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由于新桂系政权的倡导与抗战爆发后外来文化的传入,致使广西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观念凸显、生活观念更新、妇女就业与参政意识空前等。这些观念的转变,体现了广西社会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40年代,由于新桂系政权的倡导与抗战爆发后外来文化的传入,致使广西妇女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广西社会的进步趋势,对广西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琴  张伟 《史学月刊》2006,2(8):73-80
1930年代,新桂系在广西大力加强乡村基层建设,推行地方自治,在村街设立了村街民大会。虽然新桂系一再努力,制定了各种规则,但村街民大会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真正成为一个民意机构。不过,通过村街民大会,新桂系政权得以进一步向乡村基层社会扩张,巩固了其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寺村戏班成立于1942年,历经了新旧政权的更替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对乡村业余剧团进行规范约束的特殊历史时期,相比"遵章而为",苏寺村戏班的"自我节奏感"更鲜明,展现了底层社会在政治运动背景下的真实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乡村人文化价值取向与新政权意识形态整合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共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儿童、妇女、青年等积极参与。长期占据农村的传统思想行为和观念被视作迷信加以破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的意识形态在广大民众中树立起来。文艺活动作为社会动员重要的推动武器,将抗战的思想和中共的政策很好地进行了宣传。中共最终完成抗战及夺取政权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动员,为日后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抗战胜利后雷州半岛的形势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把争夺雷州半岛提到了议事日程,以迎接盟军在雷州口岸登陆为名,从西南和缅甸急调其第二方面军四十六军、六十四军、新一军集结于粤桂边境,伺机抢占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广州湾成立了南路行署、广州湾警备司令部;不久,又将广州湾改为湛江市,成立了市政府,同时在雷州半岛各县恢复了地方政权,建立了地  相似文献   

7.
何孔蛟 《安徽史学》2021,(4):86-95,116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建立了以皖西为核心的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新桂系借鉴治理广西经验,结合敌后抗战实际,加强根据地建设,使根据地在敌伪环伺的险恶环境中,一直坚守至抗战胜利.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战略震慑作用,牵制了日军兵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打击了日军有生力量.但由于国民党政权自身的局限性,根据地内党政协同不够、派系斗争激烈和民众动员工作的有限性,使根据地未能持续发展壮大,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89元抗日战争的烽烟血泪,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创伤和变化。抗日战争史研究向前推进的方向之一,是在中国的各个区域将研究真正"落地"。抗战变局中的华东,处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汪伪政权、国民党政权和抗日根据地政权并立的复杂状态,既与全国抗战大局密不可分,又带有突出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9.
1941—1943年,冀中区堡垒户的大量产生,是中共动员农民以应对日军"扫荡"困局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堡垒户为核心,形成了地洞、地道以及抗日人员与堡垒户、邻里、村政权之间联动的隐蔽系统。在这一系统之下,堡垒户承担起保护伤病员和抗日干部,保证抗日通讯联络的运行,养育抗日人员子女,掩护抗战物资等任务,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保存和坚持提供了落脚点与活动空间。在此过程中,堡垒户面临着日伪军的残害和经济条件匮乏的生存困境,抗日政权和堡垒户想尽一切办法使这一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尽管有的农民有过犹豫和挣扎,但以堡垒户为代表的广大农民以及与共产党结成的血肉联系,代表了民族抗战的主流,创造了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   

10.
陈明胜 《安徽史学》2022,(5):143-152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期间中共开辟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在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通过改造乡保政权巩固根据地是中共采取的重要举措。中共对乡保政权的改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创初期,为了站稳脚跟、打开局面,中共在沿用旧有乡保制度的同时,主要改造乡保长群体;随着根据地的日益巩固,中共推出新乡制,试图通过乡选完成对抗日根据地乡保政权的彻底改造。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实现抗战与民主的共赢是中共制订乡保政权改造政策的出发点;策略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是中共成功改造乡保政权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参加抗战。首先进入山西的八路军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又建立了三大抗日根据地,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遍的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运动,使参加抗日的各阶层加强了团结与合作,为坚持抗战和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和西康省政府在宁属彝区展开全面的战略竞争,均致力于使政权力量下沉至这一边陲地区,将部分边地和非汉人群纳入了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之中。部分出身于彝区的新式军政人物在这一政治过程之中扮演了关键的链接性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性功能。他们既是国家政权的代理人,也基于地方社会和本民族的主体性,借助民族国家话语提出了关于彝族的新论述。尽管由于各种限制,国家政权无法对彝区实施全面有效的治理,但战时这一边疆区域的政治社会变迁过程亦构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导言近年来,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动员体制之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方德万(Hans J.van de Ven)指出:"战争动员为我们审视国民党处理中日战争的方式提供了一个视角,这个视角阐明了国民党所面对的各种困难,反映了国民党政权具有的能动性和认知力。"?方德万在其专著中分别以征兵、农业政策、工业动员、国民参政会、国家总动员法等为线索,分析了国民政府的战时动员。②奥村哲通过比较中日两国之兵力装备、经济实力和社会之组织动员情况,指出中日两国在开战时国力相差悬殊。③石岛纪之分析重庆国民政府推行的各项政策,指出其抗战体制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训旬报》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山西官报,是阎锡山授命的主张公道团的机关报,主旨在"联合民众,防共限共",是一张割据政权下的反动报纸。但是,牺盟会经我党改组后,该报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团结抗日正确主张,对发动群众,掀起全民抗战的高潮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张报纸的发现,为研究山西抗战史、牺盟会新军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5.
游民,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的无业游民游荡在全国的各大城市,既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又威胁到社会治安乃至政权稳定。因此,为了稳定新生政权,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对城市游民问题进行治理。本文以建国初期合肥市游民的收容与改造为例,通过分析合肥市对城市游民问题,采取的多种救助政策和措施,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新政权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三青团的结束与党团合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青团的结束与党团合并贾维三青团一直以国民党政权的“新生力量”自居、它在抗战期间的急剧膨胀,更使其中一些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幻想。他们踌躇满志地宣称:三青团“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月镜花”、它“必定一年强过一年,一代胜于一代”,其前途“不可限量”①...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曾在中央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起“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但抗战爆发后,随着国共合作,中共取消苏维埃,从此虽保持着政权的独立性,却并无自己的中央政府。抗战胜利前夕,中共筹建自己政府的工作开始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封建时代里,村庄是松散的农村聚落。20世纪初的清末,村庄作为摊派对象,逐渐被国家视作一个整体单位。~((1))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华北,国家权力持续向村庄渗透,但未能抵达村庄内部,而且出现了乡村社会的失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重塑了村庄的政权结构和权力结构,深入到村庄内部,对农民进行革命文化启蒙。在中共领导下,根据地的村庄成为抗战的最基本单位,农民成为抗战的主体,村庄里的抗战真正得以实现。这是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是通州人,自幼以务农为业。31岁那年在通州下落垡村被伪新民会特务抓走送到日本当劳工,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国。现将我亲身遭受的奇灾大难,回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三三制",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三三制"政权模式。它规定,在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政权模式对团结动员各阶级、组织广大人民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但除了政权模式上的三三制外,还有另一种三三制,那就是曾被美国西点军校列入教学经典案例的我军的"三三制"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