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卫军 《南方文物》2023,(6):254-259
<正>一、壁报是民众自己的报壁报作为民众自己的报,可以直接写在墙上或写在纸上再贴到墙上,它通俗易懂、简单易办,被用于学校、工厂、机关、部队、街道、乡镇,是大众宣传的有力工具。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各界普遍采取壁报的形式,“向民众宣传敌人的暴行,动员民众参加各项抗战工作,供应抗战的需求”1。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姚胜祥 《文史天地》2012,(12):90-93
童子军是一个国际范围的青少年组织,在民国元年时开始进入中国。1915年,在上海举行第四届远东运动会,童子军进行了会操表演,并参与维持会场秩序等服务工作,引起当时参加运动会的各省教育界人士的注意,童子军的影响逐渐扩大,开始向全国发展。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强化社会控制,赋予民众教育馆"训练民众、动员民众之重大使命"。抗战大后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民众教育馆,在蒋介石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下,致力于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的教育;协助政府检查民众读物、剧本、宣讲资料;利用集会仪式等渠道对民众实施国民精神动员及日常生活改造,为战时民众动员与训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工作范围过于宽泛,人员缺乏专业训练,经费不足,以及部分职员工作敷衍懈怠,尤其还须面对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使民众教育馆工作力不从心。不过它毕竟是政府体制内的社会教育中心机构,较之体制外的民众教育力量,具有被政府强力推广的优势,因此在社会精英和政府官员心目中依然"比较卓异"。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爆发后,粤军大部北调,广东兵力空虚。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日军入侵威胁,国民党广东当局冀望于发动全民抗战,组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以协助粤军抗敌。广东当局在"军民合作"体制下对自卫团实行严格且颇具特色的军事训练,自卫团在对日作战中有效弥补了粤军不足,阻滞了日军攻势。华南战场转入相持阶段后,随着形势的转变,加之国民党民众武装动员机制存在固有缺失,自卫团渐趋蜕化,或被中共争取,或被日伪拉拢,引起广东当局戒备和防范,大批自卫团被缩编或改编为游击部队。至此广东当局尴尬地意识到,国民党固能组建规模庞大的民众武装,但组建之后却不能对其有效管控。此后直至抗战胜利,广东当局再也无意大规模武装动员民众,只依靠军队作战的片面抗战路线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军队与民众的关系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段时间中,国民党抗战路线比较正确,作战也努力,这时军队与民众的关系也较融洽。但由于国民党没有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后方勤务设施不健全与执行群众纪律不严厉,使一部分军队既不抗战,还祸害民众,军民关系恶化,矛盾的性质起了变化,老百姓对军队彻底绝望,便自发起来抗战与反抗军队的祸害。抗战的实践表明,只有政党实行了政治改革,采取了维护军队与民众关系的有效措施与纪律,军民关系才能融洽、有民众支援的作战就能取得胜利,反之就失败。  相似文献   

6.
周游 《民国档案》2015,(2):64-68,126
政治节日常被用来展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但在一定时期也可作为民众动员的场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就曾利用国庆纪念日来进行凝聚民心调动民力的抗战工作。抗战爆发后,"以抗战来纪念国庆"已成为此间政府号召国人纪念国庆节的重要方式。为更有效地动员民众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对日常动员进行扩大化运动,并采用节日献金竞赛的方式进行密集的集中动员。通过此种动员方式,民众纷纷响应号召,解囊以资抗战。通过抗战时期国庆日的民众动员,也可看到政治节日在民众动员方面的功用,使我们对政治节日有更多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童子军是英国人贝登堡创办的一种教育组织,它通过野外活动方式训练儿童,使其成为健康、快乐、有用的社会公民。因此种教育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童子军的诞生也与中国自强御辱的时代背景有关,自民国元年至大陆解放,历经三十余年的演变过程。本文尝试对中国童子军创办及其在中国的初步发展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近代以降随着日本对韩国的不断侵略,从义兵运动起,韩国民众就开始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来争取自由和独立。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后,韩国民众开展了各种争取祖国独立与自由的斗争,武装斗争是其中重要的斗争方式。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韩国民众的武装斗争主要集中在中韩交界的中国东北地区,在关内的独立运动力量多注重培养军事人才和开展暗杀日本军政要人或破坏殖民统治机构的活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华韩人独立运动者积极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口号,号召全国民众出钱劳军,以增强抗战力量。作为大后方根据地的成都民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捐款献金,慰劳抗战将士。  相似文献   

10.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张学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张学良的关系王生杰周志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组织中影响较大的抗日救亡团体。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在联络指导义勇军抗战,还是在宣传、推动全国的抗日救亡斗争方面,它都发挥了其...  相似文献   

11.
1937年,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在前方,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在后方,不同地区的民众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但连年战争使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巨大,加之国民政府财政赤字,资金匮乏,国家财政出现问题。抗战大后方的民众为支援抗战,不论贫富,不分阶层,无论日常生活多么艰难困苦,都积极地节约献金,抗日救国。大后方民众的献金运动,在物质上贡献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在精神上鼓舞了前方士气,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申报》积极发动民众捐款捐物支援抗战,《申报》的募捐活动彰显了《申报》高度的爱国心,唤醒了民众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推动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了抗战的力量,成为了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0月,国民党政界要人陈果夫曾向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建议,发动各界捐款购买飞机,以此来庆祝即将来临的蒋介石的50岁生日。据说当年搞的“购机祝寿”活动敛聚钱财以千万计,各地捐献飞机数量不等,“‘童子军’也捐献了一架飞机”。而事实上,“童子军”献机与蒋介石50岁大寿根本无关。 事情还要追溯到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刚刚结束不久,那时我是浙江湖州绉业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当年,全国的小学生掀起了一场“儿童储金造舰”(后改为造机)的爱国运动,我们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江河之源有人家,抗战别忘了青海民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许惠敏 《福建史志》2005,(6):59-59,30
童子军(Scout)是源于欧美的一种学生组织。它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以培养青少年的纪律观念,公民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使之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基本属于准军事教育的性质 。童子军教育虽然在清末民初就已传入中国,但由于只是一种自发的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6.
民众动员反映的是政治主导和社会大众双方围绕一个政治目标而发生的动员和参与关系。在抗战时期民众动员主要表现为中国政府调动民众积极参加抗战。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是中国新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一次大调整时期。抗战对中国东南沿海医疗卫生事业强省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却为居于西部内陆的四川提供了发展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难得机遇。抗战爆发前,四川公共卫生事业与同时期的全国相比,显得非常落后。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的刺激和战略地位的提升,社会及民众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需求在四川变得日益迫切和必要。在此背景之下,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事业在四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四川进入现代史上医药卫生事业大发展时期。四川各级公共卫生机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建立起来。抗战结束后,四川由此奠定了在西南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大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文化的建立与发展这里所说的根据地文化,主要是指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因为在根据地文化中,太行抗日根据地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根据地文化是随着根据地的建立而形成的,所以它本身就具有了军事化的性质,它不同于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的产生是注入式的,是呼啸而来的,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1937年11月中旬,八路军129师进入太行山后,和中共地方省委一起在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以实际行动提高民众抗战信心,鼓舞民众抗战斗志的同时,派出了大量的工作团、宣传队分散到太行山…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当局的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经济上的竞争,而且也是政治上,特别是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的竞争。全国抗战爆发,由于大敌当前,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胁,国民党当局对其在十年内战时期施行的镇压人民、禁锢人民抗日要求的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转变。 一、民众动员 全国抗战之始,本省为适应战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福建电影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福建电影教育并未因战争陷入停顿,而是因应抗战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为适应战时环境,福建电影教育组织机构不断调整变化,其主管机关先后经历了电化教育委员会、民众教育处、战时民众教育处、军管区国民军训处、电化教育服务处等时期。其次,在教育影片摄制方面,前期主要以乡土题材为中心,全面抗战后纳入了抗敌题材,并以之为中心。最后,全面抗战后广泛采用巡回等方式进行施教工作,宣传抗日。抗战爆发后,福建电影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民众抗战热情的作用,为动员民众、支援抗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