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清政府的满语保护政策及效果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以满洲贵族为主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为了防止在广大的汉族地区丧失民族特性,他们对其民族语言——满语,采取了语言保护政策:民族交往限制、强化满语国语地位(诸如:官员选拔、司法、公文、教育中的强制使用),但都没有改变满语消亡的历史命运。从这个历史事件中,笔者试图通过对民族语言工具性文化地位的考察,来重新考量国际上当前流行的民族语言保护问题,希望对当今的文化政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满语曾经是清朝的"国语",清朝统治者也曾试图在东北地区维护"国语骑射"这一根本,但最终并没有阻止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趋势.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原因.第一,满语使用环境遭到破坏,这是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主要原因.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一定的使用环境,如使用者人数的多少,满语也不例外.第二,统治者制定的宽松的语言政策是东北地区满语衰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宽松的语言政策,使得汉语汉文的优势和特点逐步为满族人接受,更多的满族人逐步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满语.第三,历史上,东北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以及满族人语言观念的变化.作为一个聪明好学的民族,清朝时的多数满族人并没有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尽力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这不能不是满语衰微的一个诱因.第四,族际通婚是弱势语言走向衰微的催化别.满汉通婚对于满语的使用、保存和发展是不利的,可以说对满语的衰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满族与蒙古族在语言文化上的相互影响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满族蒙古族的语言文化地位是不同的,其语言文化接触与互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女真人借用蒙古文字阶段;满族、蒙古族语言文化互相影响阶段;满族、蒙古族语言文化接触弱化——满语受到汉语影响迅速汉化的阶段,反映了不同民族历史环境的积淀,折射出民族交往、发展的轨迹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满语借词概述许皓光,刘延新0东北是满族人民的故乡,是满语的发祥地。在满汉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满族文化在汉族人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语言方面,则使汉语,特别是汉语的东北方言吸收了大量的满语词语。本文试就汉语中特别是东北...  相似文献   

5.
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肃慎的后代中,与汉族发生密切关系者当推粟末靺鞨、女真、满族,尤以满族与汉族的关系最繁多而长久。自明初以来女真诸部频频迁徙,明政府设立大量卫所以行控制,对女真上层人物封官授职,并开马市贸易。这促进了女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女真人来往汉区贸易,同时接受汉文化影响。贸易促使双方经济发展。先进的汉文化进入女真地区,不能不影响语言,女真语中的大量汉语借词即来源于此。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随即进入辽沈。其后不久,满族入关,清成为全国的中央政权。这时大量满族人迁入关内,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到此时发展至最高峰。应该说,汉语影响满语在先,满语影响汉语于后;这无可置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本民族文化.满族先民生活于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狩猎是其早期的主要生活方式.满族先民的狩猎生活方式不仅对清代八旗制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还充分体现在满语名号中.马与箭是狩猎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满语名号的语义就从这两方面反映了满族先民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7.
周秀光  韩艳 《神州》2012,(7):28-32
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中最稳定的因素。一个民族的语言一旦消失,整个民族也就消失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就是一个文化物种,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文化结晶,它包含了民族的思想和感情,有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流传最为悠久,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语言,如今却正  相似文献   

8.
涵化是人类文化变迁的重要方式.在清代满汉民族由于广泛的文化接触而产生的涵化现象中,满族的民族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也使汉族文化受到深刻影响.清代满族对汉文化的学习接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显现出历史的进步性,此举也助推了汉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涵化的作用,满族的一些传统特征和文化创造在文化交融中,也不再作为满族的显性文化而存在,而是融汇在汉族和中华文化中隐性发挥作用,成为民族间共享的文化.清代满族所经历的文化进程和涵化特点,其中显现出了民族群体在文化影响和文化变迁中的某些重要逻辑.  相似文献   

9.
伊通满族自治县实施满语、满文教育的有利条件是:民族聚居环境,满族文化机构,师资条件,政府的支持,群众的支持;满语、满文教育的借鉴——黑龙江大学满语班、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满语小学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实施满语、满文教育的意义:首先,开展满语文教育,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第二,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第三,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第四,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马仁姣 《黑龙江史志》2013,(15):271-271
在当今社会倡导世界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各民族处于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民族共同心理等条件有所不同,各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民族性。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我国不仅有通用的普通话,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间也产生了以地区为使用范围的方言。以东北地区的方言为例,它就是受到了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从而沉淀而来,其中满语对其的影响是尤为重要的,它对东北地区的行政名词,日常事物,习俗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州八旗讲的是与满语、广州本地话不同的广州"满洲话",各地八旗军营说的话也与当地话以及满语有区别的"满州话".八旗驻防军的语言基本一致,都有北京话的语调、北方话的乡音、也有满语的词汇,还有本地话的混合.八旗军队的话就是八旗军话,是雍正皇帝推广的普通话的主要语言标准,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祖先.  相似文献   

12.
刘超 《安徽史学》2007,(5):63-68
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形成于1930年代."中华民族"一词在清末出现时,主要有三种表述:一是指中国境内独立的各民族,二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集合,三是指汉族.清末对中华民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汉、蒙、满并列"到"汉族"的变化,各族间的关系主要表述为斗争和冲突.民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为"各民族总体"的含义被重视,民族关系表述上,有"民族一元说"和"民族同化说"等方式,强调中国各民族起源上的一致性和外族与汉族的同化.1930年代后,"民族融合"成为主要表述方式,注重中国各民族历史上的融合以及现实中的平等关系,他们互相影响,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成为全民族的认同.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认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满语地名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满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延用至今的满语地名,具有鲜明的满族民族文化特征,它取词内涵丰富,是满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在满语地名研究过程中,有些满语地名,汉译的很不准确,也不规范,在工作中造成诸多不便。仅就满语地名汉译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满语地名起源及原始词义初探 满文创始于1599年,史称“老满文”。在此以前,历史上曾在满族先世女真族中应用过女真文字。在女真人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女真文字逐渐失传,女真语言(满语)仍在延续使用。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女真南迁居住地区的满语地名都采用口语化的命名形式。这些地名的取词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反映出满族先人对生态环境明显的依赖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满语地名最初的命名形式多是采用按地理外表形态,植被特征,动植物名称以及民族民俗特点对其命名。客观条件决定在他们为生存而与自然界进行斗争过程中,必须对周围的山川、河流、地域进行符号标记,因而产生了对地名命名的主根。这种最初的命名形式及地名名词的来源,是以下面形式出现的: 1.以地理外貌、自然环境形态命名 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呼兰哈达”,汉译为“烟囱山”。因其地峭岩壁立,山势嵯峨,其山峰的顶端有一数丈高的石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满语文献保护调研与整理开发、满语文献与历史文化深层次综合研究、满语文献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学科建设发展与后继人才培养等深入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满语、文献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满——通古斯诸族语言文化起源发展研究,以及阿尔泰诸族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汉语言文化与北方诸民族语言文化关系研究、清史、满族史研究、中国民族史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通过对满语、文献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综合研究,发掘满族文化精神中的精髓,研究其治国方略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借鉴,为政府决策机构制定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广州满族民谣是广州满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综合缩影,全国满族民谣是全国满族历史发展的多方位记录.满族民谣时间上有解放前的,有解放后的,民谣内容有来自八旗的,有的来自满族民间的;有满语的记录,有汉字的记录,大量的是北方汉语记录,也有满族今日生活地域的特点.满族民谣是满族人整理的另类文献,它是独特的民谣文化.  相似文献   

16.
“hacin inenggi”是满语对译汉语“上元”而创制的节令词语,既承载了中原汉文化因素,又蕴涵着及其丰富的满族文化内容,反映出满族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关系等多方面的文化传承。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探讨满语“hacin inenggi”这一词语所蕴含着的文化语义,通过分析其词义的变化,探讨满族上元节节日民俗与满汉文化交流、交往与交融方面的深层关系,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满族节日独特的文化形式,揭示满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性格、思维习惯方式等内在要素,亦可以透视满汉文化交往过程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满族语言文字简称满语文,满语文创制于1599年,满族入关一统中国建立清朝后,满语被法定为国语而在举国通行了大约三百年.满语文随着满族汉化程度的加强而式微,这个现象从清朝中期就开始了.辛亥革命以后,满语文成为革命对象的一部分,随着满族统治的清王朝的灭亡,满语文也随之消亡,绝大多数满族人改用汉语.时至今日,作为最大满族聚集区的辽宁省,以及河北省的丰宁、宽城、青龙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尽管也居住着大量的满族民众,但是习学和使用满语文人数还极少,至今满语文仍属于濒危语言文字.中国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保护和抢救濒危的满语文.一是政府部门的努力;二是一些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面对当今满族语言文字濒危现状,从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发出呼吁和提出建议并力所能及地实施.当前中国保护抢救满语文的主要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满语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专业人才抢救和挖掘现存满语,调查掌握大量语言材料以及独特的文化习俗;在满族聚居地举办满语班,使满族少年得以接受民族语言的早期启蒙;加紧制作保存现存满语口语的录音、录像资料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珍贵的资源,"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新时期我国的语言国策.双语教育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本溪模式"满语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19.
满语和蒙古语的系属关系和共同的结构类型,使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在语音、语义及结构方面均呈现趋同蒙古语的现象.第一,满语和蒙古语语音系统中相同之处较多,在蒙古语借词中,满语和蒙古语之间基本实现了一对一的语音输出和输入关系;第二,在语言借用过程中,除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地域风俗等外部要素之外,在语言内部结构的影响下,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发生了语义演变;第三,蒙古语词语被借入满语之后,有些派生词演变为词根词,而有些词则与固有词相同,产生了构词功能,能派生新的词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化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无论大小强弱、发展先后、水平高低,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顺治元年(1644年),满族人问鼎中原,定都北京,为对人数众多的汉族实施有效了统治,必须尽快掌握汉语.但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满族逐渐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习汉语汉字,开始了汉化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满族学者也对汉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都四德<黄钟通韵>即是其中一部,为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黄钟通韵>以清代辽宁语音为基础,反映的诸多语音现象,至今仍保留在今辽宁语音中,对辽宁方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