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清朝的法律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在明朝的基础之上,又突出其民族统治的特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本从清朝统治立法和司法的角度,论述了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清朝建立初期,朝鲜王朝在朝贡的同时,试图获取更多的关于清朝的相关信息。而漂流至朝鲜半岛的中国漂流民成了朝鲜王朝了解清朝社会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17-19世纪间,清朝国民被漂流至朝鲜半岛后,与当地官员进行审讯式交谈过程中,朝鲜官员对对清朝废除海禁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朝鲜官员在问询过程中对清朝海禁令被废除的时间、海禁令被废除的原因等进行相关问询,并将所有记录收入到《备边司誊录》的"问情别单"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有清一代的两江总督中,共有三对父子总督,范承勋、范时绎父子即是其中之一。沈阳范氏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就投奔清朝效力,范承勋的父亲范文程辅佐清朝入主中原,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他的家族也受到清朝皇室优待,很多族人都被委任高官。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臣,他主持清朝外交超过30年,是清朝晚期外交活动的核心人物。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及其奉行的对外政策对于清朝晚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所参加的外交活动以及中外交涉构成了清朝晚期外交实践的主体。李鸿章代表清朝和西方列强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深入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晚清外交,对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政府对苗疆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苗疆的法律问题调整是清朝民族法制建设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清朝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在苗疆地区进行的立法和法律调整措施的研究 ,指出清朝在苗疆地区的民族立法是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 ,在实施过程中是灵活、有效的 ,体现了清朝民族统治和民族立法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满族统治者在奉天地区文官的选任上,以满官为主、参用汉官。通过对奉天文官选任中民族选择性的研究,为清朝奉天官制乃至整个清朝地方官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民族畛域的角度,透视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意识与"首崇满洲"的治国理念,以及清朝统治者对汉官的任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发源地和清朝入关前的大本营,在清朝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盛京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和后金迁都的都城,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继续扮演着陪都的角色.清朝统治者统一全国后,依然惦念着祖宗的基业,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四位皇帝共进行了 10次东巡.历代清帝对东巡的重视,也赋予了东巡谒陵更多的意义.由于东巡活动的历...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探讨了黑龙江省在清朝之前不可能种植小麦,黑龙江省种植小麦约从清朝初期开始,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随着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小麦在黑龙江省发展的很快,至清朝末期,已成为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9.
清朝建立初期,遭到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难,社会生产力出现严重倒退。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清朝初期,当权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采取很多经济增长方式,试图尽快回复社会经济。文章主要对清朝建立初期的社会经济恢复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以及清朝前期统治者对恢复社会经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在清朝中期,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这一切要归功于清朝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清朝是被媒体毁掉的吗?》关于清朝的灭亡,一个流行甚广的说法是,由于清政府没有加强媒体的管理,在新政期间,媒体总是发布有关政府的负面消息,做负面评论,清朝实际上是被媒体搞垮的。或者媒体至少也是清朝垮台的一个有力的推手。随着清政府开放报禁,革命党人回国办了很多报纸。在日本办的机关报、民  相似文献   

11.
清朝屯田     
清朝屯田乌廷玉屯田是清朝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试根据清朝官方文书,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朝屯田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提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一、屯田区的建置和发展清族入关以前,已在东...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研究清朝皇权,对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珍研究员的《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①是一部研究清朝皇权的创新成果,读后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从多个视角探讨清朝皇权。作者从清朝皇权发展历程、若干宫廷制度的建立与变革、皇权发展历程和宫廷制度建立、变革中皇室及宫廷人员的遭遇等方面考察清朝皇权,使皇权研究这一政治  相似文献   

13.
1634年,察哈尔部林丹汗败亡后,清朝控制了漠南蒙古地区,但是,漠北喀尔喀不顾清朝阻挠,一度恢复了与明朝的贸易关系。明朝收购喀尔喀马匹,补充战马,并试图利用喀尔喀部扼止清军西进。清朝则通过军事威胁和利诱,迫使漠北喀尔喀停止与明朝贸易,转而与清朝通使贸易。清朝以土默特、喀喇沁两部的名义控制明蒙贸易市口,不仅解决了自身经济需求,而且在贸易方面控制了喀尔喀。明朝则默许了清朝的间接贸易,以避免清军侵扰其北部边境。  相似文献   

14.
雍正年间清朝首次遣使俄国的史事,打破了人们关于清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传统认识。清朝遣使俄国的动因,学界多关注俄罗斯、土尔扈特在清朝对准噶尔军事政策上的意义,忽视了清俄之间再三交涉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弟弟罗卜藏舒诺,尤其是在准噶尔政策中他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就清朝首次遣使访俄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瓶掣签是清朝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文章对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及其在西藏的实施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16.
清朝接待中亚各部朝觐使团的礼仪,对于清朝中亚政策和边疆治理兼具象征性与实效性作用。文章结合中央与地方双重视阈,呈现清乾隆朝对中亚各部朝觐使团接待礼仪的具体运作实态并延展了对礼仪的讨论维度。清朝在接待朝觐使团之筵宴、行围以及观阅等礼仪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仪式和符号,强化中亚各部对清朝权威的认知,这是礼仪的象征效用。就清朝边疆治理的实践层面而言,赏赐礼突破了“宣示恩赏”的象征性意义,转化为管控边境的有效途径,为清朝稳固边疆的统治乃至在中亚扩大自身政治影响力,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全国采取八旗驻防政策进行统治,满城便是在构建八旗驻防的过程逐渐建立的,本文从满城的含义、满城构建的形式、满城构建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在清朝才出现的建筑。满城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晋藩 《清史研究》2002,25(3):17-25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 ,不仅其经济超越了前代 ,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对清朝法制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及其发展阶段与特点作了详尽的阐述 ,论述了清朝法制发展从兴起、成熟到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几个阶段考察了清俄关系中的蒙古中介作用。清俄发生关系前,俄国势力已渗入西蒙古地区。在喀尔喀诸部归属清朝以前,蒙古人已开始扮演清俄关系中介角色。《尼布楚条约》订立和喀尔喀三部臣服清朝后,虽有俄国人的拉拢利诱,但喀尔喀诸王公作为清朝命官主持对俄交涉事宜;蒙古语文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清朝对俄外交的正式官方语文之一。此外准噶尔汗国的存在曾对清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俄国并没有为此卷入准部与清朝的军事冲突中去  相似文献   

20.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古代社会也是在此终结,它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王朝,后人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清朝的出现使世界的进程倒退,其存续的两百余年,在科技、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方面没有任何的进步,另一些人则认为清朝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清朝的历史,根据一些具体史实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