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絜 《中原文物》2020,(1):71-76
两周金文中的繁与繁阳,是全然不同的两个地名:繁为东土地名,似在今山东汶、泗之间,繁阳则为南土汝水流域地名,在今河南新蔡一带。甗铭文所记周王命令出使于繁,班簋铭文记录穆王令毛公掌管繁、蜀、巢诸地,均与西周早期王朝东土经略有关。汶水流域是中原王朝东拓的交通要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今人梳理商周东土拓殖史的要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50年代,阎文儒先生率领考古队在洛阳涧河两岸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了东周王城遗址。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共25任周天子在洛阳为王。经考古勘探和部分发掘确认,东周王城位于涧河两岸,以东岸为主,四周有夯土城墙,占地约9平方公里。现在,东周王城遗址基本上湮没于现代都市建筑群中。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家张光远(元山)所著《西周重器毛公鼎》一书,曾披露了一件叶公超维护国宝毛公鼎的轶事。 毛公鼎的又名鼎或毛公鼎为公元前827年,西周宣王姬静的叔父毛公所铸造。其铭文32行,连重文497字,为传世青铜器最长的铭文。其鼎内铭文记载说: 周宣王新立,有中兴之志,乃向叔父毛公训诰先王肇建周室之艰巨伟大,现在国势濒危,特册封毛公为冢宰,掌理朝廷内外的大小政务,勉其秉公处事,以兴周室;最后厚赐毛公,毛公为感谢天子皇恩,于是作鼎垂示子孙。(译文)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毛公店在陕酉省歧山县出土后,“士林旧目,惊为至宝。但当初持有毛公…  相似文献   

4.
《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第三期所载赵新来同志的《一件有历史价值的青铜器一保尊》一文中说:“这件铜尊铭文,就是记载周成王在当时,乙卯那天命令大保召公等消灭武庚叛乱及同时作乱的熊、盈、奄、蒲姑等所谓东国五侯。征兄六品应作亡六国解。由于大保在平叛战斗中立有战功,周王特赐给青铜尊以赏军功。”我认为这里似乎有些问题,试述浅见如下:《保尊》铭文中的“殷”,不是指武庚及同时作乱的熊、盈、奄及蒲姑等而言,也不与本铭所云“东国五侯”有关联。“殷”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河北省博物馆征集到一批青铜器,计8件,包括戈4件,凿2件,铲、锛各1件。本文对其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中4件器物上相类似的铸铭作了简要分析,认为可能是商代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部族或方国的族徽。  相似文献   

6.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一说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则指炎帝、黄帝、太 、少 、颛顼。另一说则指伏羲、炎帝、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为五帝。这些传说中所指的人物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三皇五帝”在当时社会中,极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人物,不过他们或是指某一强大部落的统称,也可能是指某强大部落酋长式的代表人物。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生活斗争中逐渐形成部族,称之为“三皇五帝”的代表人物,在率领本部族与大自然及部族之间的争斗中,取得了统治地位,因而受到本部族人的尊崇,并把他们加以神话…  相似文献   

7.
出征途中1962年10月的一天,我所在的一三○师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我们接到命令后,即刻进入战前思想动员、领取弹药、换发装备等准备工作中。10月20日,部队在师长董占林亲自率领下,向西藏进发了。  相似文献   

8.
义尊和义方彝是继利簋之后又一组记载周武王事迹的青铜器。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记载当朝周王的活动时,都是用泛称的"王"特指当朝周王,因此义尊这两件青铜器铭文中"武王赐义贝"的武王,应当是以谥号追称先王,作器年代在成王时期。通过梳理兽面纹的源流,可以看出义尊和义方彝上的主体纹饰较为特殊,属于早商以来兽面纹传统的终结,同时尊与方彝组合又开启了西周中期列器制度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对周王庄遗址2016年发掘区商末周初、汉代、清代三个时期74份土样进行浮选,共发现262粒炭化植物种子果实,包括农作物、非农作物。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周王庄遗址先民在商末周初有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粟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其次是黍、大豆。同时,周王庄先民也充分利用聚落周围的野生植物资源作为生计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杨志明,抗美援朝老战士,曾三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等功勋奖章。今天,他向我们讲述了在朝作战期间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1950年10月18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部队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随即志愿军司令部于11月22日夜全部抵达“大榆洞”。  相似文献   

11.
洛阳东周王城四号墓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金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红 《文物》2011,(8):77-83
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在洛阳市小屯村东北的东周王城内钻探发现了4座东西并列的大型古代墓葬,由东向西编为一至四号墓[1]。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石圭,其上残留墨书"天子"2字。1973年10月至  相似文献   

12.
刁俊豪  黄静静 《文博》2023,(4):73-76
韩伯丰鼎铭文只涉及王命的传递,其中“史”当读为“御史”,该史所转达的“兹命”包括铭文中的全部言辞,核心要义“伯氏宕”是内史在王命基础上所发布的命令,但该命的实际决策者是御事司和周王两方。由此可见西周王权确至高无上和内史职权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一 1986年安康出土西周晚期重要青铜器《史密簋》,其铭曰: “唯十又一月,王命师俗、史密日东征,(合攵)南夷。卢、虎会杞夷、舟夷灌不坠,广伐东国……。”在西周金文中,这是第一次出现卢方,第二次出现虎方,从而为廓清这两个方国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周王朝的关系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簋铭大意是:周王命令师俗、史密两员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新四军是抗战时期驰骋大江南北,抗日寇、歼伪军、除顽军,威震华中地区的英雄部队。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新四军第三师4个旅和3个特务团共3.5万多人,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长途跋涉奔赴冰天雪地的东北,参加了创建东北根据地和东北的人民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5.
陈昭容 《中原文物》2008,5(3):58-66
山彪镇一号墓在1935年发掘,郭宝钧认为是战国晚期魏国公子的墓,但学术界说法不一.我们对两件有铭铜戈重新检视,认为错金鸟虫书戈铭文应释为"玄夫铸用之(國)",习见于春秋晚期;周王戈铭文因为误剔,以至周王的名字无法辨认,我们在显微摄影协助下还原其误剔过程,论证器主应是"周王叚".周敬王(前519~前476年)名"丐",字"叚",正符合春秋时人名字意义相因之惯例.山彪镇一号墓青铜器风格一致,以器形纹饰与侯马铸铜作坊出土春秋晚期青铜器作对比,我们认为两者都是晋国国力兴盛时期的作品,不至晚到三家分晋时期."周王叚戈"赏赐时代不晚于敬王逝世的前476年,受赐者入葬年代应不会晚于这个年代太久,山彪镇一号墓的时代应在春秋晚期,墓主应是晋国大夫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对葛逻禄部族研究的历史回顾。将葛逻禄部族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按时期介绍葛逻禄部族的研究状况,包括葛逻禄部族名称由来,它的形成、发展、消亡以及和周边的民族关系,葛逻禄族的文化、语言等多方面学者所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明初,太祖分封诸子,镇守各地,成祖胞弟朱橚初封吴王,后封周王,就藩开封。南陵王为明周悼王第九子,其墓葬早年简单清理,2004年又进行发掘。先后清理出土汉白玉武官、文官各一件,青石武士、文臣各一件,石羊一件,石马两件,石碑三通和碑座,墓志盖两块,墓志一块,残墓志一块,玉带牌饰3块,铜饰件1件,铜钱若干。其中出土碑刻和石刻具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于西周金文中与《彔卣》有关的师雍父、伯雍父、彔、■、伯、彔伯■这几个人名的身份与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或认为彔与■同系一人,或认为伯雍父与■同系一人。然而,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并结合西周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只能确认以上数人为身份和地位各不相同的四人而不可泛泛系联,师雍父与伯雍父同,■与伯■同。伯雍父为周王的重臣,曾率军戍守古师;■既直属于周王,又是伯雍父的属官,多次执行军事任务;彔的地位比前二者要更低,可能是师雍父的下属;彔伯■为西周诸侯,其时代晚于前三人。至于另外一件《雍作母乙鼎》则是西周晚期器,更与伯雍父无关。  相似文献   

19.
将计就计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红七军北上江西。同年11月初,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改纵队为师,全军编为19、20、21三个师。原第三纵队编为红七军21师,师长韦拔群,师政委由右江特委书记陈洪涛兼任。当时前委决定,留下21师继续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原第三纵队身强  相似文献   

20.
第四军的沿革与变化1926年蒋介石取得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位后,于是年夏,奉大元帅府命令率领八个军北伐。部队从广州出发分三路进兵:以第二及第三、五、六军进攻江西、江苏、安徽后向津浦路推进;第四、七、八军进攻两湖后向平汉路推进;以第一军经福建、浙江攻上海。进攻两湖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