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荣 《文史精华》2010,(9):16-22
<正>一在河南发现曹操墓引起的议论中,许多人想起了毛泽东对曹操的评说。毛泽东在1902年8岁时发蒙读私塾,1906年13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次在课堂上偷读《水  相似文献   

2.
刘波 《文史春秋》2004,(12):15-16
李宗仁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从过四位塾师:第一位开蒙塾师是他的父亲李春荣(字培英),当年他6岁,读了大约三年书;第二位是龙均时,读了两年书,随后又到他父亲设在古定村的私塾读了两年书:第三位是临桂县两江镇肖家村的李庆廷;第四位是拳师李植甫。  相似文献   

3.
柳诒徵先生(1880~1956年),字翼谋,晚号劬堂,又号盋山髯。江苏省镇江人。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先生七岁丧父(柳泉先生),母(鲍还珠太夫人)督课严,先生勤奋力学,十岁读毕《诗》、《书》、《易》,十二岁读《礼记》、《左传》。十四岁始习篆字,读《说文系传》。又读外祖父家藏《鲍氏课选楼合稿》、《海门诗钞》诸书。  相似文献   

4.
龙幼安,何许人也?一位悲剧型的高级农艺家;一位贵州农业教育和农科研究的先驱;一位热爱家乡,对家乡农业生产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今年(1995)是幼安先生诞辰100周年,作为家乡人,我们特撰这篇小文,献给先生的在天之灵。1895年,龙幼安出生于贵州郎岱县(今六枝特区)岩脚镇。未满周岁,父亲因病去世。居编的母亲因子女多无力抚养,幼安三岁被送到贵阳三板桥姨父家。姨父刘显世系贵州有名的军阀。当时任贵州督军省长。膝下无子女.愿意充当幼安的监护人。幼安在贵阳,五岁随家庭教师读“四书”、“五经”,八岁读小学,十二岁(1907…  相似文献   

5.
严端,字直方,系广西昭平县庇江乡森冲村人,其父靠开店卖货维生。其少年时在乡村读私塾,17岁到桂林读大馆,后考取清末廪生。  相似文献   

6.
1928年蒋纬国12岁那年,他随原蒋介石的二夫人姚冶诚由上海来到苏州,转入东吴大学附中初一年级上学;高中毕业后又升入东吴大学,先是读物理系,又加修政治、经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的《自传》老舍先生四十岁时曾写过一篇《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学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  相似文献   

8.
肖璋先生,字仲珪,1909年3月26日生于山东济南府,原籍四川省三台县.父亲肖龙友(名方骏),光绪丁酉科拔贡,早年从政,晚年行医.肖先生幼读四书五经,13岁考入中学,17岁进北京大学,读国文系,23岁毕业.解放前曾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专任讲师,国立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辅仁大学国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9年至1980年兼该系主任.曾任第一届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社会兼职有: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训诂研究学会顾问,北京市语言学会学术顾问等.  相似文献   

9.
陆学忠  曹萌  王鑫福 《神州》2010,(2):36-37
中国易书第—人,张克刚,1964年出生于山东一个易学世家,名字寓意,父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幼难养,随叔父。祖父官至山东第八区行署秘书长,父旅居俄罗斯。5岁熟练背诵天干地支以及十二属相,十岁开始读《系辞》,乡人誉称“神童”。  相似文献   

10.
孙贵颂 《文史月刊》2012,(12):51-52
翁同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之家,6岁入私塾,21岁选为拔贡,23岁中举人,27岁以一甲一名进士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其父心存,咸丰朝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后授读同治帝。长兄同书、次兄同爵,均官至巡抚。同治四年,翁同龢接替父业,入值弘德殿,为同治师傅,前后教读9年。  相似文献   

11.
<正>读了本文,只能赞叹:陈赓,大义凛然的伟大战士!1924年5月,21岁的陈赓来到广州,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由此开始了他作为一名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旅生涯,也拉开了他与蒋介石之间"谜"一样的交往序幕。  相似文献   

12.
<正>鲁迅先生从7岁入私塾读书,到1909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共接受了长达21年的学校教育。鲁迅7岁时那年,父亲周伯宜把他送进私塾读书。鲁迅的第一位私塾老师是鲁迅的远房叔祖父周玉田,他每天让7岁的鲁迅背诵"‘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白盘古’  相似文献   

13.
父亲卢恭安,字让三,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胡麻水村人,一九0三年农历七月十九日出生在一个半农半牧半教的家庭。全家兄妹七人,父亲为老大。胡麻水村位于黄河岸边,自然条件较差,在众多的戈壁河滩中,显露出少许农田。父亲六、七岁时随祖父读私塾,十三岁才读初小,以次高小、中学,或读或辍。二十一岁参加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一九二六年随军离甘肃,此后再没有回过故乡。  相似文献   

14.
张刃 《炎黄春秋》2010,(3):18-22
<正>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13岁,在天津读小学,正准备毕业升学考试。"革命"打乱了一切,大人们自顾不暇,我们无学可上,成了四处游荡的"野孩子"。那时,我家分居京津两地,我来来去去,目睹和体验了种种荒唐、丑恶和无奈。  相似文献   

15.
宋锋 《神州》2012,(19):68-68
在落实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结合教育实践,从学生自身发展出发,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与写的换位反思;‘心读’与‘写读’穿插运用;学会善读,练写美文”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华强 《文史春秋》2014,(10):40-44
黄侃(1886—1935),字季刚,祖籍湖北蕲春,其父黄云鹄曾为清朝二品官员。出生官宦之家的黄侃3岁起随父背诵唐诗宋词,4岁延师教读,自幼聪敏过人。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读刘守华先生《走进‘寄死窑’》[1]一文,因其文中内容与胶东半岛的某些传说故事及风俗有些相似,特叙述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湖北的"斗鼠记"与胶东半岛的"六十岁花甲子"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18.
面孔     
一周聚焦救救孩子近来有媒体报道,武汉少年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从7岁起,每天坚持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担任武汉市少先队总队副大队长,  相似文献   

19.
<正>1961年的夏天,我还未满17岁,就在初中毕业前夕,没有继续升学读高中,却去报名参了军。当时是困难时期,听老师说,因为要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城镇居民负担,今年征兵只在城镇征招,不在农村招了,所以那年征兵,在贵阳市招得特别多。  相似文献   

20.
正1963年,学生周锡光(1943—)去看望自己的恩师吴宓。这天是周锡光的生日,他拿着自己的日记本请老师题词以做留念。吴宓对他说:"我要好好想一想再写,两天后你过来取。"两天后,周锡光取回日记本,翻开后,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一页:宓今七十,锡光年二十岁。愿锡光时时读此页,到锡光七十岁时,仍读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