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故学者余嘉锡、夏承焘等曾认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是明代人的伪托。之后,有关“《满江红》是否岳飞所写”的争议曾入学林出版社的《中国文化之谜》。又据衢州市文化人李庄临、祝龙光等人编纂的《郎峰佚文待考录》知悉,衢州江山《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内发现有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赠江山籍宋代正议大夫祝允哲的一首《满江红》:  相似文献   

2.
我是河南省安阳市人。岳飞的家在相距只有20多里的汤阴县,我们是老乡。当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读《岳飞传》,书上描写金兵是野蛮人,到处杀人放火。学校教唱岳飞的《满江红》,其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句,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是全盘接受了这些思想的,对金人非常憎恨。近十多年来,接触金和宋的各种资料后,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原有认识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我国万民敬仰、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他文武兼资,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所写“札、奏、檄、表”等文字,其文采堪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媲美;又兼工诗词。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岳飞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尤其是在国难当头时,无数仁人志士以岳飞为楷模,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吟诵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感人诗作《满江红》,其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意境犹为壮烈,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同样饱含着一种激昂之气。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除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外,也同时说明了当时贺兰山下  相似文献   

5.
张延和 《文献》2022,(6):157-179+2
《精忠录》是明朝人编纂的有关岳飞事迹、著述,和身后历朝褒典、凭吊诗文的纪念集,是岳飞祭祀史、事迹编纂史及其爱国精神弘扬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早前在国内和日本仅发现了该书的后期版本,初刻本的发现有助于我们厘清该书的编纂和流传过程。《精忠录》由河南汤阴县教谕袁纯初编于明景泰、天顺年间,编成后未刊刻。成化五年由汤阴知县尚玑在初编本基础上增补后初次刊刻,其中所载岳飞《满江红》词是在纸本文献中首次出现。该本此后历经多次递编重刊,在杭州府官员主持下先后产生成化八年后刻本、弘治十四年刻本和正德五年刻本三个刻本,弘治十四年刻本流入朝鲜后产生宣祖印本、肃宗印本和英祖印本三个铜活字印本。《精忠录》后期版本所见版刻插图等亦有较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长明 《史学月刊》2007,(11):134-136
剑虹(1875~1926),云南大理人。原名李夔羲,号剑虹。1904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音乐学院就读。1907年入同盟会。同时期写有《滇声歌》、《云南大纪念歌》等学堂乐歌,分别发表于《云南》1907年12月31日第11号、1907年2月13日第4号,其论著《论国民之责任》,发表于《云南》1907年7月20日第7号。他曾为岳飞的《满江红》谱曲,其爱国之情凝结于曲调之间,影响广泛。剑虹1908年回国,在昆明省垣各校任音乐教员。1909年出版音乐理论书籍《乐典》,此后在军政界就职。剑虹编著的《雪耻唱歌集》,1928年由革命军事新闻社出版,于右任为其题词:“音乐之道感人深矣…  相似文献   

7.
我国邮政于1996年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西夏陵。古代帝王陵墓登上了“国家名片”。西夏陵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这是我国邮政继黄帝陵之后第二次发行的帝王陵墓邮票。人所共知,黄帝乃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西夏陵埋葬的却实实在在是八九百年以前西夏国的诸帝王。西夏陵究竟是哪些帝王的陵墓Z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说到贺兰山,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我国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一首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国人谁不知道岳飞?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鄂武穆王岳公真赞(并序)》载,岳飞是被杨沂中诱捕至大理寺狱的。但此记载可疑。南宋初年诸将地位有差,关系有素疏,且未见到有关岳飞与杨沂中交往的记载,岳、杨关系疏远,不可能结为兄弟。岳飞入狱前一直在临安,没有去庐山,与诱捕故事情节不合。同时,在叙述岳、杨会面场景及《真赞》全文编排等方面也疑窦频出,令人生疑。更重要的是,记载杨沂中诱捕岳飞的史料,基本是孤证,来源于传说,在史源上也是有问题的。因此,诱捕一说,大有疑问,不可信。  相似文献   

9.
一、岳飞成才前提 岳飞出生于贫寒农家,家风很正,岳飞家史记载,岳飞的祖辈曾是大户人家。《岳飞家史考》第一册载,岳飞上第四代的岳涣为“宋令史”,前第八代为“铜台节度使”,前第九代为“博州节度使”。岳飞的父母及外公等亲人很重视家庭教育。史料记载:(岳飞)从他能够参加劳动之日起,白天经常到野地里拾柴捞草,  相似文献   

10.
朱家缙撰文介绍了宋高宗赵构的《付岳飞敕书》和《赐岳飞批答》,这两件手帖不但手法艺术价值很高,也具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62年我给《长春日报》写过一篇“黄龙痛饮”的短文,内容很简单,除引用这个成语的出处《金陀粹编》外,就是把流行的两种不同说法,做了分析,前一种是李汉魂的《岳武穆年谱》,认为岳飞因徽钦二帝在黄龙府,他打算直捣黄龙,迎还二帝,拿痛饮来激励将士;后一种是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认为岳飞可能错误地把燕京城当作今天吉林农安的黄龙府,理由是岳飞早年从军参加征辽,曾到过燕京城下。我是同意前一说的。可是发表时,不知怎么把题目换作“岳飞到过黄龙府没有?”弄得驴唇不对马嘴,叫我啼笑  相似文献   

12.
贿赂,古时称为“赇”,意为私赠财物有托于人。由此可见,贿赂之行古已有之。对此,《汉书·刑法志》和《隋书·刑法志》亦有记载。然而,我国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祸害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唐柳宗元就说过:“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南宋岳飞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古人更想出了许多保廉拒贿的方法。据笔者读史所得,有以下种种。  相似文献   

13.
刘超 《安徽史学》2015,(2):72-78
1935年,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以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丑诋岳飞,推崇秦桧"为由而责令修改;有人以此控告商务印书馆与吕思勉,法院决定不起诉。《白话本国史》中的岳飞叙述,不利于在民族危机中激发民族意识来抵抗日本侵略;但其中反军阀思想,有利于国民党加强中央权力,又为南京政府所需要。该案的处理方式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对民族英雄叙述的尺度:尊崇岳飞为民族英雄,突出其反抗外族侵略的一面,希望借助其抗金形象来振发国民志气;同时把岳飞叙述限制于抗金事迹中,弱化其武将身份,警惕其对军阀政治的影响,以加强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4.
岳飞(1103-1142)诗《过张溪赠张完》,载于岳氏宗谱。此诗写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诗曰“无心买酒谒青春,照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赢马访高人”。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岳飞登门拜访其在世友人张完(卒于1102)时所作。但实际是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 如《岳飞在宜兴》一文中云“岳飞率军张渚镇,与名士张完(字大年,人称安国公)友好,亲密往还,诗赠张完”。又今新编《张渚镇志》,亦认为张完即张安国,故把大年之作冠以题曰“安国公诗 宋·张完”,其实张完、张安国、张大年并非一人,且非同辈。尤其是张安国、张完卒时岳飞尚未出生。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4,(3)
<正>《精忠录》辑录岳飞生平史实与著述、历代朝廷褒典与文人赋咏等,是岳飞史事与岳飞故事流传过程中一部重要的资料选编。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中多见学者论及藏于海外的李氏朝鲜铜活字印本,或许因为此书国内不容易看到,因此,学术界涉及《精忠录》的相关论述多语焉不详。事实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各藏一部李氏朝鲜本《精忠录》,由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域外刊印本,所以,似乎少为学者所知;而且,还有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宣扬民族正气,提高民族自尊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汤阴县在岳飞庙举办了《岳飞史迹陈列暨现代名人歌咏岳飞诗词书画展览》。剪彩仪式于岳飞遇难八百四十一周年(1142年——1983年)的纪念日——一月二十七日举行。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欧阳道力、河南省地方志总编辑室主任李之放、安阳地委副书记葛纪谦、汤阴县委书记贺维民等同志出席了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17.
提起金兀术,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岳飞的手下败将,专横自负的金朝将领。这个形象的塑造,主要归功于清人钱彩的《说岳全传》和今人刘兰芳讲的《岳飞传》。事实上,《说岳全传》只是历史小说,虽然依托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很多故事情节来自虚构,因此,我们从小说中认识的金兀术和历史上真实的金兀术有很大的出入。  相似文献   

18.
沈淦 《文史天地》2011,(3):52-54
本文为张俊而叹惜,读者意下如何?杭州市的西子湖畔,岳飞墓前跪着四个铁人,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卨(音"莫奇谢")、张俊,正是他们几个合谋害死了岳飞。这四个人当中,以张俊的人生轨迹变化最大,值得评说一番。张俊是与岳飞、韩世忠并列的南宋中兴名将,确确实实是个名将。《宋史·张俊传》称:  相似文献   

19.
提到岳飞,人们常会想到岳母刺字,但《宋史》及岳飞之孙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都不曾提到这一故事,也没有比较有力的证据显示出身农家、1136年(绍兴六年)病逝于鄂州的岳母姚氏的确通晓文义,因此这桩佳话有可能只是后人的虚构。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无意间看到明刊《朱仙镇岳庙集》的卷首有一幅岳飞画像,与以前见过的岳飞画像都不相同,觉得有些奇怪。后来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查阅了一些资料,方知这幅画像大有来头:它的原始底本竟然出自南宋秘府,应是当时宫廷画家奉命绘制并经朝廷认可的岳飞标准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