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地点共清理墓葬37座,为圆角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多数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器物组合以筒形罐和壶为主,还出土石器、骨器、玉器等。C地点墓葬的文化内涵与此前发掘的A、B两地点新石器时代墓葬应属同一种文化,可暂称为南宝力皋吐类型。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东北距道老杜苏木10公里,南距南宝力皋吐村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9′、北纬44°24′,海拔高度220米(图一)。墓地所在区域为波状起伏的半沙化草甸,生态植被十分脆弱,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错地带。这里地势开阔,起伏平缓,平均落差仅5米,地表  相似文献   

3.
张懋镕 《文博》2004,(5):11-12
关于陕西岐山县周公庙墓地的性质,学术界已经形成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两周王陵,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周公家族墓地。只有两种意见未免显得寂寥。今应《文博》约稿,不便再重复他说,试提出另类想法,增添点气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九甸峡水库建设为契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合作,对甘肃省临潭县磨沟遗址齐家文化墓地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2008年首次发掘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而且,发掘者及时整理并发表了一批田野发掘资料及初步研究成果[1-5],不仅使我们对磨沟齐家文化墓葬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同时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并引发了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沙伲 《黑龙江史志》2012,(14):47-48
皋陶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皋陶的贡献体现在皋陶文化中,主要是破天荒地系统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观念,而就是这些思想观念,竟成为千古铸造华夏民族之魂的圣火和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过往认识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前掌大墓地年代的重新检视以及墓地性质的再分析,指出前掌大墓地并非学界一般认为的薛国遗存,而应是"史"国墓地,其很可能是商末弃商投周的殷遗"史"族在西周早期的封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陶器(尊)为切入点,通过探讨相关陶器的年代等问题,补充论证了前掌大墓地是西周早期殷遗墓地的观点;并通过对文字史料的分析,认为“任”姓“薛”氏与“史”氏存在密切关系,“薛”氏很可能是“史”氏的分族。西周早期的“薛侯”可能是生活在殷墟的“史”族(或其一支),随着商灭而被复封于“薛”,因此前掌大墓地不宜被称为“史”国封国墓地。  相似文献   

8.
张伟 《文博》2013,(6):27-32
梁带村芮国墓地自发现始,就备受关注,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黄金器、青铜器、玉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该墓地出土的大量玉器进行系统整理,提出几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7年蓟县张家园青铜礼器墓被发现以来,对于其年代和文化属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分歧。分歧的根源在于对以蓟县围坊遗址三期和张家园遗址上层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截然不同。本文先从有关遗址的文化层上论述了张家园上层和围坊三期不存在叠压的地层关系;又从文化面貌上探讨了围坊三期和张家园上层的异同,从而为这两种遗存是“年代基本相当,具有文化谱系方面差别的两类遗存”的认识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张家园遗址青铜礼器墓与本遗址张家园上层晚段遗址的关系密切,应属张家园上层的葬俗遗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随葬品组合的变化,将龙岗寺半坡文化墓地分为三期十二段。又将各期墓葬还原至墓地平面得出了第六至第一层墓葬埋葬顺序,归纳三个期别墓地布局,揭示六层墓地平面布局两两对应的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11.
赵丛苍  祁翔 《文博》2021,(1):45-52
通过对墓地分区和墓葬特征的分析可知,凤翔孙家南头墓群周墓地的墓主至少应由周系族群和广义的殷遗民组成,其中以后者居多。墓地结构反映出这一地区社会亲属关系结构至少分为三个层级。不同亲属集团的墓葬群同处一地,两大族群的文化相互影响。二者人群主体的等级普遍较低,但殷遗民中不乏地位相对稍高者。此外,西周晚期该墓地规模的缩小,很可能与周人对关中西部地区控制力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区,降及元初,虽“昆明”的族称在史籍中已逐渐被所谓“乌蛮”、“罗罗”取代,但很有可能在民间照常沿用而被官方采纳用作地名。其二是与唐初“昆州”、南诏“昆川”有明显的传承演进关系。对此,《元史·地理志》说:“昆明,中,倚郭。唐置(昆州) ,元宪宗四年,分其地立(昆明)千户二。至元十二年改鄯州,领(昆明)县。二十一年,州革,县名故。”从中不难发现,“昆州”与“昆明县”之间确有内在联系,而夹在其间的过渡性地名“鄯州”,则显然是从先前的“鄯阐府”转化而来。然而尽管这些解释已足够充分,且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称谓用作…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特色文物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体系是在不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历经只见文物法规、而无文物法律的初创阶段;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等级法律规范齐备的发展阶段;各类法律规范迅速出台、调整范围广、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形成阶段.该体系是在中国文物保护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滕州前掌大墓地中随葬兵器的墓葬较多,特别是女性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现象较之于其他地区更为多见亦罕见于海岱地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商末周初时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和前掌大地处战事频繁的东夷重地有关,也许正因如此,前掌大墓地的女性生前可能参与作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6件典型青铜器残片的锈蚀特征,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拉曼光谱(Raman)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SEM-EDS Mappin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家山墓地墓葬多为中性/弱酸性、贫氯埋藏环境,有利于青铜器的保存。其锈层结构丰富,符合基于水与青铜器模拟腐蚀过程所推导的锈层结构类型。唯M46为弱碱性、富氯的埋藏环境,该墓出土残片锈蚀中存在有害锈,属于典型"粗糙疏松"锈层类型,亟须对该墓出土其他铜器进行相关保护处理。本研究系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对古代青铜器锈层结构进行原位、综合分析的工作。实践指出,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可快捷、高效、有针对性地分析古代青铜器的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跑马堤墓地是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一处战国至汉代墓地。该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从战国到汉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变迁提供了系统性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战国晚期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和锡青铜两类,不同类型功用的器物,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西汉铜器的材质则以铅锡青铜为主,合金元素总量相对于战国晚期铜器要低,而且变化范围较大。整体上,该批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但其中有3件汉代青铜容器为锻造而成,这三件锻造铜器均为敞口薄壁器物。研究结果可为汉代以后考古学和金属技术史研究提供资料,并为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史演进序列的补充完善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发展迅速,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繁复,纹饰中多有填彩现象以凸显其表面图案的装饰性,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科技分析较少——相关研究多围绕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展开,尤其是白色填彩的分析仍处于空白。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曾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本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表面纹饰阴线中的白色填充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某种黏土矿物混合而成。该研究为东周时期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工艺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霍墓地出土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青铜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探讨该时期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该墓地出土青铜器所包含的科学信息,对该墓地出土17件铜器的37个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有热锻、热锻后冷加工等;其合金成分有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两种,铜锡二元合金全部用于制作工具,铜锡铅三元合金用于制造容器。这显示中霍墓地铜器的合金成分和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表明制作者已经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冶金术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有较大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9~10月,对永淳遗址及墓地进行了发掘。在遗址区发现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墓地中共清理墓葬11座,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铜器等。从遗物特征分析,永淳遗址及墓地的文化内涵一致,其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此次发掘对于认识辽北地区寇河流域这一时期的文化谱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