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民族”的概念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是一个颇富争议的问题。与此相关联,“民族主义”也同样是一个复杂而难以界定的概念。由于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生存与发展之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更是有着自身不尽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复杂性。本人拟从“化认同”的特殊视角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复杂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教于关心这一问题的方家与同道。  相似文献   

2.
首先,本文通过对民族主义基本理念和古代中国华夷观、天下观、君臣观等的比较分析,认为近代之前的中国不存在民族主义或传统民族主义,亦即中国的民族主义并非“本民族的”; 其次,本文认为,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表明,虽然民族主义的基础是理性的,但任何民族主义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即使我们提倡“理性民族主义”,也很难避免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 最后,通过考察、分析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本文指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不协调和不能兼容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它在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创建过程中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民族主义便不会有近代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创建,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民族主义在显示其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进步性的同时,也正在日益走向非理性,给人类和现代化事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民族主义的缘起与演变来看近代美国民族主义的历史轨迹,为我们更好地解读美利坚民族的崛起和美国民族主义的持久活力提供有力的注脚,同时也对当代美国的民族主义霸权做出理性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张磊 《民族译丛》2006,(3):67-72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作为后现代批评语境中检视民族现代性进程的文本表述,主要围绕“语音中心主义”展开。从索绪尔语言学的德里达主义批判出发,柄谷创造性地拆解了语音中心主义的逻各斯传统,在“书面语”与“口语”、“外部的”与“内部的”、“外在化”与“内在化”、“历史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意识形态机能”与“自律体系”的二元并置中,以语言民族主义的系谱学考察,打破不证自明的日本现代民族国家想像,完成日本现代民族主义精神结构的深层文化探析。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历史教育如何为救亡图存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朝野关注的重点。战时历史教育逐渐演变为民族主义历史教育,其内容之民族化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讲述中华民族的光荣史迹、讲述中国各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大幅度增加近百年国耻史的篇幅、褒扬中国历史上的先贤先烈及英雄人物、从地理环境讲述中国历史变迁,成为战时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国民政府教育部修订颁布的新历史课程标准体现了实施民族主义历史教育的目标导向,而依据新课标编撰审定的战时历史教科书同样突出了其宣扬民族主义之功能,这些都使民族主义的历史教育得以普遍推行。民族主义历史教育成为主潮之后,历史教育的世界化趋向并未中绝,新历史课标及相关教科书不仅仍然注意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念与国际眼光,至抗战后期,为了矫正狭隘民族主义的偏向,历史教育之世界化趋向还逐渐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6.
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民族”的概念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是一个颇富争议的问题。与此相关联,“民族主义”也同样是一个复杂而难以界定的概念。由于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生存与发展之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更是有着自身不尽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复  相似文献   

7.
多种“范式”并存有益于史学的繁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历史研究中的新“范式”正在成为史学界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问题似由“现代化研究”而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实事求是”思想原则的回归,中国史学界兴起了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比之把“现代化”主要视为社会进化“目标”的西方早期研究,  相似文献   

8.
虽然几经浮沉,学术界却公认英国学派在后冷战时代重新焕发了生机。英国学派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是多方面的。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理论以及跨学科、多学科甚至全学科的学术视野,为展开国际会议史研究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的英国学派开创者——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为超越至今仍然在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令人难以释怀的“国家中心主义”情结提供了有益的镜鉴。英国学派第二代的“旗手”——赫德利·布尔对大国及其作用的考察和分析,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需要学术界更多地从非欧洲、非西方国家的视角来重新阐释与深入思考。英国学派为研究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的同时,也为我们从非西方视角考察作为国际制度的民族主义提供了契机。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在与英国学派的“对话”中,面对“借鉴”与“批判”、“倾听”与“表达”、“他者”与“自我”所编织的种种纠结,中国学术界的探索依旧路途漫漫。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是近几个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同时并存且不断发展的两大历史潮流。但现有的研究都是分割进行的,极少有人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与现代化之间的重合、互动和相斥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希望对现代化理论研究能起抛砖引玉和拾遗补厥作用。文中舛误之处,敬祈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素养’的世代相传的自豪感已经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民族主义’,这在将来很可能会胜过那发生在欧洲的单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是极具见地的。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它影响着近代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研究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沈文泰 《神州》2013,(17):49-50
回顾中国近代走过的历史,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中国近代走过的历史,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通常把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区分为公民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并把法国民族主义作为前者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对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理论的界定只适用于近代前期(1789—1870年),而在近代后期(1870—1914年),法国则经历了一个从公民民族主义向族裔民族主义过渡的理论蜕变过程。在这一蜕变过程中,“我”族裔与“非我”族裔的对立逐渐成为近代法国内政、外交的主题之一,最终导致法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主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民族主义演绎曾被概括为"步步高涨的50年"。以欧美学者为主,他们不仅致力于民族主义理论的基础研究,以解释、辨析、厘定相关概念,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等角度考察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而且关注具体语境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性运作、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运动,既从西方历史背景论述有关结论,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进行论析。既有研究虽对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观念的确立、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有详细论述,但从思想史上关照民族主义,真正在民族主义发生、发展和演进的语境中解读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内在关联,尚有很大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某些复杂的历史问题研究得越多,其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性也往往越大。关于近代反满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就是如此。倘若我们既不是削足适履式地以时过境迁之后的当代民族政策为坐标,将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思想对号入座,又不是对暴力革命深怀偏见,而是先正视满汉矛盾严重阻碍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这一客观历史实际,然后具体分析其是非与得失,那么,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必然性与整体上的历史合理性是无庸置疑的。如所周知,自满族八旗劲旅如汤沃雪直取明朝皇权而入主…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大部分英文作品都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从他博士论文所表现的主旨看,从他对"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诠释看,从他中西文化观前后期的演变看,从他在英文语境中与西方汉学家的对话看,他在英文作品里倾注的核心主题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的这一历史观既表现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怀,也反映了他对现代化的基本认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含和复杂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7.
文物展览不仅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的熏陶,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民族主义的教育,而且对现代化建设也很有意义。多办展览也体现了文物工作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18.
略论西安事变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了西安事变的动因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不平凡作用。指出:“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民族主义意识由传统走向现代,以及政治生活中一定程度的民主化,是西安事变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人的觉醒,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并为未来新中国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在2006年初的“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上,大家对“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当代命运,认识上并不一致,甚至存在着根本的对立.有的同志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不存在任何消极的影响,应该给予充分的完全的肯定.也有同志认为,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作用是负面的,以一种狭隘的、闭塞的心态,阻碍甚至抗拒中国融入世界明的历史进程.对于学术讨论会来说,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是一件大好事,只要大家抱着心平气和、相互尊重、共同探求真理的态度,就可以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大大提高会议的质量,这样的会开起来才有味道.[编按]  相似文献   

20.
蔡麒龙 《神州》2012,(27):41-41
1840年之后的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形成。这种民族主义在外交上的体现就是中国民族主义外交。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所表达的外交诉求,五卅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为了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和废除外国租界,不断地与帝国主义列强作斗争,都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的范畴。笔者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外交源流、主要表现、历史影响三个方面浅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