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3.
4.
陈独秀与周作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两人有过一段很密切的合作时期,这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也就是周作人参与陈独秀主持《新青年》杂志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五四”时期的翻译诗歌对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的诗歌创作有着显著的影响。湖畔诗人创作的小诗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抒情方式上都与周译日本短歌、俳句有相似之处。而湖畔诗人散文诗的创作也受到了周译法国波特来耳散文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1):65-74
宋代统县政区的等第系统共有五个 ,这五个系统互有联系但界限清楚 ,本文所研究的州的节度、防御、团练、刺史体系是较为复杂而最不受人注意的一种。这一等第体系不仅是州的地位的表征 ,而且还涉及州官的待遇。在这一等第体系中 ,有五个因素影响州的等第高下 ,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军事因素。军事格局决定了这一体系中各等第的州的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7.
老舍做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城市贫民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以其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完整地展示了具有普遍性的城市贫民悲剧,并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贫困是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罪恶、黑暗的社会,发出变革社会的吁求. 相似文献
8.
英美战时废约政策之异同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应付20世纪中的若干重大事件相似,抗战时期,英美在对待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问题上同样保持着协调的姿态。他们同时向中方作出展开谈判的提议,并提出了相差无几的条约草案,最后又在同一时间与中国签订了原则和措辞大体相同的新约,给世人以英美一体的感觉。本文通过对英美间往来电文的分析,指出英美确在总体上力求协调,并在全局上保持了同一步调,但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经营商业的国民待遇及购置不动产等问题上,英美都存在着分歧。中关谈判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英国形成了压力,推动了中英谈判的进展。对此,英国颇多怨言。英美之间分歧的产生,其原因不只在于英美在华经济利益或英美国内体制上的差别,更深层的原因是,英美对于战后世界的勾画,对于中国角色的期待和定位都有着相当不同的认识。美国已经策划在一个新世界中充当领导角色,而英国则仍然怀念着一个已注定无法回复的旧世界。战时英美在对华政策上所呈现出的种种差异,其根源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在儒学与皇权政治的结合过程中,两汉士大夫在政治取向、学术风格等方面都分别呈现出明显的共性和个性。追求入仕,师、吏并重是两汉士大夫的共同特征。论其异,西汉士大夫固守“天下为公”的理念,忠君意识淡漠,以师道和言灾异制衡皇权,以“王道”改造政治;学术上兼容,学以致用,侧重于整理经典和阐释义理。东汉士大夫则忠君意识强化,师道式微,缺乏独立的政治人格,缺乏道德的自我约束;学术上思想谨固、保守,重视考释、注疏和训诂。儒学的政治化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乾嘉学者钱大昕与王鸣盛治学以考据见长,二者在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各有特点。钱大昕擅长运用缜密的考辨方法,致力于建置沿革的考证纠谬,成果丰硕。王鸣盛则重视地理考察,贯通古今史事,辨析形势险要,探究地理条件与历代兴亡、战争胜负的关系;同时又以《禹贡》为中心,将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纳入地理考辨的范围,反映其学术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钱大昕与王鸣盛的考证成果及历史分析对近现代历史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细密考证与归纳、概括的综合分析也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目前地方志、年鉴编纂中出现的地方志年鉴化、年鉴志书化的苗头,对地方志与年鉴进行比较。认为两者的共同点有:行政区域同一性、体裁多元性、记述客观性、编纂连续性、出版权威性;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发源地不同、性质不同、断限不同、资料特点不同、编写单元不同。主张工作中应坚持志鉴并举,取长补短,促进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商周“小子”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1998年9期刊发的《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考释》(以下简称《考释》)一,对新出的柞伯簋作了较详细的解说。其中对铭中出现的“小子”的论述较多,概括起来,似有以下认识:柞伯簋铭中小子是对未成年人的称谓,又称王多士,同时也是贵族大学的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与池田大作的会见,是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305医院进行的。这时的周恩来已重病在身,不是他想见的朋友是难以安排会见的。这之前,池田大作对周恩来心仪已久;而周恩来早在60年代初就已开始关心创价学会和担任创价学会会长的池田大作,他指示:一定要想办法建立同创价学会之间的渠道,一定要和他们交朋友。这之后,在池田大作的关心下,创价大学校园内先后植下了周樱、周夫妇樱。周恩来逝世后,池田大作成为在日本乃至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各自的姓名称谓文化中,尤其是宗教信仰与宗法观念的命名上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本文就各自文化中宗法与宗教观念的比较及姓名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历史及姓名的内涵与外延,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