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生 《历史研究》2016,(4):4-27,189,193
汉墓画像系统中,用图像化的语言保存着汉代盛行的阴阳合气、龙虎交媾结精成丹信仰和仪轨;此乃东汉《老子想尔注》以墓室为"炼形之宫"进行死后"太阴炼形"结精不死、《周易参同契》论龙虎交媾之术以求尸解成仙的信仰根据。俨为宫府的墓室里,引导龙虎入室合气的"媒"、承载交媾结精成丹过程的"太一紫房"丹田、鼎器等道教丹家话语符号,均已出现。融会发达的汉易、黄老道及尸解信仰,以易理阐发龙虎交媾丹道理论的《参同契》,堪与此类汉墓画像形成高度互证。判断《参同契》原本和丹田学说在东汉形成,有其时代信仰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北斗祭——对濮阳西水坡45号墓贝塑天文图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濮阳西水坡45号墓天文图之所以被证实,关键在于北斗;如果没有北斗,龙和虎是可以做为其它方面解释的;而一旦有了北斗,则墓室贝塑图象就成了一幅与后世星象传统有紧密联系的天文图(也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天文图),且已成为定论。就中国天文学的产生和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衡量,北斗的地位和作用,实比龙虎更为重要,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殷安妮 《收藏家》2007,(4):37-42
明末以来,上海露香园顾氏以“画绣”之誉震溢海内,其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变的针法对其他传统绣种影响深远,以至于到清代中期以后,顾绣几乎成为江南闺阁丝绣工艺的统称,笔者就所见故宫博物院藏顾氏绣品之特点,浅谈一二。  相似文献   

4.
明定陵地下宫殿孝靖后棺内曾出土两件百子衣,绣样大抵相同。编号 J55:3的一件,为四季暗花罗地,前胸绣二龙戏珠,龙首顶部绣两个“万”字。后背绣衔珠坐龙,一个“寿”字绣在龙首上方。百子之间,则点缀八宝、蝙蝠、山石,又松、竹、梅等各式花卉。衣虽有残损,但仍存小儿九十一。若依绣样中的情节来分,则可别作三十九个画面。百子衣用色丰富,针法复杂,绣工精细,为明代绣品之上乘,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5.
广绣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涛 《岭南文史》2003,(4):37-40
广绣也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列,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名扬中外,是中华民族的一朵艺术奇葩。刺绣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根基,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刺绣历史悠久刺绣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精美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在我国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织丝、从此带来了刺绣工艺生产和发展。王充《论衡》中“刺绣之师,能缝惟裳”。所谓“绣”,文绣,《礼记》记载了只有皇帝服装才能以五色绣之。据说周代以绣文绣区别以葛布与丝帛为材的绣品。“衣以文绣”、“衣必文绣”服饰的文绣之…  相似文献   

6.
广元市博物馆展陈一枚旺苍出土的“青盖”铭龙虎四神禽兽镜,其背面纹饰由龙虎、神兽、禽鸟等动物图案与七言韵语铭文及简单几何纹组合而成,此类纹饰组合极具时代特色,是典型的东汉晚期铜镜。其中龙虎图案采用的高浮雕工艺反映了东汉时期高超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作为纹饰主要组成部分的隶书铭文42字,深刻体现了汉代以孝治天下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7.
曾应枫 《神州民俗》2007,(7):116-117
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在唐代,已有精美的广绣画问世,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一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扬名海外。明末到清代是广绣业的繁荣时期,广绣为清政府赢得大量白银,广绣从民间作坊小批量生产逐渐发展到大批量生产,广绣业成行成市,仅在广州的绣坊、绣庄多达5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  相似文献   

8.
黑虎女神     
虎是丛林中最勇猛的动物.它那美丽的皮毛,矫健的身躯、震山撼岳的威仪,无不令人神往。崇拜虎,或以虑为图腾的部族部落.在整个人类的原始时期相当普遍。虎与狼(犬)是丛林狩猎部族最常见最重要的图腾物。虎崇拜,在北起甘责南抵滇黔的整个横断山区的部落为普遍。在这一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出自古氏羌系之各部族中,即有古代的巴.当代的白、彝、普米、拉袖、纳日及傈僳中一支等部.以虎为图腾,或宗白虎,或祖黑虎。虎之为图腾,在西南诸族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化中,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华夏的龙虎丈化之根,即植于古氏羌龙虎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9.
三川刺绣     
刺绣是三川民间艺术中的绝作之一,有"剁绣""扎绣""盘绣""卧绣"之分。选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上等的彩色丝线,五彩缤纷、配色协调,图案逼真、鲜艳夺目,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了三川土族妇女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民族民间艺术中难得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最近,92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听说大陆弘扬正则绣,非常高兴,欣然写信给吕凤子先生长子、丹阳正则画院名誉院长吕去疾先生,高度赞扬正则绣,信中说;“刺绣,为我国所发明,为女子技艺之一,成为工艺品后,以苏绣湘绣为最著称,惟均依正规画刺成之。乱针绣之问世,乃由吕风子先生创始,其时余掌教育部,遂助吕先生成立正则专科学校,俾能弘扬此一新发明之艺术。最近消息由大陆来,始悉正则绣已得社会之肯定,可知真正之美,为人所共赏。……” 吕凤子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著名书画家,1912年在家乡江苏省丹阳创办正则女校,并执教于北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出现"绣绩共职"。两汉时,山东刺绣工艺已盛行于民间,并有了专业绣工。据《论衡》所载:"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押也。"《汉书》则记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以后就专有"鲁绣"之称。李裕庵墓出土的几件刺绣裙带、袖边、鞋面,是六百多年以前元代山东刺绣工艺品,这是研究"鲁绣"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一、裙带刺绣出土两条裙带束在李裕庵棺内女骨架穿着的裙外。其质地、针法、图案都不相同。第一条裙带是用菱纹暗花绸做的。全长155、宽5厘米。绣在中部的图案长38厘米,绣在两端的图案各长23厘米。全用山东传  相似文献   

12.
<正>广绣是汉族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广绣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是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南海奇少女虞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彩……"  相似文献   

13.
萧尧 《文物天地》2011,(1):58-61
中国刺绣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方分别有各具特色的绣派,顾绣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员.顾绣作为中同历史上唯一以家族姓氏命名的艺术类刺绣,初深受宫廷绣的影响,开启了艺术绣的潮流,并对后世四大名绣向艺术绣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竹林七贤图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纵125.9 横55.4厘米 米色缎地上,绘绣了魏晋间七位丈人名士游於翠竹丛林中。所绣人物神形兼备,针法丰富,有套针、旋针、纲针等。图中山石、草苔、桥梁等,只绣轮廓,以彩填绘。引首有椭圆形朱印“青碧斋”并题绣18字,后有圆形“露香园”朱印一方。  相似文献   

15.
汉肖形印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见古代肖形印约有四、五百种,其中汉印占百分之八十强。这些印章,从印纹形式上可分为独立图象型和附属图象型两类。前者图象独立存在,后者刻于印文的两侧或四周,以之作为文字的装饰。汉肖形印  相似文献   

16.
葛莉 《东方收藏》2023,(10):119-121
仿真绣也称“沈绣”,是我国著名刺绣艺术大师沈寿以苏绣为传统,吸收西方文化精髓革新创制的一种绣艺。1914年,张謇先生聘请沈寿到南通主持女工传习所,成立南通绣织局,以教学的方式将传统刺绣和她所创制的仿真绣艺术向学员们传授。南通刺绣由民间实用进入艺术创造,开始以独有的姿态步入社会经济舞台。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刺绣人才,并且开创了既传统又现代的仿真绣技艺,更宝贵的是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刺绣新理念——“以绣自强于志、以绣自立于世”的创新精神及其精美绝伦的刺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苏北里下河水乡,有一座千年古城——东台,这里的缕缕青丝能化为人们手中的绣线,绣出多种多样美丽绝伦的画卷。这就是享誉海内外,被列入国家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台发绣。发绣又称"墨绣",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艺术珍品,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天下一绝。它用人发作"线",用绸或绢作载体,比丝绣新颖,清隽高雅,永不退色,耐腐防蚀,利于收藏。既是人们居室和办公场地高雅别致的装饰品,又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收藏品,更是馈赠亲友的高尚礼品。因此,许多来东台的游客,买到发绣如获至宝,喜滋滋地带回家陈设或赠送亲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是殷商和西周时期制品。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汉代的刺绣应用更广泛,贵族、富商多以丝织刺绣品作服装和礼物,社会需求大增。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子绣,它是以丝线圈套连接而成的,可以单向锁绣表现轮廓,也可以圈排、并排锁绣成面饰。这种针法圈套浮线短,所以坚实耐用,是实用型的主要针法。辫子绣以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为代表,表现龙纹与云纹、凤纹与云纹结合。这种绣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19.
对一名土族女子来说,刺绣是她们一生中的必修功课。打六七岁开始,一个土族女孩就要跟随祖母、母亲学习拈针舞线。她受到的教导是:能做一手好的绣活是一个女孩必须具备的素质。她要利用干完农活和家务活后的闲暇,为父兄绣烟袋、鞋垫,为自己绣好嫁衣上需要的所有绣品。等到出嫁时  相似文献   

20.
韩珂 《文史博览》2007,(9):33-33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