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幌伴随着商业的兴盛而产生、发展,并由于横向的广泛传播和纵向的世代传承成为一种商业宣传习俗。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过去还是现在,凡是有店铺的地方就一定有招幌,招幌这一商业习俗何以能够生生不息,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魅力?关键在于招幌既具广告的功能和意义,又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孙茹云  郭琳  宋美  李迦璇 《风景名胜》2021,(4):0327-0327
辽宁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牵动着辽宁人的脉搏,历经时代变迁,辽宁人对于老字号文化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老字号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带动品牌历史优势的发挥,在市场竞争中大展拳脚,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兆立  柴龙国 《攀登》2009,28(4):82-84
品牌不仅能够代表产品和服务,也能通过品牌文化的传播提升产品的价值,带来品牌效益。政府品牌与商业品牌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能够代表自身产品的鲜明符号,但是,两者又存在着不客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进贤  郭耀媄 《羊城今古》2006,(1):F0003-F0003
去年,已在广州消失半个多世纪的著名老字号酱园“品芳斋”在广州西华路重新开业。  相似文献   

6.
《旅游》2003,(12):46-47
前些日子,老文友郭庆瑞将他在近两年来发表在报刊上的一百多首中华老字号“藏头诗”拿来让我看。这些藏头诗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在武汉收藏品市场,发现一份民国时期湖北武昌公益割卖地基协议书.内有两个附件,其中一件就是曹祥泰寿记钱庄支付公益割卖地基费用的换条,以此作为一种支付凭证。  相似文献   

8.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众多专家学的关注。本从十个方面对遗址性质、出土器物、历史记载、化内涵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毫无疑问,老字号的消失,确实是文化遗产上的重大损失,然而,我们又不得不直面老字号消失或变异的现实。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服务业"老字号",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饮食业的老字号由3个主体构成:一是饭店和餐馆,二是糕点糖食,三是民间小吃。在历史资料中有文字可查的老店,最早的  相似文献   

10.
赵书 《北京文史》2004,(2):8-10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以名优产品为特色的商业老字号的存在,是北京活态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商业是以“买卖”为生存形式,有买有卖商业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属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生活需求,又要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保尔 《旅游科学》2007,21(4):24-30,42
本文认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老字号"出现的文化空巢现象,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传统文化边缘化和企业文化贫困化.本文分析了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主要有:店铺字号蕴含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故事讲述的身边历史,街谈巷议彰显的企业个性,店铺经营积淀的企业文化.本文最后对城市老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构想,主要涉及:老字号文化内涵的发掘,老字号旅游功能的开发,老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2.
《中华遗产》2011,(11):8-11
添加剂、膨大剂、地沟油、注水肉、豆腐渣路桥……当今,为了追求高利润、快回报而不顾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快生产,几乎成了中国社会的毒瘤。有人因此而呼吁;“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其实,中国自古就有优秀的手工业者,有生产、制造的道德底线和行规,他们一丝不苟地应和自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繁华的新街口地区众多老字号店铺,如今已被高楼林立,又一潮新的时尚所替代,但它却深深地刻在老南京人的记忆中。本文根据老城北居民张华俊女士回忆叙述,笔者加以整理记之。计有新街口地区商业店名25条。  相似文献   

14.
《扬子晚报》曾发表《老字号,南京人对你寄予厚望》一文,说的是几位从海外归来的老南京逛新街口时,大吃一惊。昔日那里的餐饮“老字号”大三元、老广东、同庆楼都不见了踪影。而在海外,一些从南京“移植”过去的“老字号”.取的是一样的店名.做的是一个师傅传授的菜点,却是历经数十年不衰,且招牌越老越值钱。下面介绍几家南京市区昔日的餐饮老字号,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黄云 《世界》2005,(5):6-10
2003年7月21日,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的老字号王麻子剪刀厂被昌平区法院裁定正式破产。另有资料表明,全国目前有约70%的老字号已“寿终正寝”,幸存下来的也大多数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关门谢客。曾经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热血和汗水的中华老字号,如  相似文献   

16.
黄韬 《贵阳文史》2014,(2):22-24
正上世纪80年代的市西路,几乎是杂牌货甚至是"崴货"的代名词。从"地摊时代"走向上世纪年代的市西路,几乎是杂牌货甚至是"崴货"的代名词。从"地摊时代"走向品牌时代,成为了市西商人们经商的策略。如今活跃在贵阳大街小巷的各种品牌专营店,代表的正是一种市西商业符号品质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2007,(9):17-17
登封少林拳、温县太极拳、郑州合记烩面、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些河南人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东西,如今也登上了“大雅之堂”,被列入保护名单。据光明日报记者刘先琴,通讯员余嘉熙近期从河南省文联获悉,该省已确定首批民俗经典、“老字号”、古代暨近代居民民间建筑名录。其中,民俗经典15个,老字号74家,古代暨控民居民间建筑86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马力 《黑龙江史志》2014,(10):40-41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以笔者所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建立"龙江老字号数据库"为例,探讨图书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馆藏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已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当然不用制造的;但是过藏历新年要准备的那些年货,却都需要制造。说完了藏历新年的一些过节习俗,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制造”藏历新年,说的是那些跟制作年货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现代广州,商业中心已向东转移。天河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大都会景象:但老西关人听了,只会从鼻子深处“切”一声,“在那边下楼能喝到最新鲜的艇仔粥么?能吃到最正的肠粉么?街坊们会互相亲昵地打招呼么?”一位老西关数落道,“这边才是老广州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