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鉴编纂     
《沧桑》2012,(1):142-143
谈谈如何做好县级年鉴编纂工作 张军在《海南史志》2011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编纂县志年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编纂县级年鉴的关键是资料征集。县级综合年鉴是综合性、资料性的年度文献和工具书,其本质属性就是资料性。资料是年鉴的基础,更是年鉴的生命,只有不断拓展资料信息,年鉴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编纂县级年鉴才有可行性。资料征集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详尽、完备,  相似文献   

2.
要做好年鉴资料的征集工作 ,应从培训采编人员积累资料的习惯 ,建立信息梯队 ,抓紧年终综合资料征集及重视文件、会议资料征集四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杨帆 《福建史志》2000,(4):19-22
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服务、多媒体技术、信息压缩和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全世界掀起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全球信息化潮流势必影响到中国这一发展中大国,也必然使信息事业的重要部分——年鉴信息业面临一场千载难逢的革命性的变革与挑战,如何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信息社会中做好年鉴信息工作,已成为广大年鉴信息工作者所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志》2006,(3):26-26
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拟于2006年5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云南丽江市召开首届学术年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科学发展观与年鉴创新发展。为保证会议的学术品位,活跃年鉴界的学术气氛,原则上要求与会者应向会议提交论文。为此,2005年12月,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向全国各方志和年鉴编纂单位寄发了《关于征集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的函》(中地协年函[2005]1号),向全国志鉴工作者征集论文。各方志、年鉴编纂单位和广大志鉴工作者获悉征集年鉴论文的信息后,反响强烈,纷纷来电来函询问会议的有关…  相似文献   

5.
地方年鉴是以年为期系统记载、汇集上一年度自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性的资料和重要的文献信息。我国年鉴事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各级地方志部门的不懈努力,如今年鉴编纂工作已步入正常的轨道,笔者认为,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组稿模式、优化篇目设计、加快编纂进度、革新传播手段是信息时代下做好年鉴编纂工作新的关键,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年鉴编纂工作,也有利于确保年鉴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6.
姜家凤 《广西地方志》2000,(2):47-49,30
提高地方综合性年鉴的质量,搞好发行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年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年鉴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出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年鉴事业飞速发展,但随着全国经济宏观环境的偏紧,企业困难重重,造成年鉴广告宣传面缩小,购书积极性不高;又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年鉴日渐增多,发行销售竞争愈益激烈。据我所知,目前除国家年鉴、省级年鉴和一些大城市年鉴、国家专业年鉴销售发行较好外,相当多的中小城市年鉴、县级年鉴和省级以下的行业年鉴发行工作陷于困境,一些市县年鉴被迫停办。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6,(6)
年鉴编纂在我国是一项新的工作,虽说目前全国已达到800多种年鉴,但这项事业仍属起步和发展阶段,有的同志尤其是一些新近涉及该项工作的同志,对年鉴编纂的理论和方法还吃不透,拿不准,遇到实际问题便感到困惑。因此,如何编好年鉴,编纂年鉴应以哪方面为主,是储存资料?还是传播信息?或者二者兼顾?等等,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我想就年鉴编纂应以什么为主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及前辈商榷。  相似文献   

8.
<正>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它能够为党政机关领导决策提供咨询,为经济、社会事业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信息,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教材,还能为地方志的编修积累资料。近几年来,随着年鉴工作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年鉴工作的逐渐重视,照片在  相似文献   

9.
年鉴图片不仅可以增加年鉴的信息量,而且还能吸引读者,增强年鉴的可读性。因此,年鉴工作者应重视图片资料的征集工作。力争使年鉴图片征集渠道规范化,使征集的图片资料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我国年鉴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 ,年鉴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已使现行的征集方式、表现形式、出版方式相形见绌。本文试图对地方年鉴的创新进行探讨 ,以求教于年鉴界的同仁。  一、质量创新地方年鉴是反映特定区域一年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诸方面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信息产品。年鉴质量创新首先是条目质量的创新。 1.创新条目内容 ,增强年鉴的新颖性。条目是年鉴记述信息的基本单元 ,其内容的创新应不拘固定模式 ,突破宁多勿缺的观念 ,提倡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本意 ,避免过多的空…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年鉴既有保存资料的价值,也有提供信息的功能。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在采用年鉴这种形式传播和提供各种信息。我国年鉴事业的兴起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目前正以蓬勃强劲的态势发展着,年鉴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研究当代社会、经济问题的专家,各级领导都是非常关注年鉴事业的发展,自治区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就任后,首先想看的就是《新疆年鉴}),因为通过它可了解新疆的发展状况。这也说明年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新疆年鉴》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编辑出版12期,这里有各级领导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时期档案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时期档案工作有着新的特点,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时期如何做好档案的征集与接收工作摆在了每位档案工作人员面前。笔者针对当前档案征集与接收进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工作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在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三年多,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一年,中国地方志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刚刚结束四个月,年鉴工作更加得到重视,年鉴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并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联系和团结全国年鉴学术团体、年鉴编纂机构以及广大年鉴工作者,大力推动年鉴理论研究,努力促进年鉴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众所公认,许家康先生是近年来我国年鉴编纂理论研究及推动年鉴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长期从事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和年鉴编纂理论研究,致力于领导开展全国性的年鉴理论研讨会、评奖会,建立中国年鉴网和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极大地推动了学会工作和各地年鉴事业的发展。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年鉴理论,著书立说,创新年鉴内容和形式及年鉴编纂出版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年鉴编纂和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研究并拓展许家康年鉴学术思想,对于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加强年鉴理论创新与学科体系建设,我国年鉴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欣 《沧桑》2014,(3):247-247
正《襄垣年鉴(2014)》编纂工作于2014年年初开展以来,史志办全体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广泛征集资料,严把组稿质量关,力求做到体例科学、设项齐全、资料完善、编纂规范。本版年鉴设"大事记""特载""文献""综合""附录"等内容,全面记载了襄垣县2013年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年鉴稿件均由各部门、各单位专人提供,并由各部门、各单位审核。目前,本书资料收集、整  相似文献   

16.
<正>编纂年鉴就像修一座文化长城,随着我国年鉴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座信息链的长城会越来越长。而年鉴的使用价值,则取决于它所载有效信息的质量。质量是年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年鉴的生命。一部高质量的精品年鉴,无不以真实、准  相似文献   

17.
年鉴资料的征集、整理以及年鉴条目的编写是编辑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实际操作中要求遵循一定的规范原则,才能使编纂出来的年鉴符合年鉴的体例规范,把更多更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提供给社会,充分发挥年鉴“知往鉴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年鉴资料的征集、整理以及年鉴条目的编写是编辑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实际操作中要求遵循一定的规范原则,才能使编纂出来的年鉴符合年鉴的体例规范,把更多更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提供给社会,充分发挥年鉴“知往鉴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地方综合年鉴是综合反映本区域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年度性、区域性是它的主要特征。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把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范围内,推动了全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国年鉴编纂的数量越来越多,综合年鉴的编纂已扩大到各区县,甚至社区、乡镇。但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编纂质量,综合年鉴的质量均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统计学传入中国,对本土年鉴事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清末民国时期,统计学为年鉴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让年鉴事业逐渐成为具有实证性的现代学科;统计学为年鉴事业发展提供方法论,调查统计被年鉴编纂者广泛使用;统计成果为年鉴编纂提供大量资料,提高了年鉴编纂质量,加快了年鉴出版速度。此外,清末民国时期各级统计机构、统计人才、统计法规等还助推年鉴编纂工作成为一项常态化事业,推动年鉴的规模化发展。虽然统计学与年鉴事业联系如此紧密,但统计学在民国时期就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年鉴事业却未能跟随统计学的发展脚步,年鉴学至今尚未建立。探其原因,与西方年鉴传入中国时就缺乏系统理论,本土年鉴理论发展又较为迟缓,年鉴产品开发运用不够深入,大而不强的年鉴业难以有效反哺年鉴理论发展,促进年鉴事业发展的机构、法律、人才等外部条件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