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土族的丧葬文化,关注的人多,研究和发表见解的人也不少。就目前土族丧葬的形式看,主要有四种,即土葬、火葬、天葬、水葬。其中天葬和水葬并不普遍,这两种葬式是针对  相似文献   

2.
天葬习俗概述 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及的一种葬俗,可以说是藏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示出它自身特有的丰富多彩的风格。从形式结构上看,以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藏族丧葬主要由天葬、土葬、石葬、崖葬、塔葬,肉身葬、水葬等多种葬仪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崖葬是流行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丧葬形式,也被称为崖洞葬。既所谓“死不殡,置之山洞是也”。这一葬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长江流域的十多个省区和云贵高原等地。在主要以天葬为主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县的崖葬习俗,别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因信仰、风俗和自然环境等不同,丧葬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同一民族也因为风俗和环境等种种原因,丧葬形式也有不同。就热贡地区(热贡——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来说,按照死者的身份和死因就有天葬、火葬、土葬、水葬、塔葬等许多形式。其过程中和仪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军 《文物世界》2012,(3):26-28
我国传统的丧葬,土葬较为普遍。但在宋金时期,我国却盛行火葬,而且,这种丧葬形式一直持续到元代。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15《火葬》中指出:“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据伊沛霞在《宋朝的火葬》和韩森的《宋代的买地券》两文中的估计,当时全国的火葬在10%.30%之间。而在山西南部的河东地区,宋金时期火葬亦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6.
丧葬礼俗包括丧葬礼仪与民间丧葬风俗。它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广度与深度。民国时期新式丧葬礼俗的实施情况具体表现在推行公墓制;提倡火葬,建立殡仪馆;开追悼会,倡导国葬和公葬;采用形式简明的讣闻。  相似文献   

7.
李伟敏 《考古》2012,(5):65-73,109
北京地区发现的火葬墓属于辽、金、元、明、清等时期,这些火葬墓在构筑材料、形制、葬具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墓主有汉人,也有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火葬墓较为盛行,明朝时期有所减少,至清朝时又有所增加。火葬习俗的变化与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和统治者对火葬的态度及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生在世,终有一死。这是由生物的属性所决定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死”作为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其实和“生”一样,是同等重要的。这一点在藏族的丧葬习俗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没有接触过“天葬”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公墓制的创建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民国时期公墓制的产生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五种殡葬形式:土葬(含先火葬后埋或先埋再火葬者)、火葬、水葬、天葬、悬葬。而最普遍的形式是土葬。土葬又有厚、薄之分。儒家主张厚葬,墨家提倡薄葬。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厚葬也成了社会主导倾向。同时,丧葬无不以葬主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而定,大致分为三等;皇帝、贵族、官僚等特权阶层之葬,皆是修建高碑巨垅,石象神道,占地广袤,皇帝的墓穴更是宽敞的地下大宫殿。如秦始皇的骊山陵,明太祖的明孝陵等,地主、士绅富商等富裕阶层之葬,也是不遗余力,他们尤重风水,每每不惜牺将肥腴之地作墓穴;广大贫民阶层为生活所迫,身后多为薄葬,一般都是任意开穴,薄棺浅埋,其中不泛埋于住宅之侧,河井之旁者。然而,土地面积毕竟是常数,土葬无论是厚葬还是薄葬,其结果都是造成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本世纪初叶,一位美国社会学家针对这种状况发出警告说:“中国农地有百分  相似文献   

10.
火葬墓作为北京地区辽金时期一种较为特殊的葬俗,是辽金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丧葬形式,对其承载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是对我们了解、认识辽金社会状况和北京地域文化特征的有益补充。本文试对建国以来北京地区辽金时期火葬墓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建宁 《神州》2011,(10):181-182
新时期宝鸡地区火葬制度实施面临困难,老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新居民往往坚持土葬、抵制火葬。这不仅与宝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宝鸡地区的丧葬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更与中国孝道传统、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建宁 《神州》2011,(23):181-182
新时期宝鸡地区火葬制度实施面临困难,老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新居民往往坚持土葬、抵制火葬。这不仅与宝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宝鸡地区的丧葬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更与中国孝道传统、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火葬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人的葬俗之一,从辽建国前到辽代晚期均有发现,集中于辽建国前及辽代早期,受契丹人生计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出现,是其丧葬观念和墓葬制度的表现之一。作为贯穿辽朝始终的丧葬形式,火葬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通过全面梳理考古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契丹火葬墓的缘起、分组、式微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天葬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及的一种葬俗,可以说是藏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示出它自身  相似文献   

15.
张媛 《文史月刊》2012,(Z3):1-2
悬棺葬,系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形式,它不入土,不入水,而是把棺木置于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是与弃尸、鸟兽葬、火葬、土葬等不同的一种奇特葬俗,成为所谓"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老病死,如树之枯荣、花之开谢,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对活着的人来说,亲朋好友的逝世,无疑是一件痛苦、悲伤的事,为了寄托哀思、怀念故人,往往会为死者举行一定形式的葬礼,这已成了一种传统风俗习惯。细数起来,最常见的莫过于土葬、火葬、天葬和水葬。  相似文献   

17.
<正>甘青地区先秦时期丧葬习俗多样,火葬是其中的一种。中国古代对火葬就有记载,如《墨子·节葬下》~①、《列子·杨朱》~②、《荀子·大略》~③、《吕氏春秋·义赏》④等。甘青地区的寺洼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火葬墓实例,是将人骨火化后放入骨灰罐埋葬。~⑤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论述西北的火葬是羌族的习俗,~⑥火葬墓纳入二次扰乱葬,~⑦认为火葬是巫师、长老等阶层的专属葬俗~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满族传统丧葬习俗塔娜一、满族丧葬习俗的产生和发展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因居住地域不同,其丧葬习俗也不尽相同,既有土葬、火葬,也有树葬。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的女真人,其丧葬习俗是:老死的人,到其腹焚化,用木夹灰骨保存起来;溺死的人,用鱼叉叉其尸体,裹上海豹皮...  相似文献   

19.
亚东葬俗     
亚东,藏名桌木,意为险峻谷,位于喜玛拉雅山南坡。亚东地势北高南低,全县自帕里向南延伸,呈北宽南窄的条形地带,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与西藏其它地方不同的丧葬习俗—火葬。据当地的人讲,由于亚东群山环抱,很少有秃鹫下来,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选用火葬。火葬,在亚东藏族中是一种高级的葬法,由于葬法在群众心目中地位很高,所以其仪式也比较隆重。现根据所见所闻对亚东丧葬的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火葬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在西南民族中,火葬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现西南的许多民族仍以火葬为主、如藏族、彝族、羌族、布朗族、拉祜族、纳西族、门巴族、普米族等。怒族、哈尼族、瑶族等,不久之前还流行火葬。壮族虽以土葬为主,但对某些死者仍实行火葬;傣族僧侣实行火葬。故研究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三大系统。两个阶段:一,部分土著民族的固有葬俗,始出现于先秦时期;二,在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