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稷益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始建年代不详,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宇,俗称阳王庙。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  相似文献   

2.
正稷益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始建年代不详,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宇,俗称阳王庙。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仕女图位于正殿东壁,四位侍女或手执壶浆果盘,或手执莲花宝瓶,或手执珊瑚琼枝,头戴凤冠,胸有配饰,姿态虽不同,而仪表万方。  相似文献   

3.
正稷益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始建年代不详,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宇,俗称阳王庙。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其中绘画的有朝三圣、稷益传说、烧荒、狩猎、斩蛟、伐木、耕获、山川园林等,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堪称我国古代壁画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正新绛稷益庙壁画的庙址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阳王村。现存正殿为明代重修。殿内东、西、南三壁满布壁画,计面积130余平方米。壁画以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歌颂大禹、后稷和伯益教民稼穑、为民造福的业绩。东壁绘朝圣图,三圣帝君坐于殿中,侍女成群,百官、武将、农民纷纷前来朝贺,或手持五谷、肩扛农具,或挑猎物、捆蝗魔、握蚂蚁,或捧果盘提壶浆,千姿百态,无一雷同。西壁绘大禹、后稷、仙益,以及烧荒、狩猎、斩蛟、伐木、耕获、祭祀等活动。南壁西侧画酆都狱门、阴曹地府,东侧画东帝赴会。壁画全部人  相似文献   

5.
东岳稷益庙,俗称阳王庙,位于山西新绛县阳王公社阳王大队,离县城二十公里。南临稷山,北望汾水,地处黄土高原平坦的台地上。此庙在解放前香火极盛,庙会远近闻名。稷益庙所祭祀的神灵,除了后稷和伯益以外,还有大禹,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传说中和农业、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正《宫廷乐伎图》位于圣母殿北壁东次间,图中一群乐伎、宫女分别执玉笛、琵琶、拍板、琴、瑟、阮咸和二胡等乐器以及卷轴、慧灯、龙台、酒盏等物品,她们相互间顾盼传情,边弹奏边徐徐进行。乐伎和侍女多着长裙,发髻与发饰同中有异,个个面容秀美,身姿俏丽。尽管丹青于粉壁,却完全可以与明代大画家仇英的《仕女图》相媲美。壁画色泽略有剥蚀,这是因为数十年前  相似文献   

7.
新绛稷益庙壁画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传说,展示了大量农耕场景,是四百年前河东地区农村生产形式和生活面貌的真实纪录,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并研究明代中叶河东地域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位于山西省新绛县阳王镇阳王村的稷益庙,因其绘有总面积达130平方米的明代正德年问的壁画而闻名海内。据壁画上的题记,“正德二年秋九月十五工毕,翼城县厕师常儒、男常耒、常耜,门徒张纲,本州画士陈网、侄陈文、门徒刘崇德”,可见壁画是正德二年(1507年)由翼城画师常儒、绛州(今新绛县)陈网领衔绘制完成。  相似文献   

9.
佛教胜地炳灵寺,不仅以石雕艺术著称于世,且洞窟内绘有西秦至明代的大量精美的壁画.唐以前壁画有不少研究发表,对于明代壁画至今无人研究,这里作一简单介绍,缺点和错误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炳灵寺石窟从十六国西秦开凿,迄今已1500多年,到了唐末由盛而衰,宋、元时期基本不开窟龛.明代密宗(俗称喇嘛教)盛兴起来,在很多洞窟内原有的壁画上重新妆彩,从现存窟龛中的大量明代壁画,从明代成化到崇祯时期的23处石刻墨书题记,以及在文革期间拆除的上、下寺院原有藏式建筑,又有汉式建筑相结合的庙宇经堂来看,明代藏传密教在炳灵寺一度兴盛.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新绛县稷益庙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遗存。经过500多年风吹雨淋,从现存遗迹仍可感受到当时的建筑规模。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从建筑学角度,结合有关史料分析它的建筑特色,并探讨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明代的铳炮弹道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照 《安徽史学》2001,(2):15-18,6
本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明代在铳炮弹道学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认为明代在学习、吸收西方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多品种铳炮弹道命中的技术、射角与射程关系、改善弹道性能的技术手段、抛体运动规律的思考,以及订立较为科学的射程量度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弹道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陶瓷生产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专门生产御用品和贡品,民窑生产民用品。从陶瓷发展史上看,五代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就曾命令越窑烧造庶民不得使用的御品,这种瓷器当时称为“秘色”瓷。但严格区分官窑和民窑始于宋代。《饮流斋说瓷》曰:“自宋以来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由官监制,以进上方,备赏赍也。民窑又名客货,民间所通用者。”至元代对窑业一  相似文献   

13.
试论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画像石是保存最多的一种,目前在我国十一个省(区)都有不同数量的发现。笔者试图就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作一简单论述,以就教于有关专家和同志。一、以线刻为主的雕刻技法“画像石”或曰“石刻画像”,顾名思义就是在石料上刻画物像。当时匠师们用刀斧先琢出图像的轮廓,再用各种线条表现物象的神态,刻画细部。这种画像具有粗犷豪放、浑朴古拙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与绘画的区别,主要就在于它是以刀代笔,取石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内蒙古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发现的成千上万幅石岩画,为我们深入探索我国古代北方游牧人的古代文明,尤其是远古的猎手和牧民的艺术成就提供了丰富的,真实、形象的资料。阴山岩画是我国具有优秀传统的珍贵艺术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行在我国北方猎手和牧民中间。它是一种古代游牧人独特的、闪烁着古代牧人无穷智慧的艺术形式。岩画这种艺术创作,为以前我国任何绘画史所未曾提及,但它比起人们熟知的绘画、壁画来,却毫不逊色,应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岩画笔力遒劲,形象表达生动真实,有些优秀作品,可以同任何技艺综博、工巧超  相似文献   

15.
艺术珍品 明代杰作——多福寺雕塑及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0公里柴村镇呼延村西侧崛(山围)山巅的小峪之中,海拔1280米,创建于唐贞元二年(786年),初名崛(山围)山教寺,是文殊菩萨道场之一,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建,曾是晋王李克用与子存勖焚香礼佛场所,  相似文献   

16.
五个庙石窟壁画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个庙石窟是古代瓜、沙地区以敦煌莫高窟为中心的外围中、小石窟之一,它位于敦煌县城南六十公里。现归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辖境。南距县城二十公里。发源于南山(祁连山支脉党河南山)的党河(古称甘泉水)经肃北县向北流去,其下流灌溉着敦煌绿洲,五个庙石窟就座落在党河上游左岸叫做狼湾的一个山湾里,窟前为一个小小的峡谷盆地。林木茂密、草木丛生、宜耕宜牧,现为肃北园艺场。其位置在莫高窟正南,北而距莫高窟四十五十公里。古有马道相连。在浩瀚的沙漠上,这就算很近了。  相似文献   

17.
怀安县中所堡大师庙的壁画总面积有37平方米,内容为礼佛图及佛传故事画。东、西壁的佛传故事画与其它寺庙的相比,在内容的选择和画面的描绘上同中有异,有着自身的特点。从绘制风格分析,中所堡大师庙壁画的年代应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18.
正据寺内碑文记载,山西省灵石县资寿寺创建于唐,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现存建筑,均为明代重修,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水陆殿、二郎殿等。其中大雄宝殿、药师殿、水陆殿保存明代壁画161.32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现存19个窟中大都绘有壁画,明代壁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天梯山明代壁画有着浓郁的藏传佛教色彩和显密结合的特征,艺术上与同时代绘画不同,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公主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杏园乡公主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为北魏诚信公主逃避红尘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现存殿堂为明代建筑。该寺建筑完整,规模宏大,寺内壁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永乐宫壁画并称"南北双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