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玲 《旅游纵览》2013,(1):26-27
本文通过对太原永祚寺现存全国唯一的明代牡丹、最古老的寺院牡丹"紫霞仙"的生长情况、养护管理及由其衍生的"双塔牡丹艺术节"旅游品牌的阐述,来探讨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好古牡丹资源,使其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牡丹,国花,是我国最具特色的花卉之一,"菏泽牡丹甲天下"是对菏泽牡丹的赞美。由于其具有的美丽外观和传说,成就了源远流长、内涵复杂的牡丹文化,牡丹的文化涵义具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学的和艺术等多元特征[1]。本文对菏泽牡丹旅游产品设计的资源基础、牡丹旅游产品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六条牡丹旅游产品设计原则,设计出了六大类旅游产品,旨在促进菏泽牡丹旅游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晚明时期的亳州是牡丹种植与赏玩的中心,这一时期关于牡丹的集大成之作是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略考书中人物约有54位,包含了焦竑、袁宏道等名士,也有不少园丁花户。因此,这本牡丹谱勾勒了晚明亳州的"牡丹交往圈",从中可以发现牡丹在亳州社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粘合作用,它不仅维系了士人的关系网络,而且使得下层百姓也能与地方士人进行相应的交往活动。《亳州牡丹史》所体现的这种"社会史"价值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阶层感",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物"去构筑与往昔先人的联系,由此保持这种文化资本带来的社交网络,同时需要通过撰写诸如《亳州牡丹史》这样的著述来与下层民众所"区隔"。在这一背景下,关于"自然之物"的花谱也就不那么"自然"了,它们其实是士人彰显"文化权力"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牡丹竞选国花记谢晓勤,赵慎珠我国有国旗、国徽、国歌,可是,还没有国花。国花评选,众所瞩目。前不久传来消息,牡丹以其色、其香、其姿、其品、真韵皆出百花之右而受到国人青睐,荣膺国花已成定局。为了了解牡丹竞选国花的情况,我们特赴牡丹之城洛阳采访。牡丹为国花...  相似文献   

5.
刘作忠 《文史春秋》2002,(11):42-45
20世纪上半叶,群芳争妍的汉剧舞台上曾有不少旦角演员以牡丹为其艺名,如“花牡丹”、“绿牡丹”、“新牡丹”、“玲牡丹”等,众多“牡丹”中,又以“牡丹花”为群芳之冠。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每年4月5日前后至5月5日前后对洛阳来说这是个盛大的集会。周恩来总理在洛阳曾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4,(4):I0009-I0009
<正>中国画家常常迷失在牡丹的"富贵"象征里,把牡丹画得妖艳而俗。熊广琴画牡丹恰恰相反,不要艳而俗.甚至不要艳而不俗。而是追求更具人格象征意味、更富精神性的东西。在画法上,她有时弱化花朵的刻画.强化枝叶的描绘,努力透过枝叶与花朵的生动姿致,表现花卉本身的生态自然之美,也传达一种散淡优雅的神情;有时着意刻画牡丹花之"淡":在颜色的显隐之间.欲退未退之际,显示一种平淡朴素的气质.暗示一种別样的情怀。有时又借物喻人,通过诗词题跋引发观者的联想,如《横幅牡丹》题:"玉容谁得顾,无风自婀娜。品性谁人识,大美自不言,何劳丹青手,真态自鲜妍,晨露彩云里,暮宿烟霭中,春荣秋亦谢.  相似文献   

8.
牡丹向来被称为"花中之王",而画家的《风中牡丹》却少了王者的霸气,平添了许多柔美和健挺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陈钧 《神州》2011,(7):58-61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她国色天香,大红大绿,"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人们对牡丹的审美观上,寄托和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度的自尊自信精神。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桂琴,就类似国色天香的牡丹,以她高度的自尊自信精神,为繁荣发展中国通俗文学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4,(1):I0009-I0009
大凡宫廷,民间画师皆喜绘牡丹,大凡文人画家更喜绘梅兰竹菊或只绘墨牡丹。概各取其寓意.求其贵贱雅俗之别而已。然彩色牡丹未必不高雅.墨牡丹未必无俗态.其不同.全在画人技道修为耳。若乏精纯之技、旷达之心胸、高清之趣味.万不能得牡丹之庄正.典雅之美。当其落笔之际.凡位置形色、笔墨.气息.皆透显其品格。广琴擅画牡丹.无论墨者彩者.俱能得其雅趣。此一组墨牡丹.乃洛阳写生.素朴自然.娴静绰约.可谓得乎道.进乎技.入乎雅者。  相似文献   

11.
梁宗文 《丝绸之路》2009,(12):59-61
牡丹因其姿态雍容、色彩富丽、气味清香而被誉为“花中之王”。人们只知洛阳、菏泽、彭城牡丹之盛名,却不知道西北亦有牡丹王国的一支奇葩——陇西牡丹。陇西牡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本文运用文献史料,对陇西牡丹产业的发展与开发进行论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12.
黄海霞 《神州》2011,(25):56-60
一次,在著名书法家张瑞龄的书画院参观时,我看到了一幅绿色的牡丹图,当时冲击我眼球的是画图的色彩和牡丹跳脱出"墙"的娇艳,那种绿,像初春的柳芽;那般翠,却翠得清透艳丽,令人心醉。那花中之王,一朵朵层层翻卷怒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7,(6)
1983年,吉林榆树大坡古城曾出土一面金代花果纹镜;辽宁省博物馆也收藏有纹饰相同的一面经考证,该铜镜上的果实纹样为荔枝,花卉最可能为牡丹,建议命名为"荔枝牡丹纹镜",或用欧阳修文中典故名为"花果双绝镜"该铜镜象征了爵禄、富贵、和合,寓意吉祥。其中辽博所藏的一面边缘有"西京官"刻款,应为金代的文化中心西京铸造,体现了中原汉文化对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军 《世界》2003,(5):23-24
菏泽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黄河冲击平原,是闻名遐迩的牡丹之乡。菏泽牡丹花大、色艳、香浓,堪称牡丹之珍品,菏泽牡丹名园也着实多多,独具特色,各领风骚,令世人仰慕。目前牡丹的观赏,主要集中在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和天香公园。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大型画展上,刚好见到了画家高佩兰。"有近半年的时间听不到你的声音?见不到你的人影了?一定又有新的突破吧?"我问她。"2003年10月,我应天津崇德画苑的邀请参加国际民俗艺术节,一幅《盛世天香》牡丹画被一位领导看中,邀我到'国谊宾馆'作画,所画的四幅牡丹画都被收藏了。后来,又被中央军委直属局邀请作画,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切接见了我。近日,正在忙于作画,将携带100余幅牡丹画赴美国洛杉机举办'中国洛阳牡丹画展'"。高佩兰不紧不慢地说着。我心中暗暗佩服着这位孜孜不倦的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4,(1)
<正>求其贵贱雅俗之别而已。然彩色牡丹未必不高雅,墨牡丹未必无俗态,其不同,全在画人技道修为耳。若乏精纯之技、旷达之心胸、高清之趣味,万不能得牡丹之庄正、典雅之美。当其落笔之际,凡位置形色、笔墨、气息,皆透显其品格。广琴擅画牡丹,无论墨者彩者,俱能得其雅趣。此一组墨牡丹,乃洛阳写生,素朴自然、娴静绰约,可谓得乎道,进乎技,入乎雅者。  相似文献   

17.
张莹 《收藏家》2016,(8):65-72
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纹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最晚不过唐代中晚期。《群芳谱》载:"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牡丹兴盛,牡丹纹才开始出现在陶瓷装饰上。1983年,江苏常州出土了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为迄今为止最早的牡丹纹瓷器。此时,陶瓷牡丹纹的装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牡丹社之役事发后,沈葆桢奉命巡台,提出"开山抚番"。沈葆桢治台期间的抚番思想由"民番皆赤子"、"怀以柔德"、"恩威咸宜"三部分组成。其中,"民番皆赤子"是其抚番思想的核心;"怀以柔德"是其抚番思想的基本方针;"恩威咸宜"是其抚番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沈葆桢在台湾时期的抚番思想既受到传统处理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其早年的戎马经历和对时局的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19.
河州牡丹情     
初夏 ,正是河州牡丹盛开的季节。从雄伟的积石关外到滚滚的大夏河畔 ,从巍峨的太子山下到奔腾的黄河之滨 ,从农家院落到机关大院 ,一丛丛一簇簇姹紫嫣红、流芳溢彩的牡丹 ,含笑迎宾 ,颔首接客。于是 ,一年一度以牡丹为主的一系列活动 ,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机关、学校的牡丹园圃人来人往 ,或写生花间 ,即兴赋诗 ;或弄姿留影 ,与花共舞。农村凡有牡丹人家 ,门户大开 ,任左邻右舍的牡丹好家前来观赏游览 ;主人则邀请客人或品茶于树下 ,或猜拳于花丛 ,谓之“浪牡丹”。自治州首府临夏市区的八坊回族群众 ,还用清香鲜美的牡丹花瓣烹调“牡丹羹”、…  相似文献   

20.
宋代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牡丹专家。北宋天圣年间,他在洛阳任留守推官四年,后又多次来洛阳,深为洛阳牡丹所吸引,所陶醉。他喜爱牡丹,赞美牡丹,还精心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他在该书中把著名的洛阳牡丹品种、发展状况、栽培技术、风土民情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记述,为“洛阳牡丹甲天下”美名的传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研究历史上的洛阳牡丹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