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当光绪帝离开颐和园返回宫中时,颐和园内出现了重大事件,这就是慈禧太后决定回西苑。  相似文献   

2.
从档案中可以看到,慈禧太后对光绪帝身边太监的审讯似乎是在训政以后10多天才进行的,对光绪帝的监禁则更晚。因此,以下的叙说,主要是抄录有关档案,以纠正私家述中没有根据的种种描写。  相似文献   

3.
4.
茅海建 《清史研究》2020,117(1):1-24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授中谈到了"洪水说",即四千年前世界全陷于洪水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从夏禹开始;谈到了"地顶说",即昆仑为地顶,在洪水期间保留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昆仑有"四大金龙池",是额尔齐斯河、阿姆河、印度河、黄河的源头,由此形成了繁荣的亚洲文明。这些奇特的学说究竟有什么政治目的?本文认定,《康子内外篇·地势篇》涉及到"地顶说",但已发展成为"地势说",是康有为在戊戌之后的思想。本文说明,康有为弟子徐勤、刘桢麟、梁启超政论文中的"地运说",即人类文明从印度发生,向西传播到欧洲和美洲,将通过东西两条路线(俄国西伯利亚、美洲经日本)传到中国,才是"洪水说""地顶说"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8月10日至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省级重点学科承办,《四川大学学报》杂志社、四川师范  相似文献   

6.
《攀登》2021,40(1)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优化重点内容设置,拓展阵地创新形式,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谁来宣讲、宣讲什么、如何宣讲、如何保障的问题,从而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相似文献   

7.
王晖 《史学集刊》2017,(1):39-47
"县(縣)"的本义是把人头悬挂在树上,引申为一切物体的悬挂。春秋时期晋楚齐等诸侯国出现的"县",其实是一些诸侯大国处理一些新征服土地的方式,不再把它们分封给子弟或功臣作为领地采邑,而是直接掌控在公室之下,并派大夫直接管理,所用的名词就是"县",意思正是直接"悬挂"在君主之下的行政区划组织,其性质是直辖性的都邑。这与"县"的本义是密切相关的。西周金文免簠、元年师簋中的"郑還"、"丰還"之"還"应是"县"的通假字,也是指周王室几个屈指可数的未分封出去的并由周王室直接掌控的直辖性质的都邑,由周王朝直接派人管理的直辖城邑。从性质上说,这种"還(县)"和春秋以及战国以后的"县"基本是相同的。西周春秋时的"县(縣)"及其假借字"還""寰"相当于明清时的"直隶"和今之"直辖"。  相似文献   

8.
王明伟 《史学集刊》2008,1(3):37-41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以陆羯南为代表的日本民间国粹主义者,反对明治政府的脱亚入欧政策,主张建立中日联盟,以东方国际体系来对抗西方国际体系.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为契机,陆羯南积极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展开工作,对戊戌变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维 《近代史研究》2005,(4):213-232
最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教授的论文集《戊戌变法史事考》(以下简称《史事考》)。我对于戊戌变法史只略知皮毛,当然不能对书中的诸多学术观点妄加评论,但另一方面,我作为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拜读之后,确也产生了不少联想———想到了近些年所看到的一些来稿和论著。故此文只能算是一篇读后感。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研究园地中,戊戌变法绝对说不上是处女地。远的不说,近五六十年来,先是作为“三大革命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是作为近代化“四个阶梯”的一级,被众多专家反复耕耘,只是这几年似乎有些冷。我…  相似文献   

10.
论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领袖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因为他对主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有决定性影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变法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法,并使变法围绕开制度局这一改变专制政体的政治改革开展下去,从而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具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  相似文献   

11.
茅海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1,(3):221-311,0,3,394,395
本文詳細敍述了張之洞與陳寶箴自光緒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誼,説明陳寶箴是張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屬和政治盟友,且在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想上大體一致。張之洞對《湘學報》及湖南維新運動的干預,陳寶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兩人共同上奏了廢八股的科舉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爲學説之意。陳寶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爲將《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並在變法最關鍵時刻提議召張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實彈章,慈禧太后誤以爲陳寶箴曾保舉康有爲而將之革職,張之洞根據陳寶箴的請求,保全了長沙試辦的保衛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戊戌变法时清廷中央到地方行省权臣对变法所持态度的分析,可得出“戊戌变法时保守势力并非很强大”的结论,对“保守势力的强大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对民族富强(外在历史价值)和人性圆满(内在人生意义)的追求,早期康有为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传统政治中的君主专制制度诸多弊端。康氏认为,由于以壅塞与自私为基本特征,以因循与愚民为基本国策,君主专制制度既违背了万物日新的宇宙运动规律和因时制宜的人类历史运动规律,不能适应近代世界的生存环境,又和使人民得所的人(仁)道精神相悖,具有非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证,戊戌政变,袁世凯没有八月初四日在北京告密的必要与条件,徐世昌初四日告密说没有根据.奕劻亦非接受袁世凯告密之人,荣禄才是告密的最佳人选.袁世凯并未党附维新派,光绪帝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远早于维新党人,而保全光绪帝,是袁世凯保全自己的必然选择.袁世凯日后的飞黄腾达,并非慈禧太后对其告密的奖赏.  相似文献   

16.
戊戌期间梁启超对中国积贫积弱缘由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戊戌期间形成的一整套变法方案,源于其对于中国积贫积弱缘由的精深见解。通过认真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通过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反思,通过对清末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进行剖析,他认为:中国之弱“远者在数千百年以前,近者在数十年之内”。几千年的专制王权造成的国民劣根性,为所谓远者;缺乏中西会通的人才,为所谓近者。只有通过维新变法,才能从根本上将上述弊端革除,使中国能够迅速“雄冠于地球”,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17.
茅海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99-339,396,397
本文根據"張之洞檔案"中的若干機密文件,揭開戊戌前後諸政事的內幕:劉坤一查辦張之洞被彈劾案,容閎、李提摩太、劉鶚在戊戌前後的表現,張之洞與李鴻藻的關係,岳州自開通商口岸,張之洞與日本政界聯手驅逐康有爲出日本,獎勵廣東紳士"報效"逃亡西安的清廷以及廢黜"大阿哥"溥儁等事件。這些雖非重大的政事,但對戊戌前後的清朝政治起到了相當重要或非常微妙的作用。本文分上下篇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