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侨乡在短短的2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侨乡的变化与海外华侨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学者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并由此向前延伸,讨论整个20世纪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这方面研究的著述逐年增多,成果喜人。但是,全面、系统地研究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之间关系的著作却不多见。2006年9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郑一省博士的新作《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传统侨乡潮汕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产业经济发展进程为例,借助经济地理学中关于"邻近性"与全球化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沿研究,通过比较海外华商在侨乡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探究了海外华商影响侨乡经济的机制。研究发现,与海外华商建立的关系邻近性,曾经是侨乡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为侨乡带来外资并引领了出口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海外华商对潮汕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从重要到式微,反映了关系邻近性可能为其他类型的邻近性所取代。近年来,潮汕地区出现的新现象,则暗示关系邻近性有重新发挥作用的潜力。全面理解华侨华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动态影响,需要我们跳出"侨乡"的局限,从全球化以及区域发展的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3.
广东五邑侨乡的海外移民运动张国雄江门五邑侨乡是广东乃至全国最著名的侨乡之一。在目前国内海外移民的研究还亟待拓展的情况下,分析五邑侨乡海外移民运动的特点,其学术或现实的意义无疑是明显的。本文拟主要依据地方文献(如侨刊、侨务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粤闽侨乡的经济变迁——来自海外社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侨乡独具特色的社会资源,海外华侨华人长期以来是侨乡社会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变量,使粤闽侨乡社会呈现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演进历程。1949年后30年的封闭过程中,这一重要资源的缺乏使侨乡出现制度性断层,直到改革开放20年来,源自海外的社会资源重新加以弥...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深受海外移民的制约和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移民在推进侨乡现代化的过程中,强化了原有的乡土社会文化传统。本文通过考察闽南华侨的跨国生存状态、侨乡社会权势的转移及侨乡社会文化的传承,探讨近代闽南侨乡的国际化与地方化进程。所谓国际化,是指闽南侨乡的社会经济中心不断外移,海外华侨成为闽南侨乡的地方精英,海外世界与闽南侨乡的联系日益密切。所谓地方化,是指闽南侨乡的政治权力中心不断下移,侨乡建设与地方公共事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地社会文化传统得到了更新和延续。深入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探讨全球化时代地方传统的发展前景,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0月,徐华炳撰著的《温州海外移民与侨乡慈善公益》(以下简称《侨乡慈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6万余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不单是海外移民研究的新成果,也体现了当代学者开拓华侨华人研究新园地、构建慈善史研究新体系、彰显慈善精神旨趣的努力。A如果将《侨乡慈善》一书置于长时段的学术史中去观察,也许可看到近年来华侨华人史与慈善史研究的进展与趋向。总结该书的创获,不仅有助于推进温州海外移民研究本身,对华侨华人慈善  相似文献   

7.
由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办的“侨乡与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2月 5日 -7日在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瑞典、澳大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 3 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后 ,与会代表参观了晋江的石圳和陈埭两个侨乡。会议围绕着主题 ,分为人类学与侨乡研究、移民社区与海外华人、归侨与侨乡、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与跨国网络、跨国网络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变迁、侨乡与社团组织八个专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其要点有 :1 .关于海外华…  相似文献   

8.
程希 《民族译丛》2006,(5):30-37
在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的关注点。在考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时,侨乡是考察和理解华侨、华人“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参照坐标。这不仅因为侨乡是华侨、华人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是海外移民影响祖籍地社会、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还因为侨乡研究是透视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虽然海外移民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侨乡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福建侨乡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戴一峰宋平导论侨乡是中国一个别具特色的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侨乡指的是一种移民社会,它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1)该地区海外移民及其后裔的人数应达到一定数量,(2)这些海外移民及其后裔与该地区保持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包括港澳台资本及东南亚等地的华人华侨资本在内的海外华资,一直是中国外资引入的主力军,对中国大陆,尤其是广东侨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广东侨乡为例,论述了海外华资对侨乡的投资进程,并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出发,试对这一资本流入进程进行理论阐释.而且,通过对广东侨乡的分析,探讨海外华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介绍了广东潮汕侨乡自由移民的历史传统,分析阐述了该地区移民形态以及与海外经济联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口迁移,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侨乡人口迁移从传统的海外自由移民与国内移民并重,转变为以国内移民为主、海外暂居为辅,从而加速了海外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的转变、国内归侨侨眷社会向侨属社会的转变。随着侨汇的枯竭,侨乡相应衍生出“旅游贸易”和“非法务工”等涉外经济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当今全球化条件下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国际流转在潮汕侨乡的具体体现。往返于侨乡和海外、从事海外贸易和劳工作业的群体,带有传统意义上的“侨”的色彩。这些新的侨情变化,应该引起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论文梳理了海外移民与闽南澳头侨乡传统文化景观的形成与传承,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侨乡文化景观的多元拓展。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各地侨乡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在以厦门为核心的闽南区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澳头侨乡活用涉侨历史文化遗存,持续以活态、动态积累而形成多重性的文化景观,如闽南古建、番仔楼、妈祖信仰等。近年来,澳头以乡村振兴政策为推动侨乡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充分发挥侨乡开放包容的优势,多元活用各种涉侨人文景观,从海港侨乡逐渐发展为国际化侨乡小镇。澳头的转型发展为进一步拓展侨乡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案例,为长时段的侨乡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以来,以港澳台资本为先导和主力的华商率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江三角洲侨乡落户,在带动侨乡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使过去侨乡传统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若干个案研究,分析侨乡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华人资本的结合模式及其对沿海侨乡、内陆地区及海外华商三方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温州地区侨乡与非侨乡妇女的经济活动──个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农村的现代化。中国侨乡的绝大部分地区分布在农村,所以,对于中国侨乡的研究就是对中国农村中这一独具特征区域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经济空前活跃,发展途径呈多元化、多样性的背景之下,侨乡由于地域条件的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以及华侨在海外经济实力的不同而呈现纷繁复杂的特色。以珠江三角州模式、晋江模式为代表的侨乡模式并非能代表整个中国侨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于是又出现了侨乡落后于非侨乡、侨户落后于非侨户的现实。温州,则是这样的一个地区。众所周知,温州是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介绍了民国时期广东四邑侨乡地区的匪情及其产生的原因、海外华侨参与四邑侨乡治匪的方式和举措;分析阐述了匪患期间华侨护乡的效用及其影响因素。从民国广东四邑地区治匪的个案来看,侨乡与华侨社会之间存在较为频繁的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跨国流动,海外华侨的积极参与在治匪护乡活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华侨这种外部力量对侨乡社会的作用时,不能忽视整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对侨乡社会的影响。尽管华侨在四邑侨乡具有一定地位,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力量无法与中国乃至四邑的腐朽势力相抗衡,结果致使其维持治安的效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赖瑛 《南方文物》2005,(2):52-57
广东化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而见长。由于历史的原因,广东海外华侨众多,成为中国最大的侨乡,拥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占全国三分之二。中西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独特的侨乡化,五邑侨乡、潮汕侨乡、兴梅侨乡等又因各自独特的人背景而蕴涵独特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浙南侨乡文成县为田野调查点,基于畲汉民族互嵌的视角,分析了文成畲族海外移民的历史背景、动力机制、发展现状,阐释了侨乡畲族海外移民的时代意义。浙江文成县畲族海外移民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也是文成县侨乡文化强烈辐射和畲族与汉族良性互动的结果。其深层动因则源于文成畲汉民族关系由形式上的互嵌向结构性的互嵌之顺利转型。文成畲族海外移民案例,标志着畲族历史变迁中的时代飞跃,有利于缩小畲汉发展结构性差异和增强畲汉民族关系的和谐,对当今畲族乡村振兴和畲汉民族关系发展亦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湖南邵东为案例,从社会文化视角阐释中国一个内陆新侨乡的形成及其跨国网络治理的建构机理。邵东新移民的阶层构成及营商特征,使其在移民海外后仍与家乡保持着频密的联系。在侨乡政府与海外移民双向互动过程中,构建了以人员流动、慈善捐赠和文化认同为治理主线的三大跨国网络,呈现出制度化、组织化的机制特点。同时,邵东侨乡在跨国网络治理中形成纵横两种体系。横向上,侨务部门与海外移民共同构成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二者通过合作交流构建伙伴关系;纵向上,通过省、市、县、乡、村不同层级治理单元的协调与配合,使海外移民有效参与到侨乡治理中。这一纵横交织的治理体系构成邵东跨国网络治理的脉络,是侨乡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所具有的侨乡禀赋与特殊优势 ,使之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为先行地区。作为海外社会资源载体的华侨华人与港澳同胞 ,不仅通过捐赠款物和直接投资等形式全面参与和大大促进了侨乡经济改革进程 ,而且侨乡地方政府与普通民众 ,通过与海外乡亲的密切联系 ,一方面从中学习和获得了兴办企业、改进管理、开拓海内外市场等方面的经验与资源 ,另一方面 ,开阔了眼界 ,解放了思想 ,为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排除了不少阻力 ,减弱了社会动荡。凡此 ,降低了改革的成本 ,加快了改革的进程 ,推动了经济起飞。在此基础上侨乡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经济持续发展开创了新的道路。同时 ,沿海侨乡的成功经验与社会资源逐渐向内地传导 ,又降低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对广东侨乡顺德的民族志研究,运用移民慈善的理论概念对海外华侨华人在侨乡的捐赠和回馈行为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论文认为,当代华人移民慈善并非只是基于华人传统,依赖于捐赠者的情感和个人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的组织化和策略化的历史过程。其中,海外华人社团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侨务政策鼓励和保护海外华人捐赠的积极性,侨乡地方政府借助"乡亲"与"乡情"的动员以及政策资源与社会关系网络,恢复和重建与海外乡亲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推动着华人移民慈善的发生和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推拉过程构成了当代华人移民慈善基本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