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曹荣  彭国兴 《旅游》2008,(4):48-51
骑马穿行于川岩江边的茶马古驿道上,清脆的马铃声在这诗情画意的山水中宛如一支动听的歌,随着山风悠悠传开,不绝于耳,真有一番“山外车鸣声不绝,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罗晓娃 《风景名胜》2014,(1):136-141
去了那么多次大理,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诺邓,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提到了这个古村落之后,诺邓的人气似乎高了起来,但是让我感觉欣慰的是,她没有因此而成为火爆热门的旅游景点,当我踏足这个古村落的时候,我还是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脚步惊扰了这里沉静的时光。  相似文献   

3.
马帮·古道     
有一个群落叫做马帮。不是黑帮、匪帮、青红邦,是马帮——一些马夫为了搭帮赶路,长期或临时的组合。马帮常年走来走去,必是高山大河之间,走了上千年了。马帮之路依山势蜿蜒,随江河而去,隐没在雪山和密林之间,连接川藏或者滇藏,连接梦想或天堂,叫做茶马古道。马帮走过的地方,尘土落下,一串马铃声,高挂天空;马帮消失的地方,留下一种伤感,牧羊人眼光里,有忧伤。  相似文献   

4.
杨春高 《中国文化遗产》2010,(4):52-56,I0001
应运而生适者生存马帮的形成与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险象环生,而山道险峻曲折,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帮、牛队、背夫便成了当地主要的运输力量,而马匹则是这一特定环境下最合适的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5.
宋代温州盐业的生产、流通与发展,因历史原因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出现过榷卖、引钞及私卖现象,特别是这一时期附着在盐业中的商品因子,形成了温州盐业本身具有的社会效应。本文试就北宋早期、中期、后期及南宋温州盐业的买卖、流通表象中,渗透着的古代封建官府衍附在盐业商品经济上的某些社会效应做些阐释,以梳理宋代温州盐业的发展脉络及盐业生产流通情状。  相似文献   

6.
蒙自马帮源远流长,早在元代以前已开辟了蒙自至磨黑的盐道,马帮运输也应运而生0到了近代,有开化(山)、广南、屏边、江外(红河以南红河州辖地)、蒙自等地驮马五、六百匹常年往返于蒙自与磨黑之间,蒙自成为滇南一带磨黑盐的集散地。因驮马多结帮而行,故称马帮。清同治年间,越南海盐(俗称水花盐)打入蒙自市场,由红河水道运至蒙自蛮耗(现划个旧市改为蔓耗),再由蛮耗用马帮驮到蒙自县城,但始终不能取代磨黑盐。直到个碧石铁路通车前夕,蒙自至磨黑盐道的马帮运输均常盛不衰。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分析了明清纲运法施行下的盐业市场结构。认为在这一时期,盐业市场是国家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国家是盐业市场的垄断者,支配盐商及市场的一切事务,而盐商在市场中处于受支配地位,依附于国家以便获取盐业利润。  相似文献   

8.
当阳光终于映入眼帘的时候,人们的活动变得鲜明活跃起来。马帮集结在乡政府旁边的一小块平地上,小商店的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儿和她的母亲忙着往店外运送货物,各种食品和日用小百货从全国各地传送到木里县城然后又到了这里,是时候由马帮驮到贡嘎山脚下去了,那里生活着更加孤独的高原牧民。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云南盐业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盐井地名,其专名种类丰富,通名则相对单一,云南的盐井地名反映着云南盐业生产的方式。盐井地名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明清时期云南盐井地名变迁与该时期盐业发展规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盐业的大规模开发导致盐井地名数量增加。盐井地名的分布和变迁则受到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双重影响,地区盐业开发使盐井地名产生和增加,卤水枯竭、自然灾害和官方盐业政策则会导致盐井地名减少。此外,云南盐井地名的时空分布和变迁,还反映着国家经略西南的进程和汉文化影响在云南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陈艳 《南方文物》2020,(1):130-139
三峡工程前期的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大宁河流域盐业考古材料,这些盐业相关遗址主要集中分布于巫山县城附近及大宁河沿岸,且以汉代墓葬居多,印证了文献对于巫县盐业的相关记载,也证实了盐业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麦沱汉墓出土材料的分析中,我们得以管窥汉代巫县女性在当地盐业生产中的参与程度及对财富的支配状况,发现女性很早便在家庭生活及社会生产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到处是崇山峻岭的云南,现代化交通工具未使用之前,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大宗的物资运输则只有靠马作劳力。为了保证运输量和保障沿途运输的安全,赶马人和马必须组成马帮行动。马帮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大景观。 由于赶马人的民族成分、居住地、服务对象的差别,马帮的组织形式和规模都不尽相同。每个马帮都有经常活动的路线,对所经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了保证行路安全和运输操作程序的顺利完成,马帮有严密的规章制度。这类规章制度并非某个马帮特有,是在长期赶马过程中逐渐约定俗成的不成文法,为所有马帮共同遵守,就跟随马帮同行…  相似文献   

12.
诺邓,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以北,是一个崇山峻岭环绕的非常边远偏僻的山村,即便在云南都少有人听说过。然而,正是这个偏远而沉寂多年,现在看来有些残破的山村,却有着颇为悠久和辉煌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杨肖  李爱德 《旅游》2010,(4):42-49
马帮这种古老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交通方式,才是真正的‘低碳'旅行!我们就是要带领中外Trekker们,用他们踩惯了油门和刹车的双脚,走一走坚实的大地,深入到田野、乡村、山区和高原;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在那条绝无仅有的古道走上一段,感受一下漂泊生活和千年的马帮文明。  相似文献   

14.
朱霞 《民俗研究》2006,(3):112-12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食盐一直是国家的专卖的垄断商品。然而,私盐运销却一直屡禁不止,成效微弱。在下层社会,私盐运销曾是特定群体的一种谋生方式与手段,从事这种活动与国家的法规是相违背的,它的内部运行相当隐蔽,鲜为人知。研究盐业史的学者较少运用口述史的材料,从下层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以云南诺邓井盐村的私盐活动为个案,从民俗学视角来研究诺邓村不同形式的私盐运销形式,以及形成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本文涉及的个案是云南省云龙县果朗乡诺邓村,一个有千余年历史的盐村。唐代樊绰的《云南志》记载:“…  相似文献   

15.
“格当——金珠拉——波密”线路,在进出墨脱的线路中,恐怕是最不为常人所知的。徒步走完这150KM,需要7-8天的时间。这里,有所有进出墨脱线路的最高点——海拔5030米的金珠拉山口;也有臭名昭著、当地人闻之色变的蚂蟥山;也以动植物群落丰富多彩特别是以“孟加拉虎保护站”为傲。然而,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关键词却是:马帮。尽管格当乡到墨脱县城已经通车,但马帮在这里还肩负着与昔日同样的使命,在今昔已通公路的格当乡,依然能在朝霞或傍晚时听到马帮驼铃的声音由远而近,未曾逝去……  相似文献   

16.
范淑萍 《丝绸之路》2009,(22):34-36
红河地区的交通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近代新式交通工具——铁路的出现为分界,以前的交通可以笼统概括为传统交通。红河水运和马帮运输是红河地区交通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新式交通出现以前,红河水运和马帮运输互相配合,成为沟通红河地区城乡间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随着驿传制度而形成的驿道,也成为红河地区内部联系与交流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中国盐业考古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一年,《南方文物》创办了“盐业考古”专栏,这是自2003年《中国盐业史研究》(巴渝盐业专辑)、2006年《中国盐业考古-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景观考古的初步研究》(第一集)出版发行以来,我国学术界日益觉察到盐业考古之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建华 《神州》2020,(4):278-278
自2004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施盐业大开发战略以来,盐业产能急剧上升,规模不断扩大,盐业建设框架已初步形成,盐业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已经显现,盐业已成为河口区重点培植的重要产业之一,盐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9.
“随便一条道路都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对于此前连公路都没有,仅靠驿道马帮与外界交往的云南来说更是如此。滇越铁路犹如在一个封闭体中导入了一条与外部世界联接的大动脉,象征着一种全新的文明降临到这个古老的高原。  相似文献   

20.
所谓茶马古道,是云南和四川通往西藏以及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古老的商道。这些穿行在高山峡谷间的商道主要有两条。其中的一条就是从云南盛产茶叶的银生(今思茅、西双版纳一带)出发,大体上沿着如今的214国道北上,经大理、剑川、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到西藏的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这条著名的茶马古道西线在云南境内留下了沙溪、束河、和顺这三个重要集镇,成为人们追寻那段马帮茶路历史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