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影像史学的诞生,对历史学乃至方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是方志事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一方面体现在方志记述载体的转型,由纸介质转为纸、磁、光、电多介质载体;另一方面体现在方志编纂和传播形式的转型。影像方志具有独特的方志文化和影视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影像方志形象、直观、多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语言、文字、民族的边界,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影像方志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规范管理,树立中国影像方志品牌;通过科际融合,同襄共举,用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继承方志传统,构筑影像方志理论和方法;以人为本,拍摄出接地气的作品,将方志文化同影视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影像方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影像方志》是一档以纪录片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节目,以影像为表现手段,以地方志为内容载体,借鉴传统地方志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体例,挖掘不同地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特色,以此为框架进行节目内容的构建。在节目的编排上,借鉴、融合了传统文字方志的记载模式,通过影像符号的编修开创新的修志模式,影像所呈现的画面语言弥补了传统文字方志在传播、视觉呈现上的劣势,对现实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正在发生的点滴细节进行直观记录。《中国影像方志》放弃传统的宏大叙事,小角度切入,精微表达,选取最能够突出县域特色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事件以及具有新意的关键词。从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挖掘地方的核心内涵,使得《中国影像方志》不仅有一定的文献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影像方志》以现代影视手段和全新的视角,从方志着眼,关注县域文化挖掘和历史表达,意欲为中国每个县都制作一部40分钟的影像方志,在地方特色中彰显民族精神,用鲜活故事表达家国情怀,打造一部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地方社会影像版的"百科全书"。《中国影像方志》将凝结成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其史学价值及对后代影响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4.
影像方志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理论发展进程中,基于全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在影像方志实践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以研究影像方志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应用原理等为主要任务,是对传统方志学理论研究范式、思维方式等的突破与创新,是方志学理论适应全媒体时代创新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方志文化自信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主打歌"。在新时代"编用并举"理念的引导下,地方志的开发利用也在迎难而上、创新发展。尤其是影像志,为"唱响地方志、传承历史智慧"开辟了新路,为方志文化传播带来新动力,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新思考,并激发公众对地方史志的热爱与追寻。  相似文献   

6.
方志向有图、表、录、考体,图是指用线条颜色描绘的事物的形象。如方志的地图、示意图、画图等。照片是人、事、物的影像的图片。如方志的彩色、黑白照片。郑玄云:“表,明也,谓事物微而不著,须表明也”。如方志的统计表、人物表等。录是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附录是指附在图书正文后面的有关文体、布告、文章、图表、索引、资料等,便于读者查考,或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方志的考是查核、稽考、研考,如县名考、县治考、地名考等。方志的图、表、录、考体是在方志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目臻完善的。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指出:“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志、传、图、表、录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建设项目,从目标、资源建设内容到用户服务系统。其中:资源建设分全文影像库、全文文本库、书目库、专题库、相关文献库几项内容;用户服务系统分检索途径、版本校勘、跨库连接、个性编辑等内容。该文介绍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方法对当前全国方志界开展的方志数据库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结合地方志和乡村建设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可以从应用层面发现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如下途径:地方志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内涵支撑;特色志和影像志记录、传承和弘扬乡村历史文化,挖掘历史智慧;方志数据库、移动智能终端和扫码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效、便捷的地情信息资源;方志书屋、方志文艺和方志讲堂为育人资政、培育文明乡风提供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
狭义的方志文化研究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用文化、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来研究方志与方志工作。这种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进展缓慢;2006年之后,在中指组领导及论坛、年会、《中国地方志》等平台的引导下,逐渐兴盛起来。30多年的方志文化研究,揭示了方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论证了方志文化的地位、作用,总结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特征和精神,探索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继承和新时期方志文化的建设问题,初步构建了方志文化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对新时期开展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志文化理念使方志工作的文化属性更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方志工作的用武之地,为新时期方志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安东 《上海地方志》2023,(4):39-46+95
清代是中国古代方志发展的巅峰,方志编纂理论随之获得很大发展。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三次编修《大清一统志》,各地方志的编修普遍开展,大量文人学者积极投身于方志编纂,大大提高了方志的质量,同时方志编纂理论研究也趋于深入。清代方志编修者在修志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方志编纂的理论问题,对于清以前的方志编纂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与此同时,在方志编纂理论的影响下,清代方志编纂体例、方志的结构形式出现了较大变化,在承袭旧志体的基础上,开始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这种现象反映了志书编纂实践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正3月6日,2018年福建省地方志机构主任会议在福州召开。副省长杨贤金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充分肯定过去的一年,全省方志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主动作为,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地方志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方志活力充分调动。成功主办"与历史同行"喜迎党的十九大"方志之夜"文艺晚会,在全国首开用文艺晚会形式表现地方志的先河,社会反响热烈。率先启动《中国影像志·福建名镇名村影像志》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传统方志向现代方志嬗变的重要时期,期间,产生了一批知名的方志学家,黎锦熙即其中一位。本文拟从方志性质、方志续修要旨、方志编纂视界三个方面,对黎锦熙的方志思想重新认识,从方志发展史的范式下予以廓清。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方志转型的多重因素中,报刊上刊载专论、书评、图书广告等形式的方志批评发挥着重要作用。专论多出自方志学精英之手,实现了由重印象感悟式的传统方志批评向较有系统性、较富有思辨特点的近代方志批评转变,引领了近代方志转型的方向;专栏刊发以学术批判为目的的方志书评,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方志批评舆论空间;方志类图书广告是市场营销语境下方志批评的一种形式,使方志常识与方志理论在一般知识阶层中传播。  相似文献   

14.
四论方志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是作者第四次研究方志性质课题。文章以本质与现象、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从方志性质的研究方法、研究状况、方志特征和本质定义、方志现象性补充定义 4个方面论述方志性质与特征。通过定量分析 ,把方志性质逻辑定义的内在规定性确定为 2 1项 ,同时对方志现象性定义作出客观分析 ,对首轮修志中方志性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正>搞好方志工作宣传是提高社会公众对方志工作的认识,扩大方志工作影响,发挥地方志作用,促进方志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过去方志部门只注意埋头修志,忽视了方志工作的宣传,使方志工作长期处在默默无闻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影响了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方志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大方志工作宣传力度,扩大方志工作的影响。但要搞好方志工作宣传,必须弄清方志工作宣传的含义、目的、内容以及宣传的对象、主体和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方志相对清代以前的方志,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民国方志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具体表现为记述内容的大幅度调整、记述形式的探索创新和思想方法的重要变化。这种过渡是方志变革的实践和探索,是方志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民国方志在方志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方志性质是方志理论研究的核心和方志学的立足点与奠基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方志性质的研讨,经历了一个"之"字型。《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前,方志性质研讨十分热络,出现几十种不同观点,"资料性著述"说渐成主流认识。《条例》对方志性质给出工作定义后,方志性质研讨明显"降温"。之后,方志性质的学术研究持续,但热情远逊于前。其实,还有相当多的课题如方志性质各说的继续研讨争鸣、方志性质概念的涵义、方志性质所指为何、与方志性质相关的基本概念辨析、方志性质由什么决定等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沧桑》2013,(5):221-222
何王芳、张勤、莫艳梅在《浙江方志》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二轮修志以来,地方志与旅游关系的研究文章和专著屈指可数。而研究浙江方志与浙江旅游的关系,研讨浙江方志在浙江旅游开发中的作用与应用,提高地方志部门的旅游开发意识,以及旅游部门的方志资源意识,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探讨浙江方志与浙江旅游的关系。浙江方志与浙江旅游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历史上浙江方志最有名、数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浙江旅游最盛誉、最兴旺的时期。可以说,浙江旅游的发展推动了浙江方志的编纂,而卷帙浩繁的浙江方志记载和见证了浙江旅游的发展与繁荣。文章对基于浙江方志的旅游可开发空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韩章训研究员继《普通方志学》之后 ,近时又推出新作《方志学基础教程》。《教程》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于 2 0 0 1年 1 0月出版。该书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统一原则进行谋篇和理论思维 ,涵盖了从修志到用志的全过程。全书有 53万字 ,设 1 5章 70多节 ,有绪论、方志观念、方志价值、方志属性、方志活动、方志发展规律、方志编纂、方志写作、续志编修、方志作品、方志接受、方志阅读、方志批评、方志学科、方志方法、方志行政及附录诸部分。中国方志协会副会长魏桥在该书《序》中说 :此书“立论新颖 ,体系完善 ,视野广阔 ,阐…  相似文献   

20.
民国以来.从事方志的研究者大多着眼于方志学的研究,或有讨论方志与史学之关系;或有讨论方志为史书或地理书之论;或有讨论方志之体例者等。此类论述多集中于中国方志基本理论、方志编纂理论、方志论辨评价、方志的序跋凡例、方志源流及发展史、方志考证与校勘、方志的整理利用、方志目录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