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绪九年,胡光墉在上海创办的阜康票号突然倒闭,迅速波及胡氏在全国各地的分号及其他产业,立即引起了朝野关注,清算胡氏亏欠公私资产一案随之展开。尤为今人不解的是,清廷追查阜康破产案之外,又节外生枝,户部对数年前已经奏销完毕的西征借款"行用补水"费用开始秋后算账,形成"案外有案"的局面。对此,左宗棠与曾国荃均上书朝廷,替胡氏辩护,但收效甚微,胡氏最终落得家财尽散的结局。考察胡光墉破产案,对揭示晚清错综复杂的官商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光墉籍贯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光墉,字雪岩,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名震遐迩的东南巨富。 对于这位颇有影响的近代商界人物,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一番深入的研究。陈旭麓先生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将胡光墉列为专条,介绍了他的一些基本事迹,很有意义。但词条中说胡是“安徽绩溪人”,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同光之际,为镇压西北民族起义和平定新疆内乱,左宗棠的战时筹饷活动为期较长。此一时期户部酌拨地位上升,与总署联袂实施军费拨解和筹借,军饷拨解筹济模式进入重要转变期。受国家防务形势巨变影响,海防与西征形成尖锐的争款局面,上海《申报》配合英国使臣对西征借款强力阻挠,淮军派系亦在背后加以牵制,致使西征举债障碍重重。  相似文献   

4.
同光之际,为镇压西北民族起义和平定新疆内乱,左宗棠的战时筹饷活动为期较长。此一时期户部酌拨地位上升,与总署联袂实施军费拨解和筹借,军饷拨解筹济模式进入重要转变期。受国家防务形势巨变影响,海防与西征形成尖锐的争款局面,上海《申报》配合英国使臣对西征借款强力阻挠,淮军派系亦在背后加以牵制,致使西征举债障碍重重。  相似文献   

5.
两汉军费问题研究胡宏起一在货币经济尚不发达的两汉时期,军费的存在形态,既有货币的形态,又有实物的形态。故本文所说的“军费”,是指货币形态与实物形态兼而有之意义上的军费。军费是军队建设、进行战争和准备战争的经济基础。一个国家为了使军队正常运转,成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我们由现在几本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如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里面记载太平天国西征初期的将帅是胡以晃、罗大纲、赖汗英、石祥贞、章俊五人。张健甫著的中国近百年史教程则写的是胡以晃、赖汗英、罗大纲、林绍璋四人的名字,陈(?)孟冲著中国近百年史要中是胡以晃、赖汗英、石祥贞等人,可知太平天国西征初期的领导人物有好几个,但却没有记载曾添养的名字,本文试就曾添养在太平天国西征中作用的史实,和另外几个西征初期的领导人物的比较,来肯定他的太平天国西征中的地位。一八五三年五月东王杨秀清派出第一路西征军,由大将胡以晃、赖汗英、曾添养统率,当时胡以晃是春官正丞相、赖汗英是夏官副丞相,曾添养  相似文献   

7.
自从拙文《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发表后,围绕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史实的讨论,先后又有金式《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是战略决战吗?》(《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苏双碧《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历史真相》(《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朱哲芳《试论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等文章发表。这些文章都从不同问题和方面,揭示了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历史真相,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再略陈己见,以求教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继东征之后进行西征,以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西征军称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一军团担任左路,以红十五军团担任右路。6月,红十五军团解放了宁夏豫旺县(今同心县)大部分地区后,中共陕甘宁省委即时批准成立了豫旺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基础上,陕甘宁省委和西征红军总部遵照中共中央“帮助回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实行回民自决”的指示精神,在已开辟的固原。  相似文献   

9.
川陕边防督办署临时军费借垫券[英]黄中行笔者介绍两张川陕边防督办署临时军费借垫券,分别为壹圆、伍圆。这两张钞票的正面上方横列:“川陕边防督办署临时军费·借垫券”字样,根据此券背面所列的条例,估计还有一张拾圆券,可惜未能发现。这张纸币发行的日期是:中华...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全传》评介骆子昕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帝王之一,所以如此,主要缘于他及其子孙的西征。这次西征使成吉思汗在国外史学界遭到颇多非议,在国内史家的著述中,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一般是涉及不多,基本上都是在简略地叙述之后再给以否定...  相似文献   

11.
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为了“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先后派出精锐部队举行北伐和西征。西征是溯长江而上,征战皖赣和两湖广大地区,以扩大太平天国的统辖疆域。江西地处太平军国都天京和湖南湘军大本营的中间地带,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而新余位于赣西,战斗自然更为激烈。当年,西征军的重要将领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豫王胡以晃、卫天侯黄玉昆等人都曾在此挥戈杀敌,演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1936年5-11月,宁夏境内发生了在中共党史、战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两件大事——红军西征和宁夏战役。红军西方野战军所进行的西征,是继红军东征山西回师之后,为继续贯彻中共中央所确定的“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行动。它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相似文献   

13.
西征战争,是太平天国前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战斗最激烈的阶级搏斗。这是一场在天王洪秀全开辟根据地战略思想指导下的进攻战,其胜负关系到太平天国的盛衰成败。但是,我们对西征前期的统帅是谁?曾国藩统率的湘军为什么能取得湘北争夺战的  相似文献   

14.
《安徽史学》一九八四年第四期发表的梁义群同志《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一文,对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行动——第二次西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使笔者受益不浅。但是,梁义群同志在探讨第二次西征的失败原因时,提出了第二次西征具有战略决战的性质的论点,笔者难以苟同。笔者认为:这个论点显然是缺乏根据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与梁义群同志商确。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5.
名闻世界的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战争所以能够取得奇迹般的军事胜利,从蒙古方面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成吉思汗所推行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因此,本文拟就成吉思汗在西征战争中主要政策的产生基础、内容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自1929年1月与朱德率领的红4军主力进入赣南,至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西征,在赣南闽西度过了6个春节。这6个春节当中.毛泽东所做的事情,有大有小,情节各异,喜忧掺杂,是他一生中难以忘却甚至刻骨铭心的.、更多的是,衬出了他在中央苏区过着“小媳妇生活”的郁闷难纾的凄凉。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后,在国家政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英国加紧对西藏侵略,策动西藏分裂,川边、滇边政局随之动荡.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军西征平叛.西征对初创的共和国是有力支持,它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团结,推动了边藏地区的近代化转变,为后来边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尹昌衡作为川省都督,在川内政局未稳之际,不按常理出牌,主动提出远走他方征战,除去其对国家的责任感外,成渝政争、川滇矛盾、利益争取都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但多重因素的驱使并不能消减西征的功劳.西征的胜利说明尹的战略战术是成功的,他调动人、财、物各种因素,运用攻心和实战的软硬两手,初战即捷,并且出战年余就获得了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8.
在汉代财政史研究中 ,有这样一点值得注意 :即汉代的诸赋 (口钱、算赋、更赋、家庭资产税等 )同国家的军费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本文由探讨赋的起源、秦代的赋与军费的关系入手 ,分别对汉代的人头税、代役金和家庭资产税等税项的开征、使用及沿革进行研究 ,指出诸赋是汉代国家军费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正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大蒙古国曾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西征,即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发起的远征中亚、伊朗、北高加索地区与伏尔加河流域的战争;13世纪30—40年代的元太宗朝,诸王拔都领导的远征欧亚草原与东欧地区的战事;以及13世纪50年代元宪宗蒙哥即位后,旭烈兀率领下的蒙古军消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籍中的"黑衣大食")的军事行动。其中第二次西征我国蒙元史学界多称为"拔都西征"或"长子西征"。那么,除了最终决定蒙古诸王、驸马与贵族均以长子及其附属人口参加出征之外,蒙古西征的背景是什么?在决策西征时还讨论了哪些问题?这是本文希望探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出发,向西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的总称。根据史书记载,约在3000年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打开了通往草原丝绸之路的门户,在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完全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