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建国 《世界历史》2008,(3):116-125
从2001年至2006年,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底,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②;共有50多位博士研究生以美国外交史为研究方向写作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在各个相  相似文献   

2.
东方外交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方外交史是东方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推出的众多外交史著作当中,尚无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东方外交史。不仅如此,外交史的体系与分析模式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编写完整的外交史,东方学者必须置身其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①提出开展东方外交史研究,以宏观的视角审视历史,尤其对古代与近代东方大国外交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的形势发展不断对学术提出新问题,在更深的层次上对过去的东方外交史作出概括与总结已成为当务之急。战后以来,东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整体提高,国内外学术机构对东方历史与现实研究的热度有增无减,因此我国的历史研究也应该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夏亚峰  栗广 《史学集刊》2015,(2):96-114
美国外交史是美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0年代,美国外交史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占有显著地位。美国外交史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的衰落之后,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转变。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外交史研究最近30年来的进展,并对其主要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主要作者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国内学者和读者更详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时期华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山 《近代史研究》2002,18(4):290-314
华侨华人研究在20世纪曾4次引起学术界的兴趣,这均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有密切关系。20世纪初,由于英国在南非引进契约华工开采金矿及美、澳等国的排华运动,华工的待遇、引进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范围不断拓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新史料的发掘也给中德关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对海峡两岸这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关于若干重点问题的探讨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就今后研究所应努力的方向谈了一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7.
2005年第4期《文史天地》刊登的《中国的国歌》一文读后,有一问题,即袁世凯任大总统之后,称帝之前,于外交场合是否仍然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亚东开化中华早……”作为国歌?这一问题,文内似未能讲清。据笔者所知,其时外交场合所采用的国歌,不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取而代之的则是张謇(清光绪二十年状元,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袁政府农商总长)所作的中华民国国  相似文献   

8.
钱杰 《中国钱币》2004,(1):11-13
192 7年 4月 1 5日 ,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 ,决定定都南京 ,中华民国步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① 。 1 92 8年 4月 2 7日 ,国民政府通过马寅初“统一国币 ,废两用元”提议② 。 6月 2 0日 ,财政部在上海召开全国经济会议 ,会上确定币制方针 :推行纸币集中主义、推行金汇兑本位③ 。会上重新研究了马寅初“统一国币 ,废两用元”案 ,提出实施办法 1 0条 ,包括 :先定筹备时期为一年 ,积极筹备 ,并决定实施日期为民国十八年七月一日 ,以明令公布 ;上海造币厂应于最短时间内成立 ,半年以内必须开工鼓铸新银元 ,定为国币 ;请国府颁布国币新条例 ,规定…  相似文献   

9.
姜新 《民国档案》2002,16(4):29-35
留学人员是建立中华民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卓越贡献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讨论常常集中于留日人员.忽视了留学欧美人士.常常囿于整体考察,忽视了留学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差异。本尝试以留日学生为参照系,展现留学欧美人士在民国建立过程中的独特风采,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民国史更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新兴学科。1981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创立。回顾学科的发展轨迹,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学术共同体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藉此也可展望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江沛 《史学月刊》2003,(3):102-108
2002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可以看出近年来民国史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民国政治史在致力于突破,民国外交史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凸现新意,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日益深化,民国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细化,民国思想文化与教育史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宽,民国史料的不断发掘与学术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研究中,国外的相关机构、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是一个有别于国内学界的研究群体和范围。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末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他们开展研究的历史背景复杂,研究成果显著,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既有各国研究的个性和特点,也呈现出某些共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新景象之一就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兴起。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首先,体现于多种研究范式的存续和转移,文化侵略、中西文化交流、现代化、全球化等范式下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力与学术影响。其次,则体现于研究焦点的流变,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迁、基督教与中西关系,直到关注中国基督教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呈现了从研究基督教外围向内部移动的趋势。最后,体现于这一领域的开放性和成长性。基于中国基督教的区域史、性别史、宗教史、宗派史及人物史仍有相当的研究空间,同时随着网络资料和海外档案的获取能力加强,跨文化史料与视野下的研究,将成为这一学科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邱树森 《史学月刊》2003,(5):112-1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通过我国三代蒙元史专家的努力,取得了许多成绩。其中最主要的是唯物史占了主导地位,元朝不再被看成“漆黑一团”,现在普遍认为元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独特的贡献;同时,研究者发掘了许多新史料,使元史研究向纵深发展。今后的元史研究任重而道远,在史料整理、区域和专题研究、民族研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广泛开展,一批体例各异、详略不一的资料性国史书相继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推出的卷帙浩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以下简称《日史》),就是其中之一。该书以年分卷,逐日记事,上自1949年10月1日起,下至1999年12月31日止,共计50卷。编纂者称该书是国家断代性质历史,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大学的中国通史讲授,有一个从模仿西洋史上古、中古、近古、近世的分期体系,向断代体系逐步演变的过程,最通行的断代方法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六段。在前一种讲授体系下,由于分期标准难以确定,造成时期划分极端混乱,中西历史对照讲授的目的难以达到,而且由于受西方中心史观的影响,还出现了强分时代乃至割裂历史的弊端。因此,这种讲授体系逐渐被各大学所抛弃,而代之以后者。后一种讲授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分段问题上充分考虑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特点的结果。其问题主要在于各段历史在实际讲授过程当中,常常不能衔接,造成通史事实上不通。与通史讲授体系的演变相呼应,通史教科书的编撰,也大体经历了一个从模仿西洋史分期,到依据本国历史发展特点构建本国通史著作体系的演变。这是中国史研究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7.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指1949年10月1日以后共和国范围内社会及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历史。从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或目标模式的角度来观察,国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主线至少有三条。研究国史,需要明确现代史与当代史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它与中共党史的关系。认清什么是国史的主流,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特别是那段历史中发生的失误和错误。国史研究具有较强的阶级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但这并不必然削弱它的学术性、科学性。国史研究除了具有史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的功能外,还有"护国"的重要作用。在今天,只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守学术规范,当代人不仅可以写好当代史,而且可以在国家机构主持下写好国史。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1):143-146,160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一书,于2019年9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该书共6章、15万多字,记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了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真实写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梳理新中国历史经验的优秀读物,该书可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新中国史,并且已经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学习新中国史的重点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体系和规模的。近30年来,国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将国史与党史进行科学区分方面,在全面、系统梳理和阐释国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展规律以及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树立国史的信史形象与影响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凸现了国史的学术风格和特色。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低水平重复、学术积累和学术规范重视不够、学科定位欠准确等。  相似文献   

20.
民国宗教"入世达变"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兵 《史学月刊》2002,(11):95-100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明显的转型阶段,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成为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共同命题。一些宗教界人士也积极吸纳新文化、新思想、新事物而“入世达变”,促进了宗教事业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