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叫朱定华,中等身材,留着齐耳的短发,白净的脸上戴着一架近视眼镜,是息烽县二中教师。五年来,她用爱心和汗水,为兄嫂留下的三个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时光倒回到5年前。 家住息烽县石硐乡猫场村的李丛益三兄妹也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7年6月的一天,父亲遭车祸身亡。当时,兄妹三人中,大  相似文献   

2.
1938年3月,“中华全国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时当选为理事的陈纪滢,在中国现代学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他去台后却名声大震,凭借他的政治权势成了台湾坛仅次于张道藩的二号人物。  相似文献   

3.
竹间 《巴蜀史志》2011,(1):61-62
李调元,清代绵州岁江才子(1734—1802年),字美羹堂,号雨村、童山、蠢翁、鹤州。他是清代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诗人。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吏部主事。三十九年,  相似文献   

4.
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恰逢章太炎在日本办讲堂,章太炎比鲁迅大12岁,是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因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后立志革命。他曾经驳斥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清政府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出狱之后东渡日本避难,在日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5.
亦师亦友不了情——遥祝曾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认识曾卓快30年了,想到这一点,就觉得稀奇。去年春节曾卓在贺年卡中说准备编一本纪念集,要我也写几句话,“以纪念我们近30年的交往和情谊”,当时就吃了一惊,真有30年了吗?算算还真是的。人生真  相似文献   

6.
亦诗亦画亦情的苏曼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1884年10月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珠海。名戬,号子谷,小字三郎,别号元瑛、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其父苏杰生,“广州生,商于日本”,娶河合仙为妾。苏曼殊为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子所生,由河合仙抚养,6岁时始被单独领回苏家。“广中重宗法,族人以子谷为异类,群摈斥之”。苏曼殊一人独处,性情越来越孤僻,形成了对痛苦羞辱的病态敏感和从不倾诉痛苦的封闭心理。12岁时,苏曼殊“贫困为沙门”,不久因偷食鸽子被逐出寺院。后又两入佛门,但终多情于尘世。他的绝代才情和个人风采永久地留给了后人。 在横滨大同学校…  相似文献   

7.
罗海岩 《百年潮》2010,(2):52-56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年近八旬的我国著名报人范敬宜出版了自己的“新闻作品选”。过去,老人一直以“藏拙”为由,多次拒绝出版自己旧年的“易碎品”,这次为什么破例呢?  相似文献   

8.
张郑民 《旅游纵览》2010,(11):70-73
<正>暴晒的阳光从头顶照下,三辆越野车在卡拉麦里干的冒烟的荒漠上默默地行驶着,车队后面扬起的尘土隔绝了我们的后方。车里开了空调,为了湿润空气,车厢四周挂上了湿毛巾,尽管如此,我的嘴唇还是明显感觉到戈壁的干燥,只有端着相机的手激动得微微有些湿润。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生长着生命力顽强的红柳、梭梭和芦苇,在这些低矮的灌木丛下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2月11日,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家人团圆亲友会聚的节日,然而从微信中得知,廖东凡先生在当天上午的十时在医院去世。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不禁使人悲从中来,一些往事也浮现在心中。和廖东凡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是1991年秋天我从青海来北京参加第一届北京藏学讨论会。会议是在21世纪饭店举行,当时他是在中国西藏杂志社担任总编辑,经朋友介绍在会议报到的大厅认识了。此前我已经听  相似文献   

10.
杜金卿 《旅游纵览》2007,(10):26-28
<正>提起拉斯韦加斯,就会让人感到神秘和好奇。有谁会想到,在美国西部这片戈壁荒漠上,竟然崛起了一座海市蜃楼般的不夜城。它每年吸引着近4000万游客来这里娱乐观光,仅靠博彩旅游业就创造了400多亿美元的收入。游客  相似文献   

11.
施南生眼中的林青霞在《窗里窗外》中,林青霞曾以“不打不相识”描述与施南生友情的开端:有一天,林青霞向施南生抱怨拍摄行程安排得不妥,让她舟车劳顿,不料在她眼中一向是女强人的施南生竟然哭了起来。原来,那天正是施南生和徐克的结婚周年纪念,施南生因为只能一个人度过而感到委屈。这让林青霞产生了一种同为女人的共鸣。“我们开始互相体谅对方,从此成了朋友”。当时两人恐怕都没有想到,这种缘分不仅让她们合作出不少好电影,让林青霞  相似文献   

12.
叶楚伧是位书生出身的革命党人与历任显职的民国元老,又是个终生不离笔与酒的平民诗人。他的一生既富有传奇色彩又趣味盎然。一 南社诗人与民国元老叶楚伧,原名宗源,字卓书,因其父字凤巢,又号小凤,另有笔名叶叶、老凤、湘君、之子、龙公、春风、屑屑、琳琅生等,后则专以楚伧为名。江苏吴县周庄镇(今属江苏昆山)人。清光绪十二年农历七月十五日(1886年8月14日)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家庭。1904年,叶楚伧考入苏州高等学堂。1907年临近毕业时,他因积极参加抗议校方在考试中徇私舞弊的学潮,被学校开除,并受到江…  相似文献   

13.
他率领过千军万马血战沙场,也曾一次次直面针对他的暗杀行动;他是中东人眼中的“铁血强者”,但也会为了一位失明的姑娘而泪流满面……埃及总统、阿拉伯世界的“盟主”穆巴拉克,向本刊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4.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0,(3):138-148
吕碧城。何许人也? 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聊见其誉隆盛。苏雪林在《女词人吕碧城与我》中云:“碧城女士不但才调高绝,容貌亦极秀丽。”认为她是“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是剑仙”.并曾把某杂志上吕碧城一幅“美艳有如仙子”的玉照剪下,供奉多年,直至抗战入蜀始失,“可见我对这位女词人如何钦慕了”。  相似文献   

15.
忆亦侠同志     
1998年9月14日,吴亦侠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令我极为惊愕。没有料到亦侠同志竟这么快就走了,我深深地陷入了悲痛之中。霎时,他的音容笑貌,他与我们共事的情景,他与我相处的一些往事,不由涌上心头,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亦侠同志是1996年7月从农业部调到贵州工作的。他调贵州不到二个月,我就到中央党校学习去了。恰好,农业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宋树友同志与我是党校同学,并同在一个党小组,他多次向我讲起亦侠同志。他说:“亦侠同志政治上强,很有工作能力,为人朴实、正直,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工作既很有魄力,又非常踏实,农…  相似文献   

16.
1905年12月8日,湖南青年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他的死是在悲悼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他的死是要他的同胞、要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格上站起来。他死了,但他是用他的生命为民族的新生催生。他的死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历史问号。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湖南曾产生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生命都非常短暂,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个人中,谭嗣同(33岁)1898年被慈禧太后砍头,宋教仁(32岁)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黄兴(42岁)、蔡锷(34岁)则于1916年相继病死,唯有陈天华是自杀。  相似文献   

17.
凤兮  王凯摄影 《中华遗产》2012,(11):70-73,76,78-81
说起白色,多数人大概会联想到空无一物,殊不知其中有着深层的文化涵义。它真的只是无色吗?为什么在许多古代神话中,充斥了白色的瑞兽和白衣飘飘的神仙?又为何它被选中成为陪伴死者最后一程的丧服色彩?如今对纯洁白色的推崇还是在延续古老的民俗吗?  相似文献   

18.
去年底,去上海中山医院探望病中的朱维铮教授。尽管他依然谈兴颇浓,但面容憔悴,精神萎顿。与以往的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相比,己判若两人。临别时,朱先生挣扎着起床捧出一套由他策划和作序的《大师》系列录像,说是给我留作纪念。朱夫人送我到病房外,含泪告诉我:“朱先生的肺癌已经扩散”。  相似文献   

19.
夜梦亦嵌楼     
1996年,我在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潮人移台史》一书中记述: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二十九日,郑成功留儿子郑经守卫金门、厦门,亲自率大军二万五千人、船只近四百艘,浩浩荡荡地向台湾进军。经过9个多月、数十次浴血奋战,郑成功于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接受了荷兰殖民的投降书。当年荷兰殖民向郑成功所上降书的照片,现仍陈列在台南赤嵌楼楼下展厅。”  相似文献   

20.
省总工会联合福州铁路分局退管会,组织“新世纪之光千人旅游团”,并派出专列开赴西安、洛阳、郑州、开封。使省直机关许多离退休干部得到一次优惠旅游的机会。一路上又有导游小姐与列车乘务员的悉心照顾,穿山越水数千里,平安往还,终于圆了古城访游之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