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鲁迅的创作同中国民间文学的关系怎样?鲁迅的作品是否受过民间文学的影响,这问题长期来不被我们重视,大家的兴奋点常常集中在探讨鲁迅与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上。这就影响了全面研究鲁迅的创作。本文试图就鲁迅是否受民间文学影响的问题,说点个人的意见,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一、民间文学对鲁迅的影响问题辨正研究鲁迅的创作所受各方面的影响,是认识他、了解他的重要工作。但是在以往的许多论文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论证鲁迅受某方面影响,于是就把它无限地夸大,不对客观实际进行恰当、准确的估计,好象一说影响,影响便无处不在、无时不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  相似文献   

3.
历史散叶     
<正>鲁迅为许钦文"做广告"1924年春,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在《妇女杂志》上发表,读者发现,在小说的题目下面写着"拟许钦文"四个字和附记:"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到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时,就忽儿想到这一篇的大意……""拟许钦文"四字和附记在文坛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的说鲁迅在为许钦文做广告,有的说这是因为许钦文和鲁迅是同乡。鲁迅听后很无奈,气愤地  相似文献   

4.
梅志 《纵横》2012,(3):10-13
胡风是中国左翼文化阵营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是鲁迅的学生,曾经受到鲁迅的充分肯定。耿直、易于招怨,但“是可以接近的”,这便是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七七事变之后,胡风在上海创办了《七月》周刊。他说,《七月》不是少数人占领的杂志,相反地,它倒是尽量地团结而且号召倾向上能够共鸣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许广平,是一对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爱侣。但是,在他们相爱之前,鲁迅已经有了一个名义上的妻子,许广平也曾经有过一段恋爱经历。1906年6月,25岁的鲁迅正准备在日本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忽然不断地接到催他回国的家书,有时一天之内会收到两封这样的来信,信里说,他母亲病得很重,想见见自己的长子。等到鲁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原来在他家乡有一种谣传,说鲁迅跟日本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有人看见他领着妻、儿在东京街头漫步。族人不愿肥水落了别人田,于是变着法子把他骗回来完婚。新娘朱安是鲁迅…  相似文献   

6.
《旅游》2007,(12):6-6
这一期我们又见山西了。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是五十年前大导演苏里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为人们描摹的美丽山西,一度是许多人心里的山西。不仅歌曲脍炙人口,生活在山西好风光里的年轻人改天换地的乐观主义也感染了一代人,山西成了人杰地灵好风光+新思想新风貌的代言地,放在今天一准也是新农村的典范了。苏里后来又拍了《刘三姐》,广西的绝色风光跟三姐一样美不胜收,但多年后苏里依旧说,他对山西的一山一水怀有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其与山西,有在中国科学院任副院长时的三访山西以及解放前后与一些山西人的交往和印象等,皆可一说。 1954年5月24日,副院长及新兼生物地质学部主任的竺可桢自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入山西专程考察山西水土保持工作,后行程达河曲、神池、宁武、汾阳、柳林等地。在太原,竺一行受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茅盾曾致信或致电祝贺,且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一语,即出自鲁迅。茅盾的贺信或贺电。但是,贺信抑或贺电,中央档案馆无此原件,鲁迅遗物中亦无底稿。因此,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或贺电,便成了中共党史和鲁迅、茅盾研究界几十年来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冯雪峰、茅盾对《贺信》的回忆冯雪峰和茅盾都谈到鲁迅、茅盾联名给红军发有贺电或贺信。冯雪峰1951年在《党给鲁迅以力量──回忆片断》中说,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鲁迅和茅盾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  相似文献   

9.
赵润生 《文史月刊》2002,(12):48-52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发生的山西作家高长虹与鲁迅的冲突中,牵扯到高长虹的一首诗。这就是高长虹发表在1926年11月21日《狂飙》周刊第七期的两首《给——》中的第二首,文学界习惯地称这首诗为《月亮诗》。  相似文献   

10.
萧红,看过鲁迅作品的人,对这位女作家是非常熟悉的。她是哈尔滨人,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本名张迺莹,1931年春考入北京女师大附中,1932年8月与萧军合著小说《跋涉》。1934年10月与萧军同赴上海,受鲁迅影响,同年以萧红笔名写出了名著《生死场》。1936年赴日本,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后赴山西等地。1939年去香港。  相似文献   

11.
郭裕怀 《文史月刊》2009,(11):58-63
1990年1月18日至2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他在仔细听取了关于引黄入晋的汇报后,一再强调:“一定要把引黄入晋的事情办好!”山西的这件大事,他始终记在心上,几年以后,他在看望出席全国八届人大和八届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和委员时,高兴地说:“最近中央和国务院已批准引黄工程啦!”接着,他又叮嘱大家说:“引黄入晋,这件事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上,刊登了毕克官遗稿《盟主鲁迅也是左的》(以下简称“毕文”),把鲁迅定位为极左。同一个鲁迅,在毕克官眼里是极左,在我眼里是左倾。鲁迅左倾,可以说是关心中国革命和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尽人皆知的事。左倾不等于极左。说鲁迅极左,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汾酒     
散木 《文史月刊》2002,(3):11-11
鲁迅的酒量如何?许广平《欣慰的纪念》中说:“人们对于他的饮酒,因为是绍兴人,有些论敌甚至画出很大的酒坛旁边就是他”,以及“醉眼朦胧”发明说的“创造社”冯乃超所喻:“鲁迅这位老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其实,除鲁迅早年因心情过于压抑一度酗酒外,鲁迅对父亲在世时借酒使性、大发脾气的印象太深了,对酒十分提防,“饮到差不多的时候,他自己就紧缩起来,无论如何劝进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2016,(2)
正毛泽东读鲁迅作品,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他那时是《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鲁迅最初的一些白话小说和杂文,便发表在《新青年》上。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第一次到北京时,因为对周作人撰文介绍的日本"新村运动"感兴趣,毛泽东还专门跑到八道湾鲁迅和周作人同住的院子里拜访,可惜那天鲁迅不在家,只见到了周作人。晚年谈到此事,还遗憾地说:  相似文献   

15.
卫俊秀先生是山西襄汾景村人,字子英,笔 名景迅(景仰鲁迅之意)。陕西省文史馆名誉馆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书法博士研究生考试咨询委员会委员,是当今蜚声海内外的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他的书法作品为中外许多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以及文物单位争相珍藏。1980年,卫老为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书写了“神游古国”4个擘窠大字,制成红地泥金黑字的漆器横匾,悬挂在亚洲民族馆入口处。该馆人类学主任W·费华德致函卫老说:“佳作正在我们的亚洲民族馆中作永久性展出,众多观众,对其风神之美,交口赞誉,并因能…  相似文献   

16.
正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觉得眼睛一亮,甚至有点耀眼?倪模是谁,敢这样与鲁迅挂起钩来么?又如何能说鲁迅是倪模这方面收藏与研究的伟大传承者与弘扬者呢?说实话,在我2017年5月去望江,准确地说是去"不越雷池一步"的发生地雷池乡那个简陋的倪模纪念馆之前,我对倪模是茫然的;岂止我这个外来者呢,前不久去安庆,甚至有时对望江本地人说倪模,他们往往也是还我一个愕然。  相似文献   

17.
鲁迅买书     
很多人说中国人读书少、不买书的原因是书价太贵了。这个理由并不新鲜,鲁迅在1912年也说过同样的话。鲁迅虽然抱怨富人不买书读书,穷人想读书却买不起,但他自己却是节衣缩食也要买书的。  相似文献   

18.
史其 《百年潮》2011,(10):70-73
近来,有论者关注起鲁迅当年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状况来,但看法是截然相反的:一说,鲁迅是富人;一说,鲁迅是穷人。这两种看法孰是孰非?近读鲁迅晚年书信,他对此都有过明确的表述。这些表述,对于我们了解鲁迅的伟大人格及他的经济生活,是第一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儿童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回忆他的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鲁迅在给自己母亲的信中谈到打儿子时,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鲁迅在病中,看到他的好友姚蓬子的儿子,也要慈爱地摸摸他的头,这个小孩就是“文革”时期“大名鼎鼎”的姚文元。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与郁达夫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近乎亲人。郁达夫说鲁迅是伟大的,在文品和人品上都可算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对他崇敬之至;而鲁迅对郁达夫的小说,也很推崇。鲁迅与郁达夫有很多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都是异常敏感的人,这种性格来源于早年的经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家道中落这一条。鲁迅少年丧父,郁达夫从小失怙,家道中落,寡母抚孤,在两人的心灵上都留下深刻的影响。鲁迅说过:"有谁从小康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