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来寺往事     
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是当代佛教高僧。他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在世界各地弘扬“人间佛教”。上世纪90年代初,我留学美国的经历和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在想,大陆改革开放30余年来,佛法的弘扬,已达到相当的广度。从经济层面上看,少林寺与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的积蓄,比宝岛台湾的五大佛教道场如佛光山、法鼓山、灵鹫山、中台禅寺与慈济会的收益少不了多少。可是,从佛文化意义考毓,台湾星云、圣严、证严与净空等法师的影响如日中天,大陆汉传佛教的各位名寺方丈不能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3.
王芳 《沧桑》2013,(6):23-25
宗教是影响人类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其主要影响地区在亚洲,而传入亚洲不同地区的佛教分为不同教派。传入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朝鲜的称为北传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而传入东南亚地区,如锡兰、缅甸、泰国的称为南传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流行于不同区域,一是其自身原因,另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支持,不同区域的文化传统等。  相似文献   

4.
道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的佛教领袖之一。为发展佛教教育,道安提出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弘赞教理,宜令允惬"等主张,戒定了僧尼轨范,统一了僧尼姓氏,这一切构成了道安的佛教教育思想体系。道安的佛教教育思想为推进佛教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敦煌学辑刊》2009,(3):168-168
2009年8月17日,台湾世界佛教密乘研究学会(筹)一行十人来敦煌学研究所交流考察。考察团成员有尚品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世界佛教密乘研究学会筹备处主任委员廖玉存上师,国立中正大学企业管理博士、世界佛教密乘研究学会筹备处筹备委员邓盈嘉上师,世界佛教密乘研究学会筹备处筹备委员兼公关林益春上师、香港浸会大学吴有能教授等。  相似文献   

6.
李晨 《神州》2012,(25):24-24
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从印度经过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而传入中国。在大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佛教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对我国建筑及其园林的发展有着极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发展历史、寺庙空间的类型以及佛教寺庙空间的特点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塑造手法,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现代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随着佛教发展,掀起了一个佛教经典创作的高潮。宋代佛教史籍上承魏晋隋唐佛教史籍编撰传统,下启明清佛教史籍之撰述,数量多、体例完备,在中国佛教史籍编撰史上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这一时期佛教史籍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宋代佛教乃至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然而,由于这个题目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使得这个领域多年来涉足者虽众,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近年,学者们对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佛教遗存的性质、时代、分期、艺术风格、传入路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对认识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以及佛教寺院作为旅游吸引物功能转换过程。研究认为佛教旅游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在不同发展时期,佛教旅游活动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内涵。佛教寺院在满足日常宗教活动同时,也采取"顺俗"措施,其作为佛教旅游核心旅游吸引物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对现代宗教旅游开发有着重要启示:本质上现代佛教旅游是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和延续;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是佛教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调整佛教寺院旅游功能是促进佛教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林尚斌 《收藏家》2008,(6):23-27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慧慧 《敦煌学辑刊》2007,54(4):217-221
传统宗教学往往立足于各大宗教与政权建设的关系及宗教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而忽视宗教在民间的发展状况,佛教也不例外,但随着官方主宰下的大传统佛教文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民间佛教信仰及边缘化佛教信仰的研究.因为在关于中国佛教分类方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共识,不同的研究者根据其研究角度的不同对佛教进行了或细致或粗略的分类,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看法:许理和先生把中国佛教分为"王室佛教"、"士大夫佛教"、"民众佛教",顾伟康先生把中国的佛教分为雅文化层次的"经典佛教"和俗文化层次的"民俗佛教",李四龙先生认为中国的佛教可分为学理型佛教和民俗佛教.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地区有大小佛教寺院十座,出家僧尼一百三十余单,皈依居士数以万计。佛教信徒的信仰目的各不相同,大多数信众的信仰具有某种功利性和实用性。各寺院宗教活动普遍积极入世,参与社会生活,贡献社会。佛教事业走"人间佛教"的道路是佳木斯市佛教协会的宗旨,也是佳木斯地区佛教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宏涛 《黑龙江史志》2013,(13):152+154
佛教在安息帝国(帕提亚)曾广泛传播,第一批来华传播佛教的就是安息国僧人。帝国前期、中期主要是小乘佛教,晚期则大乘佛教也占有一定地位,大乘佛教以华严类、般若类、净土类经典的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5.
佛教哲理     
本文把佛哲理概括为如下几个要点:一、佛教对人生的基本判断是“苦”;二、“觉悟”是佛教立教之本;三、“因缘和合”是佛教哲理的基石;四、“三法印”集中体现了佛家思想;五、佛教对社会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韩莎莎 《神州》2013,(31):8-8
摩尼教是一个起源于波斯的世界性宗教,在产生和发展阶段时借鉴许多西方宗教思想,其传播过程中又吸收了包括佛教在内的多种宗教因素而形成的。当摩尼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与中原地区佛教流行这一特定的宗教历史环境相协调,大量吸收佛教各方面因素以便于传教,甚至不惜披上佛教的外衣,亦可说摩尼教入华后已经是佛化的摩尼教。  相似文献   

17.
西晋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闽东。霞浦城关西晋元康九年(299年)墓出土的青瓷魂瓶,是福建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佛教文物。该瓶的上部堆塑三层亭台楼阁.其间装饰狮、鸽、熊等与佛教故事相关的动物和结跌盘坐的佛教僧人.瓶的下部堆贴六尊手执乐器站立的伎乐胡俑。这些瓷雕就是以当时佛寺建筑造型和僧众活动形象为原形的.这表明当时闽东境内的土族地主不但开始信仰佛教,  相似文献   

18.
临海市巾山西塔于1989年落架大修,在其中发现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童子像、佛像砖、佛塔等北宋佛教文物。这批陶佛教造像、佛塔是反映北宋时期民众佛教供养内容的重要例证。宋代陶佛塔非常少见,这批在巾山西塔中发现的小型中空陶佛塔为宋代佛塔增添了新的类型。这批佛教文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世俗化、平民化特征,是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快速融合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胡芳 《神州》2012,(24):2
历来关于佛教与宫体诗是否有关系、佛教又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宫体诗的论争从未停止。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梳理了讨论佛教与宫体诗关系的观点,由此得出,宫体诗出现在齐梁时期,并不是一个异数。  相似文献   

20.
东汉"西王母+佛教图像"模式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仝涛 《四川文物》2003,(6):75-79
本利用出土考古学材料,论证了“西王母 佛教图像”模式的同源性和流动性。作认为从不同路线输入的佛教,不但存在形象的差别,也会产生理解的不同。西南地区的早期佛像,包含了与北方中原地区太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并非一种必然的结果,而是在大一统的汉化圈内部,尤其是政治化中心地带生成的一种主流观念,所及区域表现类似。西南地区作为该化圈的边缘地带,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但对佛像要素的吸收及对早期佛教的理解上,都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政治化中心的水平,而且也不具有时代上的前驱性。“西王母 佛教图像”的模式,一方面促进了该地区佛教的传播,另一方面也成为其继续发展的窠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