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稚松 《中原文物》2007,5(1):83-87
甲骨文中的“■”与金文中的“■”应为一字,可释为瓒;“■”就是金文中的“■”,应释为祼。此外,文中还对旧有甲骨卜辞中几个可能与祼、瓒相关的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兹字补释甲骨文有一个(?)字,象两束丝之形,本当是丝字,隶定应写作(幺幺)。《说文》:“(幺幺),微也。”应是引申义。卜辞的(幺幺)用作兹,为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则是借音字,传统称之为假借字。周代金文以及后代文献,兹用作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均为近指,近似于此,大体上可  相似文献   

3.
释"于"     
典籍有“于”为风声之证,甲骨文“于”字象意“地气”穿地而达天听,故“于”字本义为风声。最初的歌声是祈雨时模仿风声而呼嗟。甲骨文“吁嗟”字形中有“于”,又有描画于字轮廓的带尾“弓”形。带尾“弓”形即哥字初文,从于、从带尾“弓”形的字就是“呼嗟”之“吁”之本字。后来从于、从带尾“弓”的字改从口,就是吁字。小篆于字显示“地气”冲断宣碍之象,乃是缘金文阳字中示意天、地,以及碍于地的“地气”的中断“于”字形而致讹。  相似文献   

4.
国宝何尊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新 《文博》2005,(6):30-31
“中”和“国”两字在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中很多见。如在宝鸡山土的西周早期的何尊(图一)、大盂鼎,中期的卫簋,晚期的比鼎、毛公鼎等鸿宝重器的铭文中的,都有“(?)”、“(?)”和“或”、“彧”(图二)。依照汉字的造字规则,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甲骨文“(?)”和金文“(?)”,就是象形字, 象征着居于军队中央,指挥士兵作战的旗帜,即旌旗。中间为旗,上下各飘着为旗游,这种由各种飘带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金文馘(■、■)字与其所从■字等的释读涉及相关甲骨文、金文数例。甲骨文、金文“■、■、■”等字即馘字,馘字所从“■、■、■、■”等字即■字。  相似文献   

6.
徐宝贵  孙臣 《考古与文物》2001,(1):78-82,95
于省吾先生释甲骨文此字为“橐”,他说:“至于橐 字作 ,其中所从的 ,为什么释为缶?我的解答是,商代金文宝字所从之缶,作父丁卣作 ,辇卣和 均作 。不仅如此,商代金文的宝字所从之缶,也有不从口者。例如,作父乙卣作 ,新尊作  相似文献   

7.
商代甲骨文、金文中“车”字的几种字形及有关的记载,对我们发掘、研究殷墟出土的车子遗迹很有帮助,如曲衡马车的发现、车试及不同形式车厢的清理、车辙的研究等,都是受到甲骨文、金文中“车”字资料的启发,而使发掘与研究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释"*(籆)"     
本文讨论甲骨文、金文中的*"字.从"*"字的取象构形、构字偏旁、辞例、实物形体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字就是"籆"字.  相似文献   

9.
释商代金文里的“南门”合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商代金文里的“南门”合文施谢捷商代金文里有一徽号文字作[1],见于《父丙鼎》①。新版《金文编》把它作为不识字处理,归在附录上②;李孝定谓此字“从门,上不成文,当为门之象形”,释为“门”③;最近王慎行认为此字“下从门”,上部象亭楼之形,此乃城门上建...  相似文献   

10.
释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说文·高部》云:“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此释不确,乇音宅、音磔,与亳声相去甚远,亳字不当从乇得声明显可见。今按亳字在三期以前的卜辞中多写作(?),三期以后特别是在五期卜辞中皆写作(?),可知拿就是亳字的初文。初文(?)字当从高省、(?)声,(?)字甲骨、金文或写作(?)(见《甲骨文编》、《金文编》卷十三),实即丰字之本字。五期卜辞云:“在(?)师贞”(《摭续》一七五),于省吾先生释此字为(?),晚周陶文“蒦阳南里人(?)”之(?)又写作(?)是其证。《说文·生部》云:“(?),草  相似文献   

11.
一、释“嘴” 甲骨文和金文韵“线”含,据令衡见韵形体可归见为兰类:气叹辱么蟹黝4燕》/钟字琢识.象人头上生发,前两例反映得尤为堵处,随淆字形韵简化,头、太成乃一体。这种写法在古文字中屡几示鲜.如“若”字:心东津乡妇7了瞥胃;少喀下》书夕 稼甲》合夕‘咚甲袅沪“3孙海波先生谓“象人跪聪涌两子扶其首,⑧,是.又“瑞,,字:,企介礁冬宁沪沙l.衫。嗯挤加‘心甲》‘邓“钱”字为动词,闹斌有两种:2.找某方(国)J:有线。 “钱”字从“少’从“,”。“少”持韵浑法有鸿、B、c兰种,小有更化,但郡是人首钧象形。可资比软韵字例如:声笋岁)行侄浪自…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6年第2期发表报道新出吴王光剑的简讯,铭文隶定有两处可商。一、"允",语中助词(《词诠》603页),简讯误释"以"。二、"■",简讯误释"肇"。细审拓片,字右从"(?)",象"伸两臂与杖齐长"之形(《天壤阁甲骨文存》42),与甲骨文、金文"■"字吻合。剑铭从"戈"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金银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和白银是稀少、珍贵的金属,分布较广,常以自然形态出现,有引人注目的色彩和光泽,比其它金属更容易发现。因此,金银可能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金属。黄金白银进人人类社会生活后,逐渐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中国出现文字后,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就有了“金”字,(图一)但当时的“金”字并非专指黄金,更主要是指铜。黄金与铜的区别在春秋中期逐渐明确,战国时期文献中的金字多半是指黄金。银在早期文献中称“白金”,故出上的甲骨文、金文乃至战国文字中都没有“银”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14.
张亚初先生《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一书熔铸了他十年的辛劳,本人在了解到张先生编写《引得》的艰辛经历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引得》在4972个金文单字中,对其中一千多个字提出了新认识,凝结了张先生长期以来研究古文字的心血和经验。此外,他还在序言中总结了确定新识字的十二种方法,更有许多新见闪烁其间。但我认为所述方法中“利用金文装饰美化的特点释字” 这一提法还须澄清,“利用由繁趋简的规律释字”、“利用由简趋繁的规律释字”、“利用偏旁通转的规律释字”等方法还须加以限定。在此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宰兽簋铭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98年第8期罗西章《宰兽簋铭略考》,载有周原博物馆 1997年8月征集的西周宰兽簋铭文拓片,铭文第9行有关册命赐物的记录,原释文作:“易(锡)女(汝)赤市、幽亢、敡勅,用革。”其中“敡勅”一物,原未作说明。覆按铭文拓本,“敡勅”二字分别作图一:1、2之形。图一:1 金文仅见,左边偏旁与本铭“易”字及其他已确识的“易”字有明显的差异,原释为“敡”,恐不确。实际上,此字左偏旁应即“川”字异构。这种写法的“川”数见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资料,旧释为“川”  相似文献   

16.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17.
殷代的冰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有风、云、雷、雨等字,卜辞中关于风、云、雷、雨的记载也很多。但是甲骨文里有没有雹字、卜辞中有没有关于冰雹的记载呢?我们的回答是有的。最早认定甲骨文里雹字的是叶玉森,他认为甲骨文(?)、(?)、(?)等即是雹字。可惜这个字乃是雷,并不是雹,叶氏认错了,于省吾教授有详细考证,已辨其学说之非。《说文》:“雹,雨冰((?))也,从雨包声。(?),古文雹。”以雹字篆文作雹,古文作(?)。  相似文献   

18.
卜辞中的“”为由字说张玉金卜辞有"'字,唐兰先生释为"由"认为即字①,于省吾先生也把此字释为"由"②,饶宗颐则释为"古".③晁福林释为④甲骨文中有"古"字,写作字从“口"从“母"。“母"就是盾牌,"古"是"固"的初文,盾牌的特点是坚固,因之,古人就...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金文馘((戈耳)、(戈酋))字与其所从(目)字等的释读涉及相关甲骨文、金文数例.甲骨文、金文"( )、( )、( )"等字即馘字,馘字所从"( )、( )、( )、( )"等字即(目)字.  相似文献   

20.
巴蜀符号琐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巴蜀符号,学者多认为是象形文字,但也有认为是拼音文字的。其实,大凡文字,都经历了象形阶段,拼音文字也难例外。有了这一前提,巴蜀符号便与中国古文宇的正宗——甲骨文和金文有了可比性。循着这一线索,本文拟就三个典型符号发表些浅见。一、释“巴” (?),或作(?),在巴蜀符号中最常见。旧释“心”,徐中舒先生首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