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鹏 《黑龙江史志》2012,(13):90-92
高校人物档案真实地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历程、浓缩了高校历史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学校杰出人物的辉煌业绩,具有丰富的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把高校人物档案中储存的信息开发出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孙婷 《丝绸之路》2009,(20):37-39
儒、道互补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儒、道两家在诞生之初并不是互补的,它们甚至是对立的。一直到魏晋玄学的出现,两家才不再对立。这一转变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陶渊明正是这一时期融合儒道的代表人物。盛唐已降,李白、杜甫完成了儒、道精神在人生及其创作中的真正融合。直至苏轼,形成了中国古代儒、道融合的人格精神的典范。通过这一线索,我们看到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由相互对立,到相互融合补充,再到相反相成地对塑造中国文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兴趣、文化心理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进入20世纪,经济发展促使思想解放之风盛行,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各门类绘画观念、技法的出现,使中国水墨艺术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渗透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中国水墨文化走向了不断融合的发展之路。以高剑父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一方面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接触西洋画,另一方面受民主思想的熏陶力求革新,以改革中国画为己任,使中国画开始融入全新的绘画语言。这深深影响着之后的林风眠等人对水墨人物画的进一步探索。水墨人物画开始融合西方的绘画语言,这也使得中国水墨艺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观念、技法、形式、材料上都受到了冲击。在中西思想的不断融合下,当代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被重新定义,这也是水墨人物画在广泛吸收众多艺术思想下形成的新的艺术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玉琴 《沧桑》2009,(2):153-154,168
弗洛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学术贡献之一是对人类自由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指出在追求自由的进程中,人类摆脱了封建的束缚,却迎来了新的羁绊,处于困境中的现代人出现了极力逃避自由的反常现象。当前,我国社会民众心理也存在着极力逃避自由的现象,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盘西化"论,是近代中国文化思潮演进过程中的一种以彻底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全盘肯定西方价值取向为特征的文化思潮,它反映了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模式的推崇与选择。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胡适、陈序经,二者主张"全盘西化"论的主要目的是为打击封建复古倒退文化思潮,这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因其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全盘西化"论最终演变为一种激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朱东安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造就出来的最后一代出色人物的典型代表,不仅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且带头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既是其精华所聚,又是其糟粕所聚。精华所聚,...  相似文献   

8.
蒋凡  项隆元 《东南文化》2022,(1):145-151
以震旦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为代表的西方人在华建立的博物馆,除了是西方在华文化殖民的表现外,还是西方在华收集自然史信息的机构,旨在开展自然史标本收藏和研究工作,以服务西方自然史研究和了解中国的需求.到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们开始重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展览和社会教育成为这些博物馆的重要活动,并以此向中国社会开...  相似文献   

9.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语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可以从道儒释三方面来分析。林语堂通过人物的形象书写,向西方社会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源源不绝地激荡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积水深潭。学习西方、推行变法,是十九世纪后期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旋律,也是促使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这个进程中,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对中国社会的革新起了特殊的促进作用,也给陈陈相因的中国史学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11.
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把中国展示给了西方。中国的东方文明是否真如此迷人?由于交通的阻碍,这一疑问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困惑着西方人。三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新航道开辟,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其中尤以耶稣会士为多(从1552年至1700年共有十几个国家64名传教士入华传教)。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某些自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以亲身所见所闻,把中国进一步描绘给西方,不仅证实了马可·波罗记述的真实性,也进一步较全面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也就从这里正式开始。 去年,笔者有机会到英国访问,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阅读了16世纪到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写的关于中国的英文书,这是西方人记载中国史的珍贵材料,揭示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积极影响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早期传教士来中国,肩负的主要使命是传播宗教。为了传播宗教,他们必须熟悉并认识中国的环境。于是他们来中国后,首先接触到的便是不同于西方、却丰富多采,又十分直观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在他们的著述中,此类记载可谓相当详细。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本文只就耶稣会传教士笔下中国人衣食住行及某些习俗的西传,作一些介绍和探讨;这对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电影《我的一九一九》中,驻美大使、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顾维钧为中国山东的归属而作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山东是中国文化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二千多年前,孔子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后经孟子发扬光大,形成了思想丰富、内容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这个伦理型的思想体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重视人的心性修养,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他笔下的狄仁杰这个人物也已活了60年。献上这篇小文,作为高罗佩的中国读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甘肃有很多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代表人物和作品,他们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剪纸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剪纸大师祁秀梅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祁秀梅的剪纸作品蕴含着原生态、次生态的文化内涵,诸如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反映了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死观、宇宙观,她的智慧与创作对陇东民间剪纸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言学习与西方文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重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文化渊源的了解。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语言学习而言,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思想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深刻影响着西方文明的发展。作为语言艺术的西方文学反映和代表着西方文化。所以,了解西方文化,广泛涉猎英美文学作品,对英语学习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何亮亮 《世界》2006,(12):72-73
为一个虚构人物写传记,仿佛他真的存在过.而且还有多种.我不知道除了福尔摩斯谁还有如此殊荣。最近有两个美国人写了一本有趣的书《一百个最有影响的虚构人物》(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Who Never Lived),新书出版,西方通讯社还发了消息,引起我的注意。这一百个所谓最有影响的虚构人物,当然都是西方的,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因此这一百个虚构人物,特别是前二十名的人物,在中国也有相当的名气,例如乔治·奥维尔《动物农场》中的老大哥、圣诞老人、哈姆雷特、弗兰肯斯坦、罗密欧与朱丽叶、汤姆叔叔、罗宾汉、查特利夫人、唐吉诃德  相似文献   

17.
宋晔  隋欣 《神州》2012,(27):37-37
中西音乐的渊源各异,也是各有千秋。中国传统音乐它的立足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完善而使其对外界的感受更加锐敏,更加细微。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而不是西方艺术中的激情。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情感,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延伸,也是文化意志的灵魂。音乐和语言一样,也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因为中国和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中西方音乐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深刻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正确研究音乐的美学思想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雷海宗早期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海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文化形态史观(或称历史形态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早期学术活动期间(1927—1949年),以德国斯宾格勒(O·Spengler)的历史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进行了独创性的发挥,得出了著名的中国文化的两周论。在长期的史学实践中,他又以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了西方严格  相似文献   

19.
黄晶 《神州》2013,(8):1-1
文学历来是民众的呼声,是文学家思想的结晶。近现代中国文学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变革引发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在文学作品中,人们把自己的思想都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地表露出来。晚清的改革潮流大大地影响着文学的思想内涵,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封闭已久的中国向世界打开一扇窗的时候,西方文化一时间流传到中国,深刻影响着当时我国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女性的思想观念。清末民初,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国女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意识逐渐增强,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观点,学习新思想、创造新事业、争做新女性等思想等开始萌芽和生长。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来华的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记述中较多地记载了他们初到一地,虽曾遇到当地士绅和官府的排斥,却也得到一些普通民众的热心帮助;随着熟悉和了解程度的加深,他们与中国地方社会、普通民众多能成为和睦相处乃至相扶相助的邻里和街坊。此外,由于基督教医疗传教士在华的社会生活条件优于西方,医疗工作得到当地社会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尊敬和慷慨捐助,致使他们很多人“心系中国”。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医疗传教士在中国社会取得成功,并非仅由于西方近代医学在治疗方面的优越及其个人的奉献精神,还在于中国作为一个高度世俗化的社会,普通民众的质朴、良善和地方社会的慈善传统。更重要的是,中国地方社会和普通民众对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接纳和善待,深刻影响到这些随不平等条约而强行闯入的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重新认识和文化反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