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兆格 《古今谈》2005,(3):63-64
平阳和调(后称“和剧”)源自平阳民间马灯戏。据《温州文化艺术史料汇编》记载:和调始于明中后期,平阳人林椿,又名“阿桃”,是他首先组班,名为“和合班”,以村坊马灯调、民间小调及时调为主要曲调,演员大多来自马灯班。以后吸收高腔、昆曲、乱弹曲调来丰富自己曲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富有浓厚平阳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降至清光绪初年,平阳新陡门村开设和调戏馆,弃高腔、昆腔,习皮簧。请徽州艺人徐小山、马四川执教,学来部分徽班剧目和唱腔并吸收部分乱弹,逐步形成以徽调为主,兼唱乱弹、时调、滩簧等的多声腔剧种。这一时期和调班社大兴,  相似文献   

2.
龚克 《巴蜀史志》2012,(2):42-44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枪杀请愿百姓的“成都血案”发生后,成都、华阳、温江、新津等十余州县的同志军对成都实行大围攻。赵尔丰急调川滇边军和新编陆军第十六标速来成都解围,清廷也令鄂、湘、黔、滇、粤、陕等省派兵入川镇压成都同志军。  相似文献   

3.
林旭 《丝绸之路》2006,(9):54-55
岩上滴水滴滴清 滴在龙窝万丈深 捡个石头试水深 唱个山歌试姐心 …… 这首流传在四川丹巴的民歌被称为“啦啦调”,与《康定情歌》的“溜溜调”一道,堪称康巴高原民歌艺术里的一对姐妹花。  相似文献   

4.
1996年,慕容雪村大学毕业来到成都。5年后,他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红极一时。但当时的成都文化主旋律对它表示拒斥,成都的报纸登出“读者来信”,谴责这类网络小说;接着,有关方面组织文艺界召开“座谈会”,成都口语艺人李伯清先生嘲笑说,这样的小说他一个月可以写3本。  相似文献   

5.
1950年.四川省第一次向外省大规模调粮。四川再次大量外调粮食是1959年、1960年及1961年。这三年恰恰又是四川因“大跃进”而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年,此时发生了饿死人的现象.所以调粮问题成为四川人民议论的焦点之一。四川的调粮是“大跃进”全局性错误中的一个局部性错误.不能离开全局来单独强调这个局部。  相似文献   

6.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很快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1月27日,清政府四川总督赵尔丰为形势所迫,与四川立宪派领袖蒲殿俊等签定《四川独立条约》,交出政权,四川宣告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从此结束了满清王朝在四川的封建统治。然而,12月8日发生“成都兵变”,存在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即被新一届的四川军政府所取代。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军政府令,开铸新版四川铜币。新币的正面珠圈内书“四川铜币”四字,中心部位有一朵芙蓉花,圈外上缘书“军政府造”,下缘书“当制钱×文”,两侧各有一个十字花;背面中心圆内有篆书“汉”…  相似文献   

7.
《中华遗产》2005,(5):140-140
近日.国家文物局确定并正式宣布将采用金沙“太阳神乌”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图案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乌围绕着太阳飞行.其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近代成都城市人口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清代成都人口的增长 自明朝中叶以来,四川人口就呈现停滞和萎缩状况。成都是四川的政治、经济中心,因而也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重点,故成都遭到的破坏十分巨大,人口减耗也特别惊人。从崇祯七年(1639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成都数被兵革,地荒民流”。康熙初年,社会稍微安定,一些流散他乡、遁迹山中的民众始各返原籍,但此时成都也仅只有残民“数百家”。成都附近的温江县原是经济富庶的大县,经明末清初的战乱,“人类几灭,劫灰之余,仅存者范  相似文献   

9.
我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支裔繁多,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爱。探究这种说唱艺术的渊源时,我们不应忘记敦煌遗书中的《捉季布传文》(伯三六九七)。关于这一题材,敦煌所出共有十个卷子。其中有的冠以“词文”题目,如伯三三八六卷《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捉季布传文》一卷篇末云:“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可见,当时已有专门从事这种说唱艺术样式的艺人——“词人”的称呼,而“词文”在说唱中也已成为独立的一种。敦煌变文卷子中有的唱词记有“平调”、“侧调”、  相似文献   

10.
魅力羌寨     
从四川成都驱车,沿岷江前行,经古城威州,穿杂谷脑河逆流而上,便可到达“东方古堡”。远远望去,那一座座高高耸立的石碉楼像一把把利剑直刺苍穹,弥漫着苍凉古风。这就是被称为“建筑艺术活化石”的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据当地老人讲:羌寨最初叫“陶殊坪”,是羌族的先人陶殊开发的,  相似文献   

11.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06,(4):94-95
“全国藏语标准语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十七项藏族艺术入选首届中国非物质化遗产;中央音乐学院首届藏族学生音乐会举行;藏族英雄史诗动画电影《格萨尔王》开拍;德格印经院与中国艺苑合作开发德格化;[编按]  相似文献   

12.
潘健 《旅游》1996,(10)
一、成都旅游区 成都市区郊区主要名胜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城市。相传远在周代末年,蜀王开明氏的后世把国都从郫县迁到这里,取一年成市,三年成都的含义,命名成都。在汉代,成都的织锦手工业发达,设置锦官管理,故成都又称“锦官城”,简称“锦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于土筑城墙上遍种芙蓉,秋日盛  相似文献   

13.
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四川简阳人傅崇矩编撰的《成都通览》一书,由成都通俗报社陆续印出。此书在“成都之有期游览所”中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有人玩泥巴、有人玩废钢铁、还有人玩石头……都玩出了不错的艺术形式来,更有蔡国强玩火药玩成了大家。但凡可以玩的都有人玩过了.那我找什么来玩呢?”朱心明曾经自己这样问。而如今.这位来自四川成都的艺术家朱心明就在“玩”一种在皮革上雕刻作画的艺术。提起朱心明,他最出名的作品算得上是三星堆的面具皮雕.在2010年的皮革艺术文博会上.他的4幅皮雕作品一亮相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干青一生,为救国救民奋斗不息。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四一二”事变后追随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抗战期间,他利用“四川王”刘湘私人代表身份,经常穿梭于成都与延安之间,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奔波。他还长期以国民党党员和民盟成员的身份在党外做四川军阀实力派的上层统战工作。四川解放前夕,王干青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  相似文献   

16.
苗燕 《神州》2011,(3):130-130
扬琴亦称洋琴,是唯一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乐器。它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民族文化土壤中不断积累与吸收、发展与创新,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必不可缺的乐器。扬琴艺术也将走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近日,有年轻记者从“热贡艺术之乡”采访回来,他告诉笔者,当地少数艺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偷减作画工序,以“省”换来“多”和“快”,赢取经济效益,老艺人们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青海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其中,仅说与唱就有土族的《福羊之歌》、回族的宴席曲、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嘎达梅林》,以及流行于多个民族中的“花儿”艺术,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民间文化遗产境况窘迫,有的甚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1日,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成都组织召开了《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和“附录”分卷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和“附录”分卷编纂委员会成员和编辑室部分成员15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周二中 《湖南文史》2013,(10):31-31
1924年5月,杨森(1884—1977)任四川军务督办,成为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此公雄心勃勃地吼出“建设新四川”的响亮口号,推行“新政”,一要修建马路,二要开辟公共体育场等等,一时间闹得沸反盈天。为了开辟成都春熙路,杨森一声令下,许多阻路的民房统统拆除。军阀搞拆迁,想必手段是相当厉害的,  相似文献   

20.
高文 《成都文物》2004,(4):16-17
我平生研究四川历代碑刻,近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购得“驷马桥记”碑拓片,十分高兴。成都北门外之驷马桥,早已不存。清代《四川通志》、清代《成都县志》以及近年刚出版的《成都文物志》上均未收录驷马桥。人们的印象中驷马桥只是传说中的一座桥梁,无任何历史遗迹遗物,驷马桥已经成为历史,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驷马桥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