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几方宋、金、元的官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河北省博物馆等有关单位,曾陆续收集到一批宋、金、元的官印,对当时职官制度和行政区域的研究颇为重要。宋、金官印为汉文,部分刻有颁铸年代,元代官印为八思巴文。这里我们选择其中一部分介绍出来并略作考证。由于限于见闻,错误之处一定不少,望同志们指正。一、"归化左曹第一军使记"印。此印在河北昌黎出土。铜铸,长方形,背有长方纽。每边长4.6、宽4.3、通纽高3.8厘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河南省有关文物部门征集到一批铜质官印,现介绍如下: 1、“别部司马”印两方,形制相同。印均呈正方形,鼻纽。印面阴刻篆书“别部司马”四字(图一:1、2)。印面2.4×2.4、通高2厘米。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印鉴中,有金代官印十余方,现简介如下:一、“都统所听字印”该印是1965年南阳市郊出土,正方形,印面边长7.1、通纽高4.7、厚1.5厘米。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都统所听字印”六字(图—1)。印背面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博物馆馆藏印章中,有几方汉代时期的县级官印,是当时一些“县令”和 “县尉”的遗物,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归德尉印”。印为正方形,边长2.3厘米,通高1.8厘米,瓦形钮,铜铸。印面为阴文纂刻“归德尉印”四字(图左上)。  相似文献   

5.
(一) "管军上百户之印"一方湖南省博物馆藏,系收集品。铜质,正方形。边长6.7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2.15、边厚2厘米。有柄,通高6.85厘米。重900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右一行为"管军上百户之印";左两行为"中书礼部造","大德元年十一月日"(图二)。按元代官制,上百户从六品。 (二) "管军下百户之印"两方湖南省博物馆藏。一方系收集品,另一方在1980年出土于资兴县厚玉公社。收集的一方,铜质,正方形。边长6.1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1.6、边厚1.5厘米。有长方条形直柄,通高6.3厘米。重675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  相似文献   

6.
1982年6月,温县人民医院外科大夫董炳乾同志,将自己祖传三代的一方东汉末年金质的“关中侯印”,捐献给河南省博物馆。该印为正方形,龟钮,通高2.5厘米,印面2.5×2.5厘米,印重125克,含金成份在70%左右。印面篆刻阴文“关中侯印”四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关中侯”始封年代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此时,曹操已任丞相要职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朝中大权。他所设置的“关中侯”、“关内侯”等,爵位很高,但是无  相似文献   

7.
承德地区出土的宋、辽、金、元 时期官印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南四里金上京故址中,曾出土多方金代官印,现仅试考二方,以见金末官制之一斑。一、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1964年出土,现藏于阿城县文物管理所。铜质,方形,边长6.3、厚1.6厘米,重670克。梯形纽,高3.2、宽2.8、厚1.5厘米。印面为九叠篆文,九字:“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图一)。印身上侧阴刻楷书四字:“总押荒字”。印背亦有阴刻楷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官印是统治阶级行使政权和管辖权的凭信物,是封建政权的象征。黑龙江省博物馆珍藏有从渤海国至清代的官印,它们是统治阶级对黑龙江地区行使统治权的实物鉴证。又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官印本身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代印玺十分丰富,我有幸参加文物保管工作,能经常见到这些文物。现选其中部分宋、金、元、明官印,试作考释。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河北张北县二泉井乡三义城村一村民在取土中发现一方铜印。现介绍如下: 铜印为正方形。边长6厘米,印厚1.4厘米。印钮为梯形竖钮。钮底长3.9、宽1.8厘米,钮顶长3.4、宽1厘米、钮高5.7厘米。印正面为八思巴文,印背面钮右侧竖书楷字“兴和路广储仓印”,左侧竖书楷字两行“中书礼部造|皇庆二年十月|”。  相似文献   

12.
刘安宏 《文博》2002,(1):77-77,74
1981年7月,华县华州乡城内行政村农民,在华县县政府东北角老城附近,取土时发现一枚元代官印,现藏华县文管会,经陕西省文物局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相似文献   

13.
武健 《文物》1993,(12)
1989年6月,济宁第一印刷厂基建挖土时,在距地表面2米深处发现一方铜印,随即通知文物部门,现该印由济宁博物馆收藏。该印铜质,腐满绿锈,完整无损。印面  相似文献   

14.
记两方隋、金官印陈根远一、隋·右武卫右十八车骑印隋代在中国印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在秦汉沃土上业已发育十分成熟的六朝官印至隋印风大变,官印尺寸、朱白、篆法面目一新。可惜大隋国祚甚短,仅沿29年,故隋代官印珍罕。明清印学勃兴以来,金石家多只重...  相似文献   

15.
唐初将全国分为10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分岭南为东西两道,广西为岭南西道,下设桂管、容管、邕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了后来广西政区疆域的轮廓。每管下辖若干州,各州又曾一度改用郡名。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各羁縻州又分辖若干县。宋朝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元丰时(1078~1085)又析分为23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始。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1月,甘肃省民乐县新天乡许树村一农民在锄田时发现一方西夏官印,后送交张掖市博物馆,现为该馆收藏。该印为铜质,方形,长方形纽(图一)。长宽5.5、通高2.8厘米。印面高1、印纽高1.8、长2、宽1.7厘米。印文为西夏文九叠篆字,笔画工整,字迹清晰(图二)。印背上刻有两行西夏文字,行四字。纽顶刻一西夏文字(图三)。据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一书辑录西夏官印及其对甘肃省天祝县发现的西夏官印的考证,该印印文汉译应为“首领”。背款文字一行为铸印、颁印纪年,一行为持印者  相似文献   

17.
李三 《文物》1990,(10)
1986年3月至1988年5月,内蒙古准格尔旗文物馆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本旗境内征得3方西夏官印。印均为黄铜质,印文均铸就。现分述如下。"首领"印2方。一方1986年6月在西营子乡尔架麻沟征集,是当地村民1971年修水库时发现的。印面呈长方形,长方纽,上有穿。印边长5.8、宽5.6、带纽通高3厘米。印文为西夏文篆书"首领"2字,阴文。印背  相似文献   

18.
自70年代之后,我馆先后在乌兰察布盟境内发现和收藏了20余方历代官印,并陆续对一些官印做过报道和初步研究.现择其未经公布的4枚元代以前官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元代的青花瓷器,处于青花瓷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由于出土和传世器物较少,很受国内外人士的重视。为提供一些研究资料,特从我馆藏品中选出四件,简介如下: 一、青花月梅蒜头瓶高15、口径2、底径3.8厘米。从口沿至腹部画弦纹七道,以间隔其它花纹,口沿之下描绘蒜瓣纹一周,颈部划回形雷纹,其下描绘梅花月亮,再下则描绘卷草纹一周,颇别致。青花呈色淡雅,浓处稍泛蓝黑色,应属国产青花料。圈足稍往外撇,底足露胎留有不规整的刀削痕。胎质较薄,造型精美,是元代青花  相似文献   

20.
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釉下彩的瓷器。由于它的色调和纹饰美观大方,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直到现在仍在继续烧造,它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花的制作方法是先在预先制好的白色瓷胎上用青料描绘成各种花卉图案,然后上釉用高温火(1000℃以上)一次烧成。青花的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钴,在我国南方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