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刊中人     
强人莫迪 30年前,印度的人均GDP和中国一样高,到了今天,则只是中国的1/4。尽管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但印度经济始终没有获得东亚国家的那种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史上第一次,印度有了一个以经济增长为先的政府。纳伦德拉·莫迪因为承诺发展经济,其所领导的人民党在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相似文献   

2.
《环球人物》2013,(21):10
新兴经济体经历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引领了全球经济繁荣。但好景不常在,如今,它们的发展开始急剧减速。中国今年能实现7.5%的增长目标就是万幸,印度的增速为5%,巴西和俄罗斯在2.5%徘徊。虽然这样的速度比发达国家快,但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巅峰时期的表现相去甚远。不过,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萧条,而只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是7%     
7%!对于报道今年"两会"的中外记者来说,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分为"GDP增速目标之前的部分"和"GDP增速目标之后的部分"。当听到他说"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时,被外界猜测许久的问题有了答案。与此同时,很多行业领袖们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了。  相似文献   

4.
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2,(20):10-10
发动引擎,安吉拉! 全球经济麻烦多多。欧债危机日益深重,连续3个月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巴西的GDP增长率甚至低于日本,印度的情况一团糟,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在这一团乱麻中.欧债危机的前景是关键。而关键中的关键,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麦迪森关于前近代中国GDP的估计数据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麦迪森的估算总体上看过于简略,在统计技术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且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之处。麦迪森认为,1500至1820年中国人均GDP折合1990年美元为600美元,我们认为大约高估了50%—90%。对于前近代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麦迪森大约高估了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尹洁 《环球人物》2015,(4):56-59
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亿,其中7亿左右是男性;劳动年龄人口(16岁—60岁)比上年减少371万;全年GDP增长7.4%;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基尼系数为0.46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1%;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1.2%;……以上数据全部来自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这  相似文献   

7.
2009年,看起来,世界有一个坏消息,中国有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徘徊在第二次大萧条的边缘,全球约四分之一的GDP资源被投入到这场浩浩荡荡的经济大拯救中。好消息是,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刊中人     
政府的说法在很多方面印度都堪称自由经济最成功范例之一。近15年来印度成长为经济巨人,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印度的贡献,世界经济的成就将黯淡许多。  相似文献   

9.
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2013,(36):17-17
中国经济的虚弱反弹 步入深秋,中国经济三季度的表现看似回暖。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8%,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同时,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9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8%。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这个词已经成为当下的高频词。谈到中国经济时,人们往往会想到这个词。但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特点?也许并不容易说清楚。高质量发展,要看对比。和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预计增长对比,“中国绝对是一枝独秀”。这是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在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中讲到的。  相似文献   

11.
葛春艳 《神州》2012,(24):210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对经济总量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国家的GDP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应和衍生经济效应,三个因素相辅相成共同左右着奥运经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的自主型复苏 在日本经济因泡沫崩溃而导致的“失去的十年”中,曾经出现过两次短暂的反弹(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却始终未能走出低谷。然而2003年.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显得异常强劲,第四季度的GDP名义增长率为1.7%,折算成年率高达7%,刷新了日本13年来经济增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2004年的日本经济更是如鱼得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4%.换算成年增长率为5.6%。至此,日本经济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在2003年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中,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个财年增长3.2%.为1996财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相似文献   

13.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08,(36):10-10
金融危机的影啊已经蔓延到个世界,但对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打击是突如其来的,扰在不久前,他们还都觉得自己可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甚至有人认为他们可以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而救其他国家于水火。但现在,情况刚好相反,世界经济危  相似文献   

14.
GDP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一个核心指标,简单地用GDP评价新中国头30年的建设成就,并不完全合适;目前1952~1978年GDP主要有张风波、国家统计局、麦迪森三种数据,其中,麦迪森数据平均比国家统计局数据高出29.8%左右;传统上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被低估主要表现在未观测经济方面,但实际上,产品经济是计划经济国家经济总量被低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汇率法GDP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的经济实力及在世界上的地位,购买力平价GDP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现行的1952~1978年GDP低估了中国这一时期的建设成绩,应同时使用社会总产值和社会总产品的若干数据和事实进行补充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何人民 《世界》2004,(11):56-57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表明,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材料、能源、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性非常大。2002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突破了300万辆大关。前10个月汽车工业所属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3.32%,拉动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居第二位。2003年,我国共生产汽车444万辆,销售4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6%和34.5%,其中轿车生产201万辆,销售197万辆,同比增长84.4%和80.7%。自此,中国汽车产量已从世界的前四位,提升到了前三位,中国进入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16.
薛飏 《人文地理》2016,31(5):148-154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效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文化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扩张对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作用,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会加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文化产业有助于带动旅游业和整个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三,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东部地区效应相对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实现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仅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阎革 《广西文史》2004,(2):29-33
2003年,我国GDP为11669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1%。GDP的增长速度比1998—2002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5个百分点,是自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因此,许多专家都认为,自2002年以来,我国已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8.
史浩江  周光友 《人文地理》2005,20(5):99-102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量引进外资的深层次原因。采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中国工业化进展程度的指标对整个90年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工业化从90年代中期以来实际上长期处于低速徘徊的阶段。大量引进外资导致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对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35年,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算,相当于一个人半生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增长最快时期一代人经历过的生活水平改善幅度。例如,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来说,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难怪美国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0.
外刊摘要     
《环球人物》2012,(30):12
11/12月号封面文章全球经济很难融合《外交事务》文章称,过去几年来,随着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人们仿佛看到了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全球经济最终融合的希望。不少预测甚至称,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事实上,美国的经济总量仍是中国的2倍,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