统治者重视,拿来惠民或愚民。然而放眼中国帝王史,却没有一位帝王由始至终全身心地将儒学奉为治国平天下的救世良方,儒学始终作为一种协调利益,缓和矛盾的手段为统治者操纵与摆布,甚至因帝王个人的偏好,儒学某些与时代背离的主张片面的恶性膨胀,弊端丛生,为后人诟病。  相似文献   

17.
法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这个学派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调功利与实用,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崇尚实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贵族阶层,驱民以农战,以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来实现富国强兵。法家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且坏名声远远多于好名声。法家人物残忍与刻薄之性格,形成了残忍与刻薄之思想,此种思想之实践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纵观帝制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明确赞赏法家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始终存在。法家人物公正诚信的法治精神、法家学说的务实品格以及法家学派的历史功绩,成为后世法家历史好名声的主要内容。法家以君权或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前提来谋划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强国家”传统。法家有关人类政治的深刻思考,使得帝制中国每一时代的统治者都不得不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8.
“任土作贡,自古有之”。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国家实则为皇帝与皇室之家天下,全国饯物赋税所入,除维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外(军队、官吏薪俸),主要用以填充皇室私家的库帑,以供其奢侈挥霍。清皇室,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其贪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正孔庙和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弘扬文化传统,培养栋梁人才的两个重要支撑。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孔庙的修建和维护厚爱有加。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孔庙曾经遍及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尊孔重教,成为国家推崇儒家思想,进行文化精英教育的社会依托。本刊继上期"中国书院"专题之后,推出"中国孔庙"专题,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第一所孔庙来自孔子故居,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庙宇。到了唐贞观时期,孔庙遍及全国各地的各级国立学校中。宋朝和明朝是孔庙的大发展时期,到了清代达到鼎盛。清末仅文庙就达到近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原始社会末期,"慎刑"这一朴素的刑法思想就已形成,并随着古代中国国家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文章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包括民本主义思想和宗教文化)、统治者的"德治"政治、中国传统国情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指出慎刑思想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这种朴素的刑法思想应为当代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