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政府对云南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清前期对云南的管理与控制,主要是通过解决土司问题,亦即改土归流而达到目的的。作者为此论述了世宗时期在云南实施改土归流的原因、具体措施及其后果。并指出,通过改土归流的实施,清前期对云南的统治是最有成效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1863年,清政府向英国购买了7艘战船,由印度洋向中国开进。奇怪的是,虽然这支舰队的所有权属于中国,在这支中国舰船上任职的却都是英国士兵,以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为首,共计600多名英国官兵。  相似文献   

3.
常胜军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的规模最大的一支洋枪队,在该军合法化以后,清政府对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清政府对该军的利用和控制政策有一个变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清政府对常胜军的利用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的铁路借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甲午战后,力求自强的清政府掀起了“借债筑路”的高潮。在此后十多年间,清廷先后同西方国家签订了几十个借款合同,并修筑了几千公里的铁路。对此举措,以往的学术界基本否定。本文从思想发展、主观动机、合同内容前后的变化、社会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清政府的“借债筑路”,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应以肯定,当然也有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相京 《文史月刊》2010,(2):69-70
1868年,中美签订了《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这是中美关系史上乃至中外关系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条约。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6.
清政府入主中原后,虽一直与西藏地方保持密切联系,但直至康熙末年,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力量仍未直接掌控西藏地方政权。值准噶尔乱藏之时,清军首次出师征伐,却大败而回。究其原因,需联系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或可明晰。  相似文献   

7.
清代新疆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广泛且危害严重。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自然灾害的种类、频率、强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本区在整个清代一直受自然灾害的侵扰。因此清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借鉴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套周密而完整的救灾政策。  相似文献   

8.
自明朝以后,中国对琉球一直拥有宗主权。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是清政府弱化对琉球宗主权的开始。在琉球问题交涉中,李鸿章的“延宕之法”进一步弱化了宗主权。随着宗主权不断弱化,清政府内部“防日”思想上升。  相似文献   

9.
试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后的让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步政策"的讨论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革"后,"让步政策"论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接受,而认为近代没有"让步政策"却似乎已成定论.作者通过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实行的减浮、减赋、减差、招垦、劝农桑、兴水利等减轻农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认定近代确有"让步政策",而清政府的"让步政策",确实让农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玮 《史学集刊》2006,(6):16-2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的洋务时期,清政府为阻止列强新的攫取、侵犯而又维持中外和平局面,提出并实施了各种外交策略。一是以已经签订的条约为依据,据理力争;二是备战以威慑列强;三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这些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1.
英俄私分帕米尔与清政府的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世纪末的中亚为背景,运用新近刊布的国内外档案、文书等第一手资料,详尽论述了清末英俄以强凌弱,私分帕米尔,瓜分中国领土的经过,并对清政府为捍卫国土主权,与英俄据理力争的严正立场予以新的阐释,以深入理解该时期英俄争夺中亚势力范围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领土主权意识,对稳定新疆局势,维护祖统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仝冰雪 《中华遗产》2007,(9):160-160
2010年,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召开。其实,从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开始,就有了中国人的参与。这张老照片展示的则是1876年清政府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自1851年5月上疏指责咸丰帝"苟责礼仪细节,不求国家大计"始至1872年3月死于两江总督衙门止,他与清政府的关系迭宕多变,错综复杂,矛盾纷呈。其中矛盾最集中表现在曾国藩一切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的忠君思想和清廷对他的畏惧猜忌及至最后的疏远。认真研究双方矛盾关系演变的经过、结果和原因,既可以进一步了解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与清政府的矛盾又可以了解清政府中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7,(10):145-147
近代老外在中国旅游,始于150年前。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准听执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  相似文献   

15.
冯新强 《神州》2012,(26):77-77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教学辅助媒体在教学中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也该冷静地思考着,我们对不同媒体的本身特点了解程度如何?使用环境恰当与否?使用效果达到没有?因此,我们也该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看待这一事物,正确运用,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7,(11):144-145
浪子回头金不换。胡适考学放洋,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因此他对此事十分关注。后来他在同榜的竺可桢那里看到了当年油印的"第二次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学生榜",并得到了抄本。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使得清政府风雨飘摇,而19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一些改变,以求度过危机。清政府对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态度上努力改变现有现状,对外方面,则在签订不平等条约条件下努力联合外国势力,完成了对太平天国等内乱的平叛,这是清政府的成功,同时也是清政府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了大面积土地。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的管理,经历了永租制到按《上海租地章程》管理的过程;向外商出租土地对国内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吸引了不少外资,开发了一批本来荒芜的土地,促进了通商口岸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外封闭隔绝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封建经济结构。弊端也比较突出:有章程制定的失误,也有管理上的欠缺,甚至根本没有管理可言。外商向政府交纳的土地税金额有限,地价、地税标准对外商有利,弊端的根源在于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管理的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王红 《文史春秋》2010,(12):23-27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国力衰弱,无力顾及南海海域。日本商人趁机登上东沙岛,设厂建屋,开采资源,并宣布该岛为“日本领土”,准备长期经营,永久占有。清政府闻讯领土被侵占后,多次与日方进行交涉,据理力争,最终收复了被占据两年之久的东沙岛,维护了我南海主权。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在遭受西方欺凌时,也曾欺凌过日本。“唯一不同的是,日本能够化屈辱为力量,奋力追赶并超越强国,而中国却依然沉睡在天朝上国的幻想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