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是前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出生地。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笔者曾数次去炭子冲参观。每次去,都能听到关于炭子冲的故事。那当中,既有历史车轮的行进所造成的悲喜剧,也有人性在自我搏斗之中善良与险恶的彰显……一这里是望城、湘潭、宁乡3县交界的一个丘陵区。南方的丘陵多是小山峦分隔而成许多小山沟,小山沟地势  相似文献   

2.
郭兴民 《文史月刊》2007,(3):F0002-F0002
如果不是实地考察,绝对想不到毛泽东、刘少奇两位伟人的故乡相距只有38公里!从韶山冲出来,汽车简直只是绕个圈儿,便到了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刘少奇的家就住在炭子冲东侧山坡下的池塘边上,10来间土墙瓦屋,曲折地围接几个小巧别致的小天井。1898年11月24日,  相似文献   

3.
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刘少奇在长沙县天华大队和宁乡县炭子冲大队等地蹲点调查达40多天。从广州出发时,他就对随行人员提出了规定:“不住宾馆,不住招待所,不扰民,自带油盐柴米,自备碗筷用具,一切轻装简行。”同年的7月18日,刘少奇的专列到达哈尔滨,黑龙江省委的同志在汇报完工作后,提议组织个晚会,让他休息一下。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这次来黑龙江是搞调查研究的,不是来享受的,请不要搞什么娱乐活动,一律不准搞额外招待,也不要惊动与我调查研究工作无关的人,请只通知我要去的地方。”之所以在文章的开篇点出这两点,是…  相似文献   

4.
董岩春 《文史月刊》2006,(8):F0002-F0002
从长沙到刘少奇主席的家乡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十分例捷,乘汽车只几个钟头就可到达。到这里,人们必然要看的地方之一,就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占地面积很大,绿树成荫,芳草盖地,所有厅馆建筑精细,构思讲究,处处显示出人民对领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1966年,"文化大革命"突乎其来,国事倥偬之中的周恩来,感到难以理解,他的感受也和刘少奇、邓小平等一样,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他在困惑之中,用邓小平的话说,仍尽力"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与妻子共生九个子女,其中五个或夭折,或失散,只有四个长大成人。一个女儿从认识他到他去世,一共有四年三个月十六天;一个女儿在羊圈里出生,连出生季节都不清楚;还有一个女儿与他一起生活不超过一年零七个月;只有小儿子一直生活在他身边,随其行军打仗……在这些短暂的相聚的年月,他奉献了一个父亲深沉的爱,给儿女们留下宝贵的回忆。他是延安时期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的任弼时,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倒下的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后最大的冤案,当属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案。由"四人帮"控制的专案组炮制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罪名--刘少奇"杀人灭口",诬陷刘少奇1925年被捕投降了敌人,并于解放后擅令将"知情人"枪毙。1968年11月,这份蓄意陷害的材料发至全国生产大队一级,传达到全体群众。一盆脏水就这样泼到了人民共和国主席头上……请看《诬陷刘少奇"杀人灭口"事件真相》一文。  相似文献   

8.
姚经才  李德水 《神州》2008,(12):49-49
回想起为刘少奇同志照像时的幸福情景,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那节俭朴实、平易近人、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高尚品德……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普通的人"记得那是在1963年的一天晚上,少奇同志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中山装,在王光美同志和新华社记者  相似文献   

9.
1963年,刘少奇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出访柬埔寨.在即将动身时,我情报部门获悉,台湾国民党特务将在那里暗杀刘少奇,并已作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情况十分紧急,西哈努克亲王要求刘少奇推迟访问,但毛泽东作出批示:“如期访问,限期破案”…… 1961年初秋,台湾情报部门得到情报,刘少奇主席将率中国代表团于1963年访问柬埔寨.得到这个情报后,台湾特务机关感到有机可乘,在美国和南越情报机关的配合下,他们策划了一个暗杀刘少奇的计划,这个计划取名为“湘江计划”.台湾“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叶翔之向蒋经国推荐了一个叫张霈芝的来主导这个计划.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刘少奇的亲属们回忆刘少奇的文集,作者有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子女刘爱琴、刘平平、刘源、刘亭亭和刘潇潇,还有王光英等。刘少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在十年文革中他成了一个悲剧人物。这不仅是一位国家主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本书的作者们提出了不少值得今人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炎黄春秋》2012年第二期刊载了《知情者谈饶漱石》一文(以下简称《知文》)。文中有关于刘少奇的记述:李振田谈到刘少奇到上海期间,饶在接待上确实有过"怠慢":刘少奇夫妇那年来(1950年)住了大概一个月,他左右的人对生活要求比较苛刻,如叮嘱房里气温不得低于22度,不得高于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08,(12):60-63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南面,约250米的北冲大塘尾坡,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刘少奇同志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主馆坐北朝南,呈三级阶梯展开,系分散自由群体型庭院结构。大门正中悬有,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汉白玉箔金字额。门楼内为宽敞的序厅。序厅左侧为贵宾休息室,右侧为音像厅,序厅后面为8间展览室。环展览室的大院中,建有怀念亭,各展室之间有游廊连接,院内坪地与院外广场均植有名贵花木。馆内有大小模型4个,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北方局旧址、盐城新四军军部旧址、西柏坡旧址。复原陈列2个,即延安杨家岭刘少奇同志所住窑洞和北京中南海福禄居刘少奇同志住室。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于1985年5月1日破土奠基,1988年1月2日竣工。同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90周年纪念日举行开馆典礼,正式开始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3.
石维行 《文史精华》2008,(11):10-17
刘少奇(1898-1969)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实践中,为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统战工作的实践,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值迎来刘少奇诞辰11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作为纪念与缅怀.……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15,(2):94
1941年1月25日,重建的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成立,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当时人们只知道他是新四军领导干部胡服,而不知他是刘少奇。刘少奇在仓头庄,老大娘王志云看到刘少奇白天经常走访群众,夜晚在煤油灯下批阅文件写文章,熬到深更半夜才休息。因为劳累过度,又缺乏营养,40多岁的人脸上总是黄巴巴的,身体瘦弱还时常咳嗽,心里有些发酸,想对胡首长表示一点小心意。  相似文献   

15.
周国荣,又名邹伦,贵州仁怀县中枢镇人。1932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英勇就义,时年26岁。1909年周国荣出身于一个居民家庭,父亲周正朝,母亲马银芝。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三,乡里的长辈们都叫他周老三。国荣7岁人私塾,读了8年,启蒙老师叫陈晓涵,周国荣在私塾练就一笔好字,能作数百字的论说短文。1925年仁怀县第一两级小学校恢复招生,国荣与其兄周梦生、四弟周林同时入学为十四期学生,韩念龙也在这个时候人学。当时校长是祁承文,教员有刘厥修等。第三学期时校长换成了陈佛中。陈佛中是贵州省立…  相似文献   

16.
贺江 《神州》2012,(6):6-10
在新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人、人民永远缅怀。他,才华秉具,屡次临危受命,运筹帷幄,力挽狂澜。他坚持真理,刚直不阿,高瞻远瞩,谋略大定。他谦和敏思,寡言稳重,却晚景凄凉,结局悲惨。他,就是刘少奇同志。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酷似刘少奇。他在四十多部影视剧中塑造刘少奇,真  相似文献   

17.
冉启蕾 《铁军》2023,(10):15-16
<正>新四军老战士汪大漠,原名汪道闿,1916年5月出生在四川涪陵县云集区同兴乡汪家庙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父母忍饥挨饿供他读书,使他从小进私塾一直读到12岁。他在《奔赴抗日的最前线》一文中回忆说:“父亲在新文化思想的冲刷下,允许我读白话文、看新书,因此我读了许多新书籍,如《儿童世界》《少年杂志》以及胡适、陈独秀、蔡元培的作品,使我从小就崇尚英雄豪杰,幻想有一天长大成人后,为国家出力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也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指导者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与越方就战争指导和中国援助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越方军委的要求和决定通过韦国清等人报告中共中央军委,军委的答复经毛泽东和刘少奇审定后发出;刘少奇亲自主持了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组建,指派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协助越南人民军总部指挥边界战役。刘少奇的统筹掌控是中国援越工作有效、有力的关键因素,他的指导和帮助是越南抗法战争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1961年,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视察工作时,在座谈会上听到一些群众反映社员冯国全"破坏耕牛"被斗争判罪的事情。案情是:冯国全给生产队养的一头耕牛死了,剖腹后,发现牛肺内有一条3寸多长的18号铁丝。队里干部都说铁丝是冯国全钉进牛肚子里的,就定他一个"破坏耕牛"罪。可是冯国全死也不承认。刘少奇了解情况后,立即把陪同他的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叫过来,说:"你们是做公安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杨远源,字救贫,1921年1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北中区玉珠乡将军村(今北中镇将军村)西畈组一个大户人家,幼年读过私塾,青年时期曾在将军山下杨氏宗祠办私塾教书。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间,杨远源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养伤员、写传单、送情报、筹军饷……一心帮百姓,真情为革命。解放后,他当选为太湖县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27日病逝,终年9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