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一个“毛泽东巧设空城计,吓退蒋傅十万兵”的故事,内容说的是:1948年秋,在我军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国民党穷途末路之际,蒋介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上演了一场“蒋傅偷袭西柏坡”的“戏”,没想到这一情报被中共驻北平地下工作者得知,火速通知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西柏坡。坐阵西柏坡的毛泽东在周密部署部队阻击、机关转移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以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革命圣地西柏坡的红色文化风景线。而这一切的历史机缘,首先得从中共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说起,得从中央工委在河北省行唐县上碑镇说起……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原本是要前往太行区的,因为刘少奇、朱德、聂荣臻在行唐县上碑镇的历史性会晤,使中共中央作出了留驻晋察冀的决定,从而为西柏坡赢得了“圣地”机缘。  相似文献   

3.
王钦 《安徽钱币》2004,(2):35-35,F006
我军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时,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举行了石家庄战役,于1947年11月9日解放了石家庄。这样就使我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联成一片,并与1948年5月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同时把晋察冀解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轶事     
正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和闻名全国的革命圣地。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党中央在此居住了将近两年,在这里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说。笔者1949年3月到设在西柏坡中央旧址的建屏师范学习,后在西柏坡完小担任教师、校长,还曾担任过西柏坡公社书记,曾亲历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复原、西柏  相似文献   

5.
孙有光 《百年潮》2006,(8):11-19
1948年底,北平、天津已被我军分割包围,全国解放的形势即将到来.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分管保卫工作的任弼时对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说:北平解放后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将迁往北平.中央过去在延安和现在西柏坡只有一支公开的警卫部队.为了保证中央进驻北平的安全,不仅需要有一支坚强的公开的警卫部队,而且还必须有一支坚强的隐蔽的警卫部队.于是,李克农奉命组建便衣警卫队,我有幸参加了这支队伍.  相似文献   

6.
谭云鹤  范济生 《纵横》2010,(12):52-56
1948年冬,西柏坡上的毛泽东秉烛夜眺,思考着解放战争上最后一场的战略大决战“平津战役”将如何取胜。此时的毛泽东对于取胜,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将敌军桎梏于华北避免其溃逃,然后以最迅速、彻底、最小的伤亡和破坏将其全歼,从而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而他的对手是国民党陆军上将辖五省两市的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平津战役是中国大陆上最后一场生死相搏。  相似文献   

7.
1950年7月的一天,我从华北大学(人民大学的前身)毕业,正等待组织分配时,突然被校长吴玉章、教务主任张光远找去谈话。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党中央、毛主席考虑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刚刚解放,为了消除国民党反动派民族歧视的影响,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决定组成一个西南民族访问团,奔赴少数民族较集中的云、贵、  相似文献   

8.
夏杰  龚喜跃 《百年潮》2010,(11):15-21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曾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我当时在华北人民政府交际处做统战联络工作,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从西柏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到北平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我们首先接收了中南海,并对中南海的一些建筑作了初步勘查。这件事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毕竟是一段记忆犹新的亲身经历。现记述下来,以使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刘岳 《百年潮》2013,(3):15-20
1948年10月,蒋介石与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旧称石门)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以此挽回东北战场败局。10月23日,华北“剿总”开会下达偷袭石家庄的作战任务和部队编制的命令:行动对内代号“穿心战术”,部队对外称“援晋兵团”;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旧称石门,地处石德、正太、平汉3条铁路的交会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7年5月,中央工委移驻平山县西柏坡。石家庄距西柏坡仅有70多公里,尽快解放石家庄已是迫在眉睫的首  相似文献   

11.
正党培养我成为一名医生从朱豪村到中南海。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中央前委与叶剑英、杨尚昆领导的中央后委在山西临县三交镇会合。5月,中央前委、中央后委辗转来到了河北省建屏县的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委会合。党中央会师西柏坡,标志着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10月,我在距西柏坡不远的朱豪村参加了中央军委卫生部举办的一个药护培  相似文献   

12.
祁卉璇  张红雷 《神州》2013,(35):39-40
西柏坡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的五大圣地之一,孕育的西柏坡精神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石家庄最大的政治优势、精神优势和文化优势。在当前实施“大西柏坡”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未来石家庄要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弘扬宣传西柏坡精神,打造石家庄红色文化品牌,提升石家庄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1946年2月,在北平诞生了一份名为《解放》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这是我党、我军在平津地区及华北、华中国民党统治区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由于仅存三个月就被国民党查封,多年来在中共党史和新闻史上多被忽视而少有关注。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得到了这份报纸的一件证物,并有幸走近当年办报的于光远、孙政老人,聆听他们叙述那段艰苦光荣又惊心动魄的往事。  相似文献   

14.
东渡黄河 1948年3月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向中央机关排以上干部庄严宣布:“我们的党中央和毛主席准备过黄河到华北去。” 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党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迁往晋察冀边区的河北平山西柏坡,与先期到达华北的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迎接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月21日,中央机关200多人(对外番号为“教导旅’,毛泽东化名李德胜)由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经绥德县、葭县,于3月23日到达吴堡县川口村。 中午时分,从川口村走来一支整齐的队伍,为首的三人各骑一匹高头战马并列前行,这三人正是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汪东兴等中央领导和机关干部以及任弼时、陆定一的夫人还有江青等家属也随后步行来到园则塔渡  相似文献   

15.
刘武生 《纵横》2009,(11):4-11
1949年3月23日,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时北平已经解放一个多月了。出发前夕,毛泽东对周围的同志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城西南方向65公里、距革命圣地西柏坡50公里处,有一个被誉为“平山八景”之一的沏沏水瀑布。1948年,华北解放区第一座水利发电站就在此落成,正是这座“红色发电厂”点亮了西柏坡的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末,解放战争进入尾声,邓小平作为西南局第一书记与刘伯承一道率领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南。这时中央向解放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发出一份电:“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的确,“广大的民族地区就要  相似文献   

18.
尹萍 《中州今古》2000,(4):44-47
中华人民解放战争到1947年初,国民党军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失败后,继而抛出了所谓“黄河战略”。改为以黄河进行正面防御,集中兵力向我陕北、山东战场实施重点进攻。妄图首先击破陕北、山东我军,尔后夹击消灭华北我军。其正面豫北不仅是联系陕北、山东战场的战略机动的枢纽地带和打通平汉线进攻华北的前进基地,也是敌战略上最为薄弱的环节。该地区集中王仲廉集团四个整编师、暂编第三纵队,和孙震集团的两个整编师,共95000余人。 敌人正在加紧对我陕北、山东战场实施重点进攻。鉴于其南线正面薄弱的有利态势,根据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9.
于继增 《文史精华》2011,(5):20-26,1
1948年11月29日夜.包嗣张家口的战斗打响。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为挽救北平的危局,“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急派嫡系第三十五军前往张家口驰援。然而.这支号称“王牌军”的机械化部队从此一去无回。三十五军的覆灭,为和平解放北平扫清了障碍,体现了毛泽东运筹帷幄的战略思想和我军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相似文献   

20.
三打应县     
张平 《文史月刊》2008,(7):21-25
应县解放于1948年。是晋北地区解放最迟的一个县城。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曾三次围打应县,三次围攻累计100天,特别是在后两次围攻中,我军各发起三次总攻,双方伤亡惨重,多次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