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这部乾隆(1735-1796年在位)时期给人印象深刻的皇家藏书目录,初版本於1781年呈现给乾隆皇帝,无疑是中华帝国晚期最杰出的目录学成就。②然而,尽管当代读者仍能从目录学家的注解中获得有益的见识,但对这部皇家授权的私人藏书集成的审查实效的估价,则仍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回溯中国古代藏书史的研究历程时,我们不难注意到,叶昌炽(字鞠裳,长洲〈今江苏吴县〉人,1847——1917年)的《藏书纪事诗》实是一部开山发凡之作。在此以前尽管已有我国第一部藏书家传行世,但这部《吴兴藏书录》(1830年刻)仅是吴兴一地共十五个藏书家的传记资料集,殊难称为研究藏书史的专著。唯有这部《藏书纪事诗》,因为它史料收集的广泛、史论内容的精当、编著体例的适洽,才在中国藏书史上奠定了其开山发凡的特殊地位,且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逸民”考     
<正>一、"逸民"歧解逸民,见于《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诸多经学家对逸民一词进行了解释。何晏:"逸民者,节行超逸也。"[1]皇侃:"逸民者,谓民中节行超逸,不拘于世者也。"[2]何晏与皇侃认为逸民应视为民众中节操品行超脱隐逸,不被世俗所拘束的人,强调他们的品格节操的高尚。而朱子对"逸民"一词的注解则异于何晏与皇侃。《四书章句集注》: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3]我们可以看到,朱子偏重强调逸民是"无位"的,而何晏、皇侃则偏重强调逸民的"节行超逸"。而《论语》中的逸民柳下惠"三黜不去",并  相似文献   

4.
于丹在百家讲坛说《论语》,以惊人速度成为文化明星。那些排着长队购买《于丹<论语>心得》的读者,跟很多年前排着长队购买文学史上最晦涩作品《尤利西斯》的读者,何其相似。这种轰动效应,一方面要归功于电视这部万能机器——有关《论语》和孔子的著作,我们的书店里  相似文献   

5.
定州西汉怀王刘脩墓出土的竹简《论语》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论语》抄本。初步被认为是《论语》的汉简有约620枚,残简居多。简全长16.2(约合当时的7寸)、宽0.7厘米,满字者19~21字(不算重文符号),两端和中腰用素丝连缀,尚留痕迹。录成释文的共7576字,不足今本《论语》的二分之一。其中保存最少的为《学而》,只有20字;最多的为《卫灵公》,有694字,可达今本的77%。这部《论语》虽是残本,因中山怀王刘脩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所以它是公元前55年以前的本子,是时有《鲁论》、《齐论》、《古文论语》三种《论语》存在。它的特异之处,是研究《论语》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国初年,版本目录学承清代乾、嘉之余绪,蔚然成风。其私人撰著,成就最大的莫过於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与孙殿起《贩书偶记》。这二部目录学著作的共同特点是收单刻本而不及丛书,以四库全书目录为纲。把著者所见所闻的各种刻本汇抄书名之下,间用案语详明出处,对於查考古籍,有按图索骥的功用,颇便学林。而且,这两书邵氏在前,孙氏在后,大凡邵氏已录者、孙氏则略去,邵氏所无者,孙氏乃补入。二书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直到现在,仍被视为版本目录学要籍。但是,由於种种原因,《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与《贩书偶记》中存在着不少疏误,解放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整理排印发行这二部书,邵氏之后邵友诚先生为其书改正二百六十余处,雷梦水先生也为《贩书偶记》辑有正误补遗。我在长期查考古籍的过程中,在向这二部版本目录学要籍请教的同时,间亦发现邵友诚,雷梦水先生改订未尽的疏误数十条,并详加考证。今择其若干条发表,以就正於方家。〔《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文中简称《标注》)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新1版本,《贩书偶记》(文中简称《偶记》)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新1版本,其余征引群籍须注明版本者随文附出〕。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历来在学者、文人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后世学者普遍重视《论语》的注解问题,但在个别词句的解释上存在歧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的历时变迁。本文以《论语》中的一些语句为例,就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略作分析,以期对于我们今天的《论语》阅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伴随《论语》在儒家经典的地位的上升,以目录学为观察视角探析《论语》在众多的目录著作中由最初的"经之附庸",逐步发展为一个固定类目,梳理《论语》类目在目录著作中的分合衍化,在经过了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宋、明清四个阶段后,由《论语》类目发展为"四书"类目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莫友芝(1811-1871年),字子偲,号郘亭,自号与俦子。贵州独山县人。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是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诗人、书法家。一生著作甚富,有《郘亭诗钞》、《影山草堂诗钞》、《郘亭外集》、《郘亭遗文》等诗文著作。另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纪要》、《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有名的目录版本著作。莫友芝的为人在当时也深为世人所推重。柳州市图书馆在整理古籍过程中,发现了署名“葆光”评点的《郘亭诗钞》一册,刻本为同治丙寅(1866年)江宁三山客舍修补本。册内钤有“华亭封氏篑进斋”、“封  相似文献   

10.
孔安国是西汉的经学大师,所著《论语孔氏训解》一书被清代学者目为伪书。但事实上《论语》孔注绝非后人伪造,孔安国和《论语》有一定的联系,他确曾考论古今文字,为《古文论语训解》,但流传下来的《孔注》屡经后人的口传笔抄及增删,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孔安国对《论语》的注解,重在训诂,兼及大义。《论语孔氏训解》是迄今尚存的最古老的《论语》注本,也是儒家经典中"行于世"的最早注本。  相似文献   

11.
方建新 《文献》2005,(2):92-107
在中国古代藏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官方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大系统.宋代藏书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不但具有国家图书馆性质的馆阁经常组织一些著名学者和馆阁成员为馆阁和皇家藏书进行整理编目,而且,很多藏书家也编撰了为数不少的私家藏书目录①,给后世留下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为行文方便,下文或将晁、陈二书简称为<读书志>、<书录解题>或<晁志>、<陈录>)、尤袤<遂初堂书目>三大私家藏书目录,成为了解、研究宋代及宋代以前图书典籍的重要书目工具书.  相似文献   

12.
《洛阳伽蓝记》的特点李晓明北朝东魏史学家杨之所撰的《洛阳伽蓝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由于这部书在旧的目录学分类中列在史部地记类,加上这部书的书名,不能使人看出它和史学的联系,因此,这部书没有引起后世史家对它以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史学的角度,探讨这部...  相似文献   

13.
本对《论语》中三章的注解进行辨析。其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是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公案,对此作提出新解;后两则是对通行的解释质疑,提出不同意见。并希望由此对《论语》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及阐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正莫伯骥(1878-1958),字天一,广东东莞麻涌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读书、爱藏书。成年后到广州长期担任《羊城日报》编辑,后开设仁寿大药房,生意兴隆,积累了丰厚财富,开始不惜高价购买各地名家散出的珍本古籍。藏书日益丰厚,最多时达五十万卷,自称"五十万卷楼主人",闻名大江南北。其藏书盛况当时被誉为"上企瞿杨,无惭丁陆"。[1]莫氏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学问精良,在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等方面颇有造诣,著有《经学文献》等50多种。《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书尾附  相似文献   

15.
《和名类聚抄》是日本最早的分类体汉和词典(大约成书于公元934年)。这部巨著凝聚了当时词汇的日语读音——"和训",是日本对中国语言文化吸收的活化石。"此间(云)"是其中对"和语"读音注记的一种表述方式。本文拟从"此间"的由来和含有"此间"注解的三种形态及其特征对"此间"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春秋左氏传郑义辑述》辨正四则陈建樑徐孝实先生《春秋左氏传郑义辑述》(见《文史》第八辑)辑录郑玄於他书注解中提及《左传》的条文,用功极深。拜读之间,仅录其中可商榷者四则,以就正於方家。(一)《昭公三年》:三老冻馁。朱鹤龄《读左日钞》:黄震曰;郑康成解...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大行朱子学,朱熹以其理、气等说诠释《论语》。伊藤仁斋大胆否定宋学,努力复原孔孟先圣思想,开创古学学派。本文主要通过伊藤仁斋所著《论语古义》中对"学""道""礼""仁"的注解及论点,辨析其对朱子学的解构。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0,(3)
<正>绛云楼藏书究竟多少?黄宗羲云:"绛云楼藏书,余所欲见者无不有。"吴骞《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读书敏求记》云:"绛云未烬之先,藏书至三千九百馀部。"钱曾《读书敏求记·李逸民棋谱》载:辛丑暮春,牧翁过述古堂,流览宋刻书,谓"可当绛云楼之十三"。再现绛云楼藏书真相,与阐扬钱谦益目录学思  相似文献   

19.
<正>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教授的新著《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由广陵书社出版,在2017年第七届江苏书展隆重推出。培根教授是苏州人,这部70余万字的力作展示了他潜心研究家乡藏书文化数十年的最新成果。该书原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经专家匿名鉴定为良好等级,很快被列为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她的出版标志着苏州藏书文化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构建了一个宏伟区域藏书文化研究的理  相似文献   

20.
杜泽逊 《文献》2002,(2):225-231
近百数十年间,言古籍辑佚,必称马国翰,而言目录学及藏书史则罕有及之者,究其原因,在于马国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