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国史学的兴起和发展变化,以彼得大帝改革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深受拜占庭等东方因素的影响,属于传统史学时期;后期学习西方史学,开启了史学现代化的新时期。俄国传统史学以编年史为主,从"罗斯洗礼"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编撰编年史的工作主要由神职人员承担。由于教会和修道院的宗教人士是当时最有文化修  相似文献   

2.
超越的悖论——试析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改革运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新成 《世界历史》2001,1(3):36-46
修道是一种脱离世俗,献身宗教的生活方式,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在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西欧,修道本应是深受尊崇的正统化现象,但奇怪的是,它却不断受到批评和谴责,改革修道院的运动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是由于西欧中世纪的社会条件以及基督教的主流化地位使以出世自命的修道成为人世的捷径,修道院里弊端丛生,成为腐败渊薮。以超越现实为宗旨和初衷,却一次比一次更深地陷入现实的泥淖。修道何以出现这种悖论而无力自拔?本对此试作分析。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3.
12世纪是妇女修道运动的高潮时期。这就为圣灵修道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当时,担任圣灵修道院院长的爱洛伊丝,对它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在她担任院长期间,圣灵修道院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6座附属修女院。因此,她得到了圣灵修道院修女们和其他教会人士的尊敬与钦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在议会的授权下,先后于1536年和1539年解散了年收入不足200英镑的小修道院和年收入超过200英镑的大修道院。修道院的解散不仅引起了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且在多方面对英国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等教育领域,许多修道院学校被解散,修道院的图书被毁,女子教育受到了巨大打击。在高等教育领域,许多修士被迫离开了校园,修道学院被解散,在校生人数大大下降,图书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宗教教育机构受到打击的过程中,世俗力量加大了对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伏特加     
鲍楠 《山茶》2011,(6):44-44
伏特加原产自东欧,最早为药用,“伏特加”一词常在早期的医学文件或药方中出现。在1430年左右,克里姆林宫楚多夫修道院的僧侣在罗马天主教大会上从意大利僧侣那里学会了蒸馏伏特加。回国后尝试自行酿造。当时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的蜜酒。禁止饮用伏特加。此后的统治者们却没能抵抗伏特加的诱惑。使其逐渐自上而下地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6.
拜占庭帝国长存的原因之一在于对"规范"的重视。马其顿王朝作为帝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其原因亦复如是。该朝的土地立法活动作为国家规范的重要策略之一,不但调整了经济政策,缓和了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而且规范了社会秩序。作为帝国最大的地产拥有者的教会和修道院,是帝国规制的重要对象。对此,马其顿王朝诸帝在土地立法中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瓦西里二世所颁布的996年新律是该时期最后一份与此相关的新律。该新律对主教和都主教兼并建立在农庄的礼拜堂地产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体现了马其顿王朝一贯的政策——限制教会和修道院地产的无限扩张,确保小农地产的利益,最终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经过前期的积累,在瓦西里二世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在经济和军事上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2006年伦敦第21届世界拜占庭大会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从公开、自觉的夸示,世俗生活模式的展示和教俗势力所禁止的习俗表现等3个方面阐释了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展示”(display)自己的方式,并指出,21世纪拜占庭研究者的任务就是探寻拜占庭文明对其周边世界的影响,将其“展示”于天下。  相似文献   

8.
正修道士最早在基督教世界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很难考究,有学者认为是阿育王的传教士将佛教生活方式传到近东。汤因比认为修道得自奥林匹亚竞赛会和其他希腊竞赛运动员的体育锻炼。公元四世纪,教会无需再培养殉道者,取而代之的是对隐士的培养。他们不必再受刑事法庭和圆形剧场示众的考验,但要么潜心于哲学沉思,要么以此抵制苛捐杂税,以求亲近上帝,抵制尘世的邪恶,久而久之聚集成修道院。此时的欧洲尚未形成民族国家,后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丝绸贸易和保证丝织业生产,5—6世纪的拜占庭国家垄断了生丝交易。由于拜占庭的桑树种植地主要处于容易受波斯进攻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山区,正常的种桑活动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拜占庭所需生丝仍然依赖进口。为了获得较为廉价的生丝,拜占庭利用国家权力对丝绸贸易和丝绸价格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建立了一支身份世袭的织工队伍。拜占庭的丝织业采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形成了集种桑、养蚕、纺纱、染色、绘图等一系列完整流程为一体的生产体系。丝绸贸易在拜占庭经济结构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紫色丝绸却是拜占庭国家中央集权和社会等级制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正西方世界古典城市的典范是罗马和拜占庭。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崩溃、阿拉伯人的征战、十字军东侵,这些城市衰落了,继之而起的是巴黎及其影响下的现代城市。它所奠定的大学制度、时尚、礼仪、公共空间和设施等等,几乎为所有民族不同程度上追捧效法,法兰西文明由此而不朽。  相似文献   

11.
伊斯坦布尔     
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伊斯坦布尔,古老中透着现代化,当朝阳染红了大地,人们就开始走在上班的路上,快节奏地生活,黄昏后仍然车水马龙。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6,(2):89-89
拉萨三大寺学制 柳升祺在(中国藏学)2005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关于拉萨三大寺学制的研究。格鲁派之所以能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异军突起.与其完善的寺院制度和健全的僧侣组织密不可分。而拉萨三大寺又为格鲁派寺院的最高学府和学院制度的典范。本深入细致地叙述寺中知识分子也即僧侣组织中的脊柱——“贝恰哇”的修学制度和管理体制。章分为七大部分.分别从黄教寺院的学院制度,拉萨三大寺的贝恰哇,贝恰哇的入寺编制和待遇,学业课程和教学方法、学习生活学期和假期.成绩考核毕业和授予学位,最高研究院和贝恰哇的最高成就.具体生动地分析了拉萨三大寺的学制,以此来反映格鲁派宗主寺在培养和管理宗教人才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3—25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欧洲中世纪早期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四十多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学者们围绕着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是历史的断裂还是缓慢的转变、中世纪早期的"王国"、"国家"、"民族"、"帝国"等观念及其相互关系、拜占庭与西欧的互动、当时诸多编年史记载是否可信、修道思想的解读等问  相似文献   

14.
徐家玲 《史学集刊》2003,1(4):55-61
执事官机构是早期拜占庭帝国官僚体制中极其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且在古今官僚制度中所罕见。执事官拥有广泛的职能,权力触及帝国众多不同领域。在早期拜占庭时期,执事官及其机构是拜占庭专制皇权统治的重要膀臂。  相似文献   

15.
在西欧隐修运动鼎盛时期(10~13世纪),随着修道院农业、手工业和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修道院商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修道院的商业实践又成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修道院运用市场创建特权,建立诸多市场和市集,并不断改善商贸条件,为西欧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做出贡献。修道院以谷物、牲畜、酒类、羊毛和食盐为贸易突破口,广泛参与西欧的贸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西欧市场的商品供给。修道院利用通行税豁免权,推动远程贸易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封闭状况。  相似文献   

16.
罗馬奴隸制帝國於395年正式分裂为东西兩部分——西罗馬帝國与东罗馬帝國(因其首都原先叫拜占庭故也称拜占庭帝國)。前者于476年滅亡,后者奴隸制度繼續存在到6世紀末,后随着奴隸制度的解体,为封建生産關系所代替,自7世纪中叶起開始了拜占庭的封建史,它一直維持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为止。拜占庭(东罗馬)帝國到查士丁尼(527——565)统治時代達到極盛。其对内鎮壓奴隸、隸農的革  相似文献   

17.
"查士丁尼瘟疫"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查士丁尼瘟疫”是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但是此次瘟疫对拜占庭帝国的破坏程度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其极高的死亡率不仅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动力和兵力锐减,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扰乱,进而产生了深远的社会负面后果,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得海商法》是拜占庭历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内容涉及海事贷款、船舶碰撞、共同海损、海难救助等海事法律制度,是研究拜占庭史和世界海商法史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国外学界对该法典的研究已有多年,其中英国学者阿什布尔内的校勘本为现行的权威文本。对该法典进行适译与注释,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与沙俄的苦涩结盟公元8世纪时,东斯拉夫人开始与东罗马帝国进行贸易,用毛皮、蜂蜜换回丝绸和金银器皿。在贸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商业城市。为了保护城市,商人们武装起来。当实力强大之后,城市又成了地区的政治中心,基辅罗斯公国就是这样形成的。在公元8-9世纪,以今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各个部落联盟形成了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日益强盛,被誉为"帝王之城"。但强大的基辅罗斯,却面临着历史上最强大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拜占庭的拓殖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7—9世纪拜占庭的农业拓殖运动,是中世纪世界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在实行军屯和民屯的政策方面,拜占庭继承了罗马共和到帝制时代的历史传统,但与罗马时期以开疆拓土为目标的外张性拓殖相比,拜占庭拓殖的主要目的是守护边疆、强化政府管理机制。拓殖政策的实行,使得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新来者"将其"蛮荒时代"的社会和生产结构方面的因素糅进拜占庭的社会生活当中,促进了中世纪东地中海各不同起源的民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一个堪称为"东方基督教文化圈"的东地中海文明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