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走马岭遗址位于湖北石首东升镇走马岭村与屯子山村,地处长江南岸,南临上津湖。1989年,走马岭遗址因石首市空心砖厂在其东南部取土而发现。考古工作者已对走马岭遗址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2018年7—9月,为进一步了解走马岭城址的布局与结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联合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于走马岭内城北部进行发掘,实际发掘面积245平方米。揭露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房址、基槽、烧土坑、灰坑、灰沟、瓮棺、土坑墓等遗迹,出土较多陶器、石器。其中绝大部分遗存属于石家河文化,极少量属于屈家岭上层文化。  相似文献   

2.
安全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天城区小周镇小周村。小周村原名安全村,长江沿岸文物普查时,将安全村发现的墓地定名为安全墓地。为不发生混乱,今发掘时,仍沿用当年调查时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乌鸡沟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西南约十余里的乌鸡沟一组,是一处汉代中小型墓地。2003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对其中8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文物,为研究该地区的汉代墓葬提供了一批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包上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新乡镇寨子村八组,北与武陵镇隔江相望,东北距万州市区约36.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8°15′25″、北纬30°33′75″(图一)。墓地位于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地势北低南高,东西各  相似文献   

5.
《忠县仙人洞与土地岩墓地》是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乙种第十号,由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有正文192页,文后有彩色图版72版,定价188元。  相似文献   

6.
神女路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高塘村,现为巫山县新城区,西北部为大巴山脉,东南面距长江1.5公里,是一处时代为秦、两汉时期的中小型墓地。为配合三峡工程和迁建的巫山新城区建设,2000年9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在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发掘墓葬15座,主要为竖穴土坑墓,竖穴砖室墓和土洞砖室墓三种形制。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组合,这批墓葬可分为三期六段,是研究峡江地区秦、两汉时期丧葬制度及习俗等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
《南方文物》2005,(2):1-7
一、地理位置及发掘经过 石匣子墓地位于重庆市忠县老县城东北约3.4公里处,行政区划属忠县忠州镇郑公村,西南紧邻崖脚(半边街)墓地,东部与周家院子为邻,东南临长江.测量基点(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08度3分4秒,北纬30度18分35秒,海拔高度为155~175米,面积八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一、地理位置及发掘经过 石匣子墓地位于重庆市忠县老县城东北约3.4公里处,行政区划属忠县忠州镇郑公村,西南紧邻崖脚(半边街)墓地,东部与周家院子为邻,东南临长江。测量基点(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08度3分4秒,北纬30度18分35秒,海拔高度为155—175米,面积八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基建,2008年7月至8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涪陵区文物管理所对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荔枝街道兴华中路的宝顶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汉墓3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岩坑墓,出土陶、铜器以及半两钱、五铢钱等,推断墓葬年代应为汉武帝时期以后。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冬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等单位发掘重庆市开州区龙家坝墓地,清理了1座保存较好的带把刀形砖室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酱色釉陶,为研究峡江地区两汉时期埋葬制度增添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5月,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位于重庆市合川区的观山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座,其中宋代石室墓5座,4座为单室墓,1座为双室墓。出土了铜镜、瓷罐、瓷碗、瓷洗、瓷盏、墓志等。该墓地应为宋代家族墓地,出土石墓志为合川地区首次发现,为宋墓及瓷器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沱墓地是重庆库区一处重要的东周至六朝时期的墓地,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马沱村(图一)。2001年9~12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受重庆市文化局委托,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马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墓地为一相对独立的台地,东、南、西三面为断崖,海拔150米。向南俯瞰长江,向北则为相对较缓的山坡地。M12位于墓地的东南部,在发掘工作开始前即被盗,盗洞内出土釉陶器及青铜器残片等。我们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并将其编号为O1YSMM12(下文简称M12)。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12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开口于表土层下,墓口距地…  相似文献   

13.
巫山土城坡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旧县城原巫峡镇巫山中学校园内,2004年8—12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共布5&#215;5米探方92个,发掘面积2576平方米(包括扩方面积)。清理战国时期到东汉时期墓葬77座,晋代至清代墓葬9座,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本简报选择从战国到东汉时期保存比较好、内涵相对丰富典型的10座墓葬,进行归纳介绍。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21,(4)
本文分析近年在福建省光泽县走马岭遗址出土的牙璋等8件玉器,指出它们分属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后段、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制作年代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是中原地区及甘青地区与辽西地区的作品。其中牙璋的制作年代最晚,在公元前1560~前1530年。它们可能是从以牙璋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中原核心地区传播出来的,在走马岭遗址的埋藏年代在公元前1530年之后至商末之前的商时期。走马岭牙璋等玉器的发现,显示福建沿海地区与二里头文化相同的遗存应是通过福建西北部到达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并且可能是商汤灭夏之后的夏遗民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高磊  范鹏 《四川文物》2023,(4):45-54
为配合綦江北互通建设工程,2020年4—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重庆市綦江区文物管理所对重庆市綦江区对门嘴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宋代至元代石室墓4座,其中单室墓1座,双室墓3座,出土有瓷碗、瓷灯盏、瓷盏、瓷罐、瓷碟、瓷盘、陶碗、陶罐等遗物。4座墓葬的形制结构、石刻内容和雕刻风格等反映了川东地区宋代石室墓的一些共性特征,墓葬出土器物为研究当时綦江地区的丧葬习俗、雕刻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市政工程建设,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的黄泥塝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汉墓2座、明墓3座。汉墓为东汉石室墓,出土器物共88件,其中铜镜、陶车的发现对于研究两汉制镜工艺、车制、交通工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掘为汉代丧葬制度、汉墓的区域类型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潼南县明代纪年墓葬 2005年,重庆潼南县在崇龛镇白沙村梁家嘴发现一处明代纪年墓葬群.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清理发掘.梁家嘴墓地共计墓葬十座,出土文物二十四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有藻井顶式雕刻、纪年题记及买地券等.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7,(3)
2015年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河口村的坪坪上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崖墓6座,有单室和带侧室的两种。这批崖墓的时代主要集中在新莽至东汉早期,少量属于东汉中晚期。其发现为渝西地区汉代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市文物局云阳县文物管理所风箱背墓地在三峡库区建设前隶属重庆云阳双江镇群益村十组,现归属云阳新县城区,位于城区东南侧的长江边。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2′15″、北纬30°55′16″,海拔150-178米(图一)。墓地位于长江北岸二级台地边缘的山包上,当地人称风箱背。山包南面临长江,东面是向下的斜坡,西面和北面是平缓向上的小坡。在坡顶发现四座汉墓,一号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2003年10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在调  相似文献   

20.
大凼子墓群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复兴社区4组,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于2014年、2015年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805平方米,清理汉墓7座、隋墓1座、明墓3座,出土陶器、铜器、瓷器等近百件。此次发掘属三峡工程消落区发掘项目,是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发现的东汉中晚期墓葬分布较为密集,疑似家族墓地。通过对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探讨这一地区东汉时期墓地选择、墓葬排列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人口规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提供重要实物资料,另外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筒形排水管,为汉代墓葬排水系统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