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肃反扩大化使红军的许多优秀干部、战士蒙冤丧命1930年,我下放到红一方面军第十师第一团第一连当政委,上任不久,就碰到一件棘手的事,这就是打“AB团”。1930年10月4日,红一方面军打下江西吉安,从敌伪档案中缴获了一份文件,讲到了“AB团”的事,这可给红军带来极大灾难。“AB团”是当时国民党潜伏在红色区域的反革命组织。“AB”是英文“反布尔什维克”一词的缩写,“AB团”团员在革命根据地内进行破坏和暗杀活动。他们还组织了宗教式的秘密会道门,预言什么红军有毁灭的征兆。为了拉拢根据地的群众,孤立红军,他们甚至暗中组织…  相似文献   

2.
晓农 《文史精华》2001,(2):20-30
富田事变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1930年,在江西赣西南苏区刮起了一股令人胆寒的旋风,即在党内及红军内部大抓“AB团”,由此激发了红20军12月富田兵变,给当时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AB团”并非子虚乌有,系 1927年 1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指使段锡朋等人在江西成立的反共组织──“AB反赤团”,但仅不足3个月,该组织便在革命力量的打击下瓦解不复存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当时历史环境及革命斗争形势的错综复杂,“AB团”竟成了中共党内某些入手中的棍子,使相当一批苏区干部及红军将上遭到严酷迫害…  相似文献   

3.
智华 《贵阳文史》2008,(6):16-19
在第二次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国民党军队对江西工农红军组织第一次围剿、根据地军民正准备反“围剿”前夕,在中国的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却发生了一起“神秘”的重大事件——它就是“AB团事件”。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此事并非当时“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所为,而是根据地内部自己的肃反扩大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30年代初,在共产国际的“左”倾教主义的指挥下,中国革命遭到重大损失,尤以当时各苏维埃根据地及红军内展开的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为巨,“AB团”、“改组派”等帽子满天飞,成为杀害整肃自己人的利器,难以数计的革命者倒在战友枪口之下。其中以湘鄂西的“肃反”最“左”最残酷。《夏曦与湘鄂西苏区“肃反”》—文再现了这段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5.
反“AB团”与“富田事变”,是红军时期在中央苏区影响很大的事件。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出版的党史军史,一般都不提这件事情。三中全会以后,曾经历过这一事件的萧克等老同志,写了回忆材料,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也有文章发表,但当时的文献,除了关于富田事变的决定之外,其他文字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李聚奎生于1904年,是湖南涟源人。 红军时期,李聚奎迎着大苦大险勇往直前,在平江起义、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屡建战功;打“AB团”时,即使是刀架在脖子上,他也不去做一个伪证;西路军被打散后,他是红军将领中千里乞讨找党中央的一位。抗战时期,敌人四面围困,艰苦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湘赣革命根据地也发生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时任红八军代理政委的王震对此非常反感,并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救下了中共酃县县委书记张平化。张平化被湘赣省政治保卫处处长谭牛山打成AB团分子,理由是:一、当红军烧毁酃县祠庙时,张说这样毁掉文物不对,也太可惜;二、当红军高喊“烧尽土豪的屋,杀尽土豪的头”的口号时,张说这是错误的;三、当红军杀掉袁文才和王  相似文献   

8.
正1930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位于江西吉安的红22军军部的禁闭室里,一位个子高大、二十五六岁的红军军官在愤怒地拍着门板,吼叫着:"放我出去,我不是AB团分子!我要见陈毅军长!"——他叫唐天际(1904-1989,湖南安仁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时任红22军第60师师长。他真是AB团分子么?  相似文献   

9.
段纲 《贵阳文史》2003,(4):58-58
在贵州修文县六屯乡大木寨,有一幅迄今六十多年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红军是干人的军队”。 大木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布依大寨子,大木寨的名字名符其实,这里有三棵至今依然枝叶茂盛的千年银杏古树。1935年4月中旬,红军一方面军三军团北上抗日路过这里,就宿营在这个寨子。红军纪律严明,不做一点有损于当地百  相似文献   

10.
转来的汪世扬同志对我写的《陈毅赋诗悼亡妻肖菊英》一文中有关肖菊英牺牲情节的质疑,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简答如下。肖菊英烈士是我的亲表姐,她聪慧秀丽,生性好强,深得家人及其姑父即我的父亲的钟爱。有关肖菊英的生平轶事,我主要是根据母亲、舅母、表哥和钱益民(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菊英的同学和战友)等革命老同志提供的片断情况整理的。肖菊英牺牲时的背景是:1931年7至9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与此同时,赣南苏区的红军队伍里,“左”倾路线盛行,“肃反”抓“AB团”不断扩大化。1926年年仅15岁…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月6日夜,中央红军红六团悄然包围了黔军“九响团”.三下五除二,“九响团”就被红军解除了武装.除打死的外,200多名俘虏畏缩在寒风细雨之中. 接着,红六团第一营换上了“九响团”的军装,带着几个愿意参加红军的俘虏,准备诈取遵义城门.怎样“诈”?在这节骨眼上,刘伯承冒雨赶到了,对一营作了战前动员,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他说:“遵义城里有敌人一个师,听说红军过了乌江,军心动摇.  相似文献   

12.
红二军团在湘鄂西曾创建了东西长五百里、南北二百里、人口近三百万的红色根据地,是当时全国三大苏区之一。但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统治了全党,中央代表来湘鄂西有恃无恐地彻底推行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致使红军不断遭受重大损失。以后又在清除“AB团”“改组派”的肃反运动中取消了政治工作,最终导致了湘鄂西苏区的彻底失败。贺龙后来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面红旗子”。正在这个时刻,任弼时和萧克、王震等率领红六军团奉中央命令来到黔东同红三军会合。他们也是在…  相似文献   

13.
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周贯五中将在红军时期曾被打成“AB团”,险遭错杀。劫后余生的他以后长期从事政治保卫工作和干部工作,他始终将这段特殊经历铭记在心,引以为鉴,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严以律己,真诚待人,受到与他共过事的众多干部战士的衷心爱戴。 蒙冤但不乱咬别人 1930年11月,时任红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七团宣传员的周贯五,碰上了红一方面军各部队开展打“AB团”的斗争。参加红军才个把月的周贯五还不知道什么是“AB团”。所谓 “AB团”,是1926年冬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蒋介石指使陈果夫授意段锡朋、程天放等在南昌…  相似文献   

14.
林彪在战争年代曾经有三次在被敌人追击而长途撤退的形势下,提出要离开主力部队去打游击。第一次是1929年初。当时,国民党调动湘赣两省军队共六个旅,约2万余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红军决定兵分两路。由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改编为红三十团)和红三十二团守井冈山;由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红二十八团、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独立营下山,转到敌人后面打击敌人,取围魏救赵之策,以迫使包围井冈山的敌人撤退。国民党的湘赣“会剿”军代总指挥何键决定用两个旅“追剿”红军主力,并用四个旅分三路继续“进剿”井冈山。由于…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三年二月一日(农历正月初七日)红四方军解放南江城时,群众敲锣打鼓举着红旗,迎接红军从东门进入城内。红军政治部錾字队将城门上“迎晖门”三字换刻成“红四门”三个大字,作为红四方面军解放南江城的永久纪念。红四方面军粉碎川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后,红军又在城门洞外内遍刻了“庆祝红军伟大胜利!”“打倒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推翻国民狗党!”……等十五条标语。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四七团亦沿着红军进军路线,由“红四门”入城再次解放南江,使这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增添了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徐海东的绰号非常多,有“窑将军”、“徐老虎”、“老病号”之称。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十年代大别山闹起了红军,有一次国民党一个团把几百名妇女儿童包围在一个树林里,架着机枪逼迫他们说出“共党”下落。眼看敌人要开枪屠杀,妇女中有人放声大叫:“徐老虎来了!徐老虎来了!”敌人顿时一片慌乱,争相逃命去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我党历史上曾出现了王明极“左”路线,搞肃反扩大化,到处抓“AB团”分子,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时任湘赣省酃县县委书记的张平化,是党的优秀干部,为建党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当时的战争岁月,斗争极为复杂,不但要防止敌人疯狂的围剿,还随时遭  相似文献   

18.
1951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井冈山和翠微峰剿匪素材,拍摄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翠岗红旗》。影片中的大恶霸地主、“铲共团”团长“萧镇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其原型之一就是井冈山地区臭名昭著的反共刽子手萧家璧,也是毛泽东早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遇到的拦路恶狗,他不仅疯狂地与红色政权为敌.而且在红军撤离井冈山后又对红军伤病员和当地民众进行缸腥屠杀,成为血债累累的“萧屠夫”.  相似文献   

19.
元谋县江边乡有个“龙街渡”,是当年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的地方,所以又称“红军渡”。现在已成为“红色革命纪念”旅游区,而江畔的木棉树被当地各族人民称为“红军树”,原因是木棉花酷似红军军帽上的五星帽徽。金沙江沿岸气候四季无寒暑,亚热带植物生长茂盛,常年游  相似文献   

20.
正段锡朋,是一个曾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留下有两处重大痕迹的人。五四运动时,他是发动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曾先后担任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1926年9月到江西,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江西党务指导委员时,一手创建了极端反共团体"AB团",是AB团的主要领导者。1926年底,时年31岁的段锡朋是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