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至1979年3月,香港已被租借80余年后,在大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正在艰难地进行中,在中央,香港回归的话题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此时,有一件事突然提醒了全世界的人们: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正在临近。  相似文献   

2.
作者青年时期在香港生活过,亲身感受到殖民地里作为一位中国人的种种复杂的情愫和深厚的历史感。 新近,趁国家旅游局推出“97中国旅游年”活动,在香港即将回归的时候,怀着深厚的历史感重游香港,一睹在改革开放以来和《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后,香港经历的深刻变化。经历了10余年的风风雨雨,虽然还不是污垢尽除的新香港,但香港同胞却走过了从疑虑、观望、到增强信心、热情参与的心理历程。在访亲探友的短短几天里,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市民对香港前途的信心不断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大局出发,尊重香港的现实,在坚持中国拥有对香港主权的大前提下,提出了“暂时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不仅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而且其中某些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还成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来源。同时,这些战略决策的实施,不仅充分发挥了香港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作用。而且保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为后来和平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香港地方志的发展环境不同于大陆内地,其新方志的发育基本上是源于香港本土社会的内在张力。风物志作为香港地方志的初级形态,显示了地方志在香港本土的生命力。目前正在酝酿的《香港地方志》是香港回归后文化回归和文化对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香港新方志的构想和开展计划,显示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志形态在现代化社会的生存方式问题,在中国新方志的发展史上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赓的幽默     
江怀  周洁 《文史春秋》2004,(12):47-48
吃西餐。1927年8月,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会昌的一场战斗中.陈赓左腿中弹,他以血涂抹一身,诈死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党组织安排警卫员卢冬生陪他到香港治伤,而当时香港当局正在缉捕从内地跑出来的红军。医院不敢收治枪伤病人,到街上又遭巡捕驱赶,陈赓和卢冬生一时无立足之地。见马路中间有个厕所.  相似文献   

6.
访港杂谈     
一九九二年十月,我们从香港访问归来,不少朋友见面就问,对香港的印象如何。我说,过去,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球”;现在,人们把香港誉为“亚洲四小龙”。我认为这是名符其实的。香港是一块弹丸之地,全境面积仅一千多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将近六百万,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居世界首位.市区人口最密的深水埗,每平方公里有十六万人之多。香港虽然没有什么驰名于世界的名胜、古迹,但是每年都有三百余万人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云集香港。吸引人们来香港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例如,现代化的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业的迅猛崛起,城市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日臻完善,社会环境的传统美,地理环境的自然美等等,都是吸引游客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还应当指出的是,香港作为中西方经济、科技、文化、思想、习  相似文献   

7.
羊年入夏,我国华东、中南等地连降暴雨,出现百年罕见水灾。7 月11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紧急呼吁国际杜会提供人道主义救灾援助,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闻风而动,从欧洲到北美,从东亚到澳新,各地炎黄子孙纷纷募捐赈灾,感人至深。 北京发出救援呼吁的第二天,香港报纸纷起响应,号召港人踊跃捐献。《明报》社论说:“香港有钱人很多,中产阶级财力雄厚,一场赛马赌注动辄亿元。中国有难,香港人必须尽心尽力投入救灾,义不容辞,香港人对外国灾害尚且热心救助,何况和我们血肉相连的本国同胞。”香港电台除作系统性专题广播外,还利用…  相似文献   

8.
(一)梧州与香港的关系,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关系密切。由于梧州的社会发展与香港息息相关,加上地貌景观相似,依山临水,故梧州被人们誉为“小香港”。梧州位于广西东部,与香港一水相通,是广西与香港之间的重要门户。梧州何时与香港发生关系?据史家考证,自香港有居民以来,就与梧州发生往来。许地仙在《国粹与国学》一书中指出:“香港本地人来得最早的是由湘江入苍梧(今梧州市)顺西江下流底。这条路利宋朝还通。”这就是说,香港最早的居民有从梧州去的,并一直延续到宋代。最早的梧州居民是“仓吾”族,后来发展为少数民族。秦汉…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初,陈炳德总参谋长在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说:“航母已在建,但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军高级将领首次对外承认中国正在建造航母。当今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航母,航母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大型航母,有中小型航母,有核动力航母,也有常规动力航母。  相似文献   

10.
评《香港当代史学研究》蒋大椿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条件,香港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对香港的文化发展,人们却知之甚少。大陆学术界对香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多少还能知道若干史实,但对香港自身的文化发展,包括史学发展,除近些年与香港学界...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0月,金风送爽。这一天,香港礼宾府张灯结彩,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授勋仪式正在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俗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不是匹好马,所以三次回头来香港‘吃草’。"6月23日,我们采访的这个高个老外,叫沃伦·罗素,说一口生硬的广东话,还时不时瞅瞅身旁的中国太太。两年前重返香港工作的沃伦·罗素,与香港的"渊源"已有20个年头。他戏称自己是个"准香港人",虽还没有香港籍,但早有一颗"香港心"。  相似文献   

13.
牛钊 《炎黄春秋》2003,(11):26-29
在北京的香港记者群新中国成立以来,香港记者很少到内地采访。至80年代中英两国开始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后,北京便成为香港传媒界的注视焦点。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到最后中英协议签字,其间经过23轮谈判,每次都有大批记者追踪报道。到了后来,这些记者不仅关注中英谈判,还获得了全国人大、政协开会时的采访权,报道范围更为扩大。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是举世瞩目的重要事件,更是香港同胞的切身大事。因此各媒体派到北京的都是强兵悍将,有的派出经验老到的资深记者,有的则派出精明伶俐的后起之秀。其中最活跃的有四大名旦,即《快报》记者曾慧…  相似文献   

14.
「九七」之后的香港终审法院在香港中环炮台里,一座古老的建筑物屹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工人们正在对这座大楼进行紧张的修补工作。1997年7月1日起,这里将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终审法院,用于处理香港各类重大的法律纠纷案件。这座古建筑物早在1915...  相似文献   

15.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就占领了英属殖民地香港。日本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三年半时间里,在大肆破坏香港原有教育的同时,还积极推行殖民教育,加强对学校的控制,编订适应殖民统治需要的教科书,推广日语教学,奴化香港青少年,以培养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服务的“人才”。在日本的统治下,香港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锐减,形成了香港教育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2月8日清晨,还在熟睡中的香港遭到日军轰炸。日军的轰炸,打破了对英日和谈抱有幻想的港英政府的美梦,也惊醒了那些在港的中共党员和各界精英人士。随着轰炸的不断进行,日军侵入,12月25日,香港沦陷。为了加强对沦陷后香港的控制,搜捕活动于香港的中共党员以及在港的爱国人士,日方封锁了香港到九龙的交通,割断香港到九龙的水上交通航线。  相似文献   

17.
台湾探亲     
难去的台湾去台湾探亲,可以说难上加难,为办理入台的手续,前后耗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虽为中国的领土,比去欧洲、美国的申请时间还长,手续还复杂。台湾当局为了限制大陆同胞去台湾,蓄意设置了种种审核手续,还要大陆司法部门的公证处出具公证。为协助台湾的庶母为我办理入境手续,我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大妹妹,专程到了台湾,好不容易才办好入境。从北京去台湾要绕道香港,我事先与在香港教书的小妹妹打了电话,请她趁星期休息陪同我一同去台湾。从香港到台湾,只要一个多小时,正当我思绪翻腾之际,空中小姐告诉旅客,飞机在下降。我从…  相似文献   

18.
来信     
香港还会有吴宇森吗? 吴宇森本身就是香港人的励志故事。一个香港石硖尾徙置区长大、依靠基督教会资助才读完中小学的穷孩子,最终成为国际大导演。如同封面文章所言,他可被当作香港的一个社会学标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11,(12):35-35
"购物天堂"是香港当仁不让的招牌,12月,圣诞之月,那就俗一回,去香港购物吧。香港是自由港,绝大多数的货品没有关税,世界各地物资都运来竞销,有些比原产地还便宜。香港各区都有大型商场,如太古城、沙田新城市广场等,其内除有大型百货公司之外,还有各类商店和食肆,有些更有游乐设备,是购物和休闲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20.
红色香港     
上世纪50年代起,香港左派摄影师蒙敏生开始将他的镜头对准了香港的劳工阶层和市井社会。彼时的香港摄影斟,还足沙龙摄影的天下,唯美、风花雪月的题材大行其道,常有沙龙摄影的影赛,填充版面的永远足摩天大楼、霓虹灯、夜总会、赌马场,朝气蓬勃、物欲横流的香港像一剂强心针刺激着人们向前、也向钱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