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许承宁 《神州》2010,(4):76-78
“拇指文化”是目前社会上悄悄兴起的又一场风暴,它在逐渐走进我们生活的过程中,也让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
陈淳 《文物世界》2002,(5):23-29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余个年头。这项现代化的决策已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思维观念到行事方式,人们正逐渐融人世界的潮流。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受到信息技术时代日新月异的脉搏和各个领域“与时俱进”的沉重压力。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显著冲击着社会文化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可以说,信息革命已经影响了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生活情境和生活方式,而社会文化的诸多表现形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史学领域多数学人也普遍应用计算机技术检索史料、收集信息、整理思路、撰写论著。可以说,今天的史学,在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上都已进入以往学者难以想象的新境。清醒的历史学研究者面对这一情形,自然会思考史学方式的革新与史学传统的继承这两者之间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郁风 《神州》2010,(2):74-75
生活里,我们时常听人说“不好意思”,也常常有人因“不好意思”而懊晦。它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缘何人们对它特别青睐?懊悔又跟它有何关联?“不好意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翻阅字典,它原本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二是害羞,难为情。只是我发现,在现代生活里,除了这两重含义之外,它似乎还衍生了许多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许承宁 《神州》2010,(8):17-19
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传播是与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共享和互动过程相关联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人类的生活始终离不开跨文化传播,它总是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被韩国”现象正是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当代,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认为,如今中国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远远比文学更丰富,“新闻奇特到不知道该挑哪些来写。”生活的过分荒诞,让我们已经无法理解其本来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金波 《南京史志》2011,(20):51-52
"做中学"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帮助幼儿学会独立做事,学会记录与表达。它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进而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园将这种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发现,对于不同  相似文献   

8.
“黑洞”大概是近代物理学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研究对象,它引力强大、行为怪异,一旦落入其中,就连光都别想逃出来。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纯理论的怪胎,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此之外,此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而其中商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股"奢侈之风"弥漫于商人的生活之中,从北宋到南宋从未间断的"禁奢令"来看,商人逾礼僭越的现象随处可见,而政府所制定的禁令亦无济于事。那么在宋朝,为什么针对商人的"禁奢令"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南汨罗龙舟竞渡习俗的研究来阐述“点化”这一概念,它的理论体系与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一脉相承。借助这一概念,试图阐述静态的各种“状态”是如何在“触媒”的作用下,通过“点化”来完成“状态”“过渡”的。“点化”这一概念适用的广泛性,不仅能够使持续几百年的“历史状态”发生转变,同样,也能够让日常仪式的“状态”发生转变。通过“点化”,各种“状态”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跃”。相对于以往的人类学研究,“点化”这一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两种“状态”在转换过程中的玄机,它展现了在当今的社会中,静态的各种“状态”是如何动态地实现过渡的。通过对“点化”这一概念的实证性研究,我们还能够发现这一过程所必需的条件以及它通常发生的情境。试图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能够解释我们生活中许多生动而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因参与采访、搜集、整理《明初京畿重镇——马群》一书的编撰工作,发现了马群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马群的"青马红医村",当时红极一时,影响深远。虽然时隔经年,当我们采访当事人时,他们追忆往事仍历历在目。尽管"青马红医村"已然离我们渐行渐远,然在岁月更替中它见证了世事沧桑,记录了时代和生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代“菱花镜”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唐代“菱花镜”之管见冀和关键词唐代,菱花镜古代铜镜是我们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一枝绚丽灿烂之花。它那纷繁的造型、富丽的纹饰、内容丰富的铭文,无不带有时代的特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  相似文献   

13.
陈力华  黄海霞 《神州》2010,(8):40-42
在城市的角落,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独特的身影,他们用粗糙的双手从脏弃物中精挑细选,让废物利用,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梳理、装扮着周围的环境。而扫过他们的目光却是那样漠视,或是人们掩鼻走过。但是,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生存的酸苦,明白他们的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后,敬意油然而生,对于他们,  相似文献   

14.
严珺 《神州》2011,(22):47-49
又是一年金秋十月,又是一年大学开学时。当我们挥别高考,告别军训,接下来,迎接我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大学生活了。当我们走进校舍,看到巨大鲜红的横幅上写着"欢迎新同学"的时候,就预示着我们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种全新的奋斗模式,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15.
菅丰  雷婷 《民俗研究》2020,(3):24-32
民俗学研究中关于艺术的讨论通常是在民间艺术或民俗艺术概念之下展开的。然而,这类议论往往深受传统与历史性的束缚,普通人在生活世界里所制作的平凡作品很少有机会能被视作"艺术"。要使这样略失偏颇的论题实现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向,vernacular艺术这个概念应能发挥效用。它所指的,是并不自许为"艺术家"的普通人受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所驱使而作成的艺术;是在那原本与正统艺术世界的制度、权力或权威无涉的世界里,自学习得艺术技能与知识的人们苦心巧思而成的艺术。它是呈现在普通人生活现场与路上的艺术,有时亦是支撑人生、充实生活的艺术,是寻回新生、填补生命的艺术。在民俗学中采用vernacular艺术这一视点时,艺术本身并不是真正需要我们考察的对象。我们应当考察的是艺术背后人们千姿百态的生活形象与方式,是他们别具特征的人生观与人性,这些都是极好的研究材料。另外,将"艺术家"的个人史与其生活社会的当代史加以描述,从中亦能生长出研究的良材。  相似文献   

16.
阿勒泰市是一座真正的山城,它的西面是骆驼峰,东面是将军山,这两座山对于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过去我曾在这个山城里工作生活了7年。那时单位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我们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工作之余经常去爬将军山。当时的将军山光秃秃的,据当地老人们讲,早前将军山遍山都是松树林,随着山下人口的增多。  相似文献   

17.
李志平 《神州》2012,(10):269-269
绘画日记不仅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生活记录,同时也是孩子们用绘画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一种方式。透过绘画日记,我们可以更多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了解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每一幅小小的作品,都向我们叙述着一个孩子们心中的故事,小小的画笔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创作的空间,这将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的身体正处在迅速发展和成长阶段,身体锻炼活动对幼儿形成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乃至健康的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幼儿园的各种体育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孩子玩了一会儿后就闲在一边无所事事,通过观察与了解,我们发现这是幼儿对体育活动方式不感兴趣的表现。为了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幼儿自我需要,使幼儿想玩、会玩、爱玩,我们提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葛玉修 《旅游》2009,(8):78-83
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可大熊猫有1600余只,而一种数量仅为它的六分之一、全世界只有300只的野生动物生活在青海湖地区,它就是——中华对角羚。  相似文献   

20.
到了规定的年龄,该退休的都得退休,不管你当不当官,不管你官有多大,谁也绕不过这座“奈何桥”。 退休是人生的分水岭。退休之后,—切都与从前不—样: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节奏、生活的待遇、你与别人的关系、别人与你的关系等等,都与从前不一样,而且,总体说都不如从前。因此,虽说人人都知道“终究会有这一天”,但在“这一天”还没有到来时,谁也不愿去想它,尤其是官当得越大的人,越不愿去想它,因为“退了”就意味着“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