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很多专家、收藏家几年来反复追问我“为什么不研究中国古典家具中不可忽视的铁力木及铁力木家具”,特别是拙著《木鉴——中国古典家具用材鉴赏》一书出版后,书中唯独没有“铁力木”,这一提问更直白、更尖锐了。主要因为我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默 《收藏家》2007,(5):67-74
有很多专家、收藏家几年来反复追问我“为什么不研究中国古典家具中不可忽视的铁力木及铁力木家具”,特别是拙著((术鉴——中国古典家具用材鉴赏》一书出版后,书中唯独没有“铁力木”,这一提问更直白、更尖锐了。主要因为我跟踪研究铁力木及铁力木家具时间太短,掌握过得硬的第一手资料太少,故不敢轻易下笔,以免误导尊贵的读者及朋友。  相似文献   

3.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03,(11):52-55
我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三十余年。在努力完成国家科研重大项目的同时,长期坚持进行有关蒋介石的专题研究,陆续发表相关成果。其中一部分,收入《近代中国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2002年2月,我又将另一部分论文结集为《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二,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先是台湾《传记文学》4月号发表段干木先生的“书评”,评论我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以下简称拙著)。该文题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出现的“古籍今译热”,可喜乎?可忧乎?众说不一.尤其是对于《资治通鉴》等大部头的名著全译,持有不同看法.一说《资治通鉴》全译值得赞扬;一说“全译”不可取.怎样正确看待古籍“全译”呢?我认为,那种完全否定“全译”的意见,是片面的,很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古籍整理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今译”,就是指的“选译”和“全译”这两种主要形式.古籍今译,是“选译”还是“全译”,或者在今译时再结合校  相似文献   

5.
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的《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全译》)成稿于1977年,出版于1981年6月。此书出版后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96期曾作如下评述: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经全译》,是一个新的开端。《全译》将三百零五篇全部加以译注,比较充分地吸收了历代和今人研究《诗经》的成果,提高了译文水平,在古诗今译方面做了些新的尝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全译》基本上是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不任意删节也不任意增添词义,尽量找出一些对应的词加以翻译,读者通过这样的译文,基本上可以掌握原文。……《全译》好就好在注释的文字很扼要,但在关键之处均能说明本于何家。征引的诸家见解,都是有代表性的。《全译》在碰到一些各家说法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一、拙著《古中亚币(前伊斯兰王朝)》出版后,有关河中地和七河地区部分内容偏于简单,故难以满足广大热心读者的要求,自己也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前,曾撰《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一文(《史学月刊》1981年第一期),后经修改补充,收入拙著《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一书(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近几年来,又感到关于曹魏屯田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探讨,因拟在前文所论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些问题,故日“再论”。  相似文献   

8.
《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集中对《四书》加以译注,颇便读者,实为一大好事。错译注有流失,留下了一些疵误,致使该书难以完美为称。我今夏通读,见有疵误,即作札记。篇幅所限,仅举《大学》、《中庸》、《论语》中明显的误译误注,各依章节略作辨析,以便将来该书再版时可资订正。有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大学》(括弧内的数字表示章节,《中庸》、《论语》同此)译注之疵误。(一)‘咱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的“壹是”,《全译》注为“都是”。按:“壹是”确切的义解应是“一律、一概”…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清史稿》,在书前所附的编辑部《出版说明》中,对《清史稿》一书的价值和存在问题作了简要评述,并介绍了这部书稿的编写、出版经过及其三种主要版本间的异同,对读者很有帮助。但是,《出版说明》把《清史稿》的三种主要版本分别称之为“关外一次本”、“关内本”、“关外二次本”。我认为并不妥当。因为,这很容易使不了解事实真象的广大读者得出错误的印象,似乎《清史稿》曾在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印行过两次,所以有“关外一次本”、“关外二次本”之分。实际上,正如《出版说明》本身已经交代清楚的那样,《清史稿》在关外只印行过一次,那就是《出版说明》中称为“关外二次本”的。而被《出版说明》称为“关外一次本”的《清史稿》,实际上仍然是在  相似文献   

10.
顷读《文博》1994年第3期.本期内容非常丰富,有不少精采的文章,使我开阔眼界,增益新知,很有收获.本期还刊载了黄盛璋先生的《染杯、染炉初考》一文(以下简称“黄文”).此文第一段就对拙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以下简称“拙著”)中关于染器的考释提出批评,自然格外引起我的注意.但读后觉得黄文提出的新看法不能成立,难以苟同,故在此略作分析.目的是给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提供材料,以便作出判断;同时也使问题明朗化,以便黄先生继续指教.汉代的饮食器中有一类染器,久已为金石学书籍所著录,建国以来,在考古发掘中  相似文献   

11.
近见《文物》1998年第一期刊登杨新先生(八大山人三题》一文,内涉入大山人诸多史实问题,甚有必要予以澄清,故撰此文,以求人大山人同好共榷。一、八大山人不能称之为“江西南昌入”八大山人为“江西南昌人”以前也曾见诸于多种著作,为此,我在拙著《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卜·书中给予了纠正,并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理论界的共识且获得了好评。然而,在杨新《八大山人三题》一文中,再次看到其冠以“江西南昌人”时,这不能不使我感到有必要再予专论。所谓籍贯,自明清以来,是指平民百姓依祖宗之庐墓及世业而居,并参加…  相似文献   

12.
高敏 《史学月刊》2003,(4):121-122
~~爵者的待遇 ,有逐渐淡化、贬低的迹象。关于这一点 ,在《从〈二年律令〉看西汉前期的赐爵制度》一文中已经论及 ,此不赘述。至于“余以入顷刍律入钱” ,是指《田律》的“顷入刍三石……皆二石”、“刍一石当十五钱”、“一石当五钱”( 2 4 1号简 )而言。“卿”既是爵名 ,据考“卿”又是高于五大夫的爵名 ,那么所谓“卿以下” ,就包括了五大夫以下诸爵等。这些人“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和“十月户出刍一石” ,因为都是按户缴纳 ,故简称为“户赋”。按照“赋”钱本指口钱、算赋之义 ,详见拙著《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史探讨》一书的《曹魏…  相似文献   

13.
《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发表了张宏明先生的《〈金石录校证〉标点辨误一例》(以下简称“张文”),摘引了拙著《金石录校证》卷十一“祖丁彝铭”中一段文字:“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张文认为“字伯时父”的“父”,应当“为下一句之首。即《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而非李公麟之作”。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提出两点反驳的意见,以就正于张宏明先生。一、《古器图》的著者绝不是李公麟父亲。张文认为“《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试问证据何在呢?查一下宋代的正史和野史、笔记,根本没有这种记载。如果李公麟父亲确曾写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出版的《中国通史纲要》,由白寿彝同志主编,杨钊、方龄贵、龚书铎、朱仲玉同志分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外文出版社将继续出版日、英、法、西班牙等外文版。我通读了全书,认为这是一部有特色的书。本书的《叙论》、别具一格,是别的通史所没有的一个特色。《叙论》分三节,分别说明中国的地理环境、居民和历史。而这三节的标题分別由三组数字组成:“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二、五十多个民族,近十亿的人门”;“三、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这样的叙论内容和标题形式就令人耳目一新。第一节“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指的是现在中国领土的面积。这块土地的面积是长期  相似文献   

15.
《竹木春秋———甘肃秦汉简牍》作为《陇文化丛书》的分册之一 ,由西北师范大学王震亚先生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9年 7月出版 ,全书十八万字。是书重在系统介绍和总结甘肃简牍 ,其功和过自会有人评说。因为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敦煌汉简” ,当然也会有人将之列入广义的“敦煌学”。只是由于书中对一些“敦煌汉简”作了不太适当的介绍 ,怕会引起不少人的误会。在此希用贵刊宝地 ,借对有关内容正名之机 ,向王先生求教。一、“敦煌汉简”简介既是谈有关“敦煌汉简”的问题 ,当然就有必要就“敦煌汉简”的发见史作一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之上 ,再…  相似文献   

16.
王天海先生的新作,《意林全译》被收入《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是国家“九五”出版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首次对《意林》这部古籍的全面整理研究。就总体而言,可以说《意林全译》是近年来古籍整理中一部上乘之作。《意林》是一部诸子百家言论的摘录汇编,为中唐扶风人马总所撰。马总字会元,生年不详,卒于唐穆宗长庆三年,主要经历与活动在唐贞元至长庆年间。一生为官,从地方官吏直做到户部尚书。马总性情刚直,不妄交游,崇尚儒学,精于政道,曾在岭南为官多年,于边区开发建技颇多,有政声。《意林》是马总多年研究诸子,摘录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湖北出土两件铜戈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第17册。该册图录为兵器部,其中有两件铜戈,分别出自湖北的江陵与枝江,是首次披露的新资料。数年前,我曾得到江陵所出的一件铜戈拓片,因该戈尚未正式发表,故未收入拙著《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枝江所出的一件,杨权喜先生曾在其论文中提到,但未附拓片。我曾去信湖北省文物商店,请协助作一拓片,函复该店仓库有待清理.一时难以满足要求,故在上述拙著中也未收进该戈拓片,仅附杨权喜先生提供的临写本。由于未能见到此戈拓片,对铭文的某些字不敢肯定,故多缺释。今草此小文,对上述二戈铭文作简短考释,也算对拙著作一点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8.
从《左传》的史学思想看其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是记载春秋及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古籍,其作者是谁?众说纷坛,历来争议颇大。学术界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1、左丘明作,又有人认为与左丘明无关;2、子夏的门人作;3、吴起等人作,又有人认为吴起作而与左丘明无关;4、刘歆伪作。拙著《吴起传》①曾就《左传》的成书过程论述过其作者。②我认为,从总体上看,即从《左传》成书过程与作者的关系看:《左传》的作者不只一人,也非一世之作,而是有一个相当的过程。当是草创于春秋后期的左丘明,经数传而至战国初期的吴起。他一边传授,又一边整理而成书。在此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  相似文献   

19.
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一九九二年八月号有汪荣祖君所著一文。由于拙著《戊戍变法史研究》对戊戍变法史的看法与传统不同,故汪君称我的看法为“Revisionism”(修正主义)。汪君此文主要系批评拙著。今谨答覆于下:  相似文献   

20.
王天海君新著《穆天子传全译》(以下简称《全译》),我从头至尾地细续一通,它使我昏花的老眼为之一亮,枯寂的心田为之活跃。平心而论,它算得上是近二十年来古籍整理研究中的翘楚之作。《穆天子传》号称难读,虽经清人洪颐馆、陈逢衡之补正及近人刘师培、顾实之疏释,仍有多处不能的解。王君之《全译》,出人于诸家之训估,泛览于历史地理,剖折毫芒,顿中肯要,轶出前人著述处甚多。其书有下列诸特点:1.全书平实,无丝毫骄矜肆意抨击之风。清人城外中地知识不富,释《穆传》往往狭于禹域之内,故不能开展;清末民初中外交通大开,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