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戈 《江淮文史》2008,(4):166-172
包拯是北宋一代名臣,他所享有的崇高历史盛誉,是罕有伦比的。他长期生活在民间,即使是从政之后,也多年在地方任职,对于人民的疾苦,对于人民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决定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他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儒家理论中的民本思想结合起来,对民本思想作出解释,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观点,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徭薄赋,整顿吏治,  相似文献   

2.
论包拯的职官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针对北宋仁宗朝所出现的官吏人数不断膨胀、财政支出不断增加所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和积贫积弱之忧,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并从具体的官吏选拔、任用、考课、升降和致仕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振兴朝纲的建议和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官管理思想.尽管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包拯的职官管理思想带有一些封建忠君报国和维护北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成分,但如果剔除其封建糟粕,就其思想的形成而言,在今天仍具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初,以范仲淹为代表推行的“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中期改革潮流的序幕。一代名臣包拯正是在“庆历新政”推行的这一年进入了北宋中央统治集团。他虽然没有与范仲淹等人建立直接的联系;但在很多敏感的政治问题上,是与新政派取得了同一认识的。包拯虽然没有提出过整套的改革方案,但他是一位政治上的实干  相似文献   

4.
一、乾隆时期的经济条件及弘历的基本经济政策思想清代自入关后到灭亡,最为富足的时期,莫过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实际上作为盛世,到乾隆朝才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政治局面稳定,军事力量强大,文化发达,典章制度完备,而最为明显的还是经  相似文献   

5.
其实的包拯     
若评选“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包拯恐怕稳居第一。包拯出生于999年,逝于1062年,享年63岁。 回顾包拯一生,他是一位很不错的领导干部。但实事求是地说,传说中的包拯泡沫太多。把泡沫去掉,还原真实的包拯,会令一些人失望。  相似文献   

6.
包拯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楚申包胥之后。(《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曾祖母,追封荥阳郡太夫人;祖父士通,赠太子太傅;祖母宣氏,赠冯翊郡太夫人;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赠太保;母张氏,赠□阳郡太夫人。世系如下:  相似文献   

7.
其实的包拯     
若评选“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包拯恐怕稳居第一。包拯出生于999年,逝于1062年,享年63岁。 回顾包拯一生,他是一位很不错的领导干部。但实事求是地说,传说中的包拯泡沫太多。把泡沫去掉,还原真实的包拯,会令一些人失望。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包拯     
<正>若评选"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包拯恐怕稳居第一。包拯出生于999年,逝于1062年,享年63岁。回顾包拯一生,他是一位很不错的领导干部。但实事求是地说,传说中的包拯泡沫太多。把泡沫去掉,还原真实的包拯,会令一些人失望。首先包拯一不黑面二不高大,是个不到一米六的白面书生。人们将此说成黑脸是突出他的铁面无私,因为铁是黑的。为此还编出一个传说,说他本是文曲星下凡,投胎时匆匆忙忙,与武曲星狄青将  相似文献   

9.
10.
试论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夫在领导内蒙古及全国牧区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牧区经济思想、成功的牧区工作经验。牧区民主改革是发展牧区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根据牧区的地区、民族、经济特点,制定发展牧区经济的各项政策;始终把发展和民生做为变革牧区生产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禁止开荒、保护生态、防沙治沙列为牧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民族贸易、卫生、教育、文化事业做为发展牧区经济的重要举措。上述五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略论包拯反腐败杨国宜包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人、其事日积月累,形成了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影响巨大、意义深刻的包公文化。直到今天,包公现象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历史上的包拯,可贵之处甚多,反腐败就是其中之一。一、包拯笔下的腐败现象根据《包拯集编年校...  相似文献   

12.
包拯,字希仁,谥号孝肃,世称包公,是我国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清官。他曾任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等显要职务,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爱国爱民,对世人影响很大,被誉为“包青天”。然而,文博考古界对其有关文物却很少系统地整理与研究,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本文仅就有关包拯的各类碑刻,粗略地加以考述,疏漏及不当之处,尚望学界同仁教正。历代关于包拯的碑刻为数不少,但大多为金石著作所缺载,这些碑刻有的流传至今,十分珍贵;有的已经失落或废毁,近年又经有关部门复刻重立。其大致情况如下:一、诗文碑刻包拯的诗文碑刻,有《诗》碑和《家训》碑,共两通。1、《诗》碑。包拯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一首题壁诗,即《书端州郡斋壁》。其诗  相似文献   

13.
唐朝的李元紘和北宋的包拯都是封建时代的清官,他们的事迹也颇有相似之处。但包拯的廉正名声几乎妇孺皆知,而对李元紘则知之者甚少。这是因为包拯的事迹,通过小说戏曲的穿凿附会,在民间广为传播,而李元紘的事迹仅有正史记载,没有通俗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4.
包拯与肇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肇庆社会仍然是落后荒凉之地。宋代肇庆一度是中央政府流放有罪官员的重要场所。但这些官员被流放南下,往往都是身兼官位的,这就为他们在肇庆地区施展改造社会的才能提供了条件。他们在肇庆地区的工作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拯就是其中较名的一位。  相似文献   

15.
中唐时期的财政经济改革,广开财源,加强了对财经工作的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财经纪律和制度,对惩治贪赃枉法和偷税漏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中唐以后的政治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经济保证。但是,唐代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则使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历史证明,任何财政经济改革都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保证,政治腐败是永远解决不了财政经济危机的。  相似文献   

16.
包拯,北宋著名的官僚。千百年来,他以仗义为民请命、与民伸冤除害闻名于世,因而受到百姓持久不息的爱戴与敬仰。有关他的事迹在民间口碑相传,世代不衰,并敷衍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14,(2):94-94
传统戏中,包公经常被称为“包相爷”,其实包拯从来都没有做过宰相。  相似文献   

18.
近千年来,在戏剧、小说和人们的口头传说中,包拯被塑造成为一个铁面无私、爱民如子的清官,是一个被人们神化了的人物。人们这样热爱和尊敬包拯不是偶然的。据旧文献记载,包拯的的确确是封建时代的一个清官,他曾经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在积弱积贫最为严重的宋仁宗执政时期,包拯也和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分子一样,针对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改良主张,以求改变当时积弱积贫的形势,达到富国强兵。包拯的改良主张,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巩固赵家王朝的统治,但是在客观上,“富国强兵”又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是有实际意义的。包拯所提出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和范仲淹所提出的十大改革项目的基本内容相同,又和稍后于他的王安石的变法内容有许多相同之点和若干联系。于此也可证明,包拯是那个时代士大夫改革声波中的一员。可惜的是,包拯在这些方面的业迹还很少见之于介绍。在这里,笔者拟就包拯的时代和生平,包拯的政治、军事主张,包拯的经济改良措  相似文献   

19.
包拯长得其实并不黑。1037年春天,安徽天长县官道上,出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白面书生。他一袭长衫、几件行李,谁也想不到,这就是新上任的县令包拯。此时,包拯39岁。老大不小的年纪,却是第一次入仕。距离他本人即将获得的著名"青天"称号并不遥远,但距离他当上开封市长、名副其实的"开封有个包青天",却还有20年。  相似文献   

20.
重农抑商是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个原则的最早提出者是商鞅。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抑商的前提是重农,确定以农业为立国基础的"农本论";"事本"还须"抑末",提出"轻金重粟论"。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粮食储备,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虽然变法在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但总的来看应是瑜暇互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