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宁硖石灯彩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被誉为江南一绝。民间灯彩艺术家陈伟炎于1997年创制的茶壶灯,则是硖石灯彩的新品种,其制作工艺包括拗、扎、裱、刻、针、画、糊七大技法,开灯彩艺术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2.
秦淮灯彩是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制作集中国传统的编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手工技艺于一体。秦淮灯彩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秦淮灯彩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出现“家家走桥,人人看灯”之景象。1985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名扬海内外的秦淮灯会和灯市,使灯彩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恢复,得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提升。1996年,秦淮区获“民间艺术(灯彩)之乡”美誉。2008年“秦淮灯会”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2年“秦淮灯会”启动申报“世界非遗”。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秦淮灯彩的传承人大多也就生活在秦淮河两岸。其中,陆有昌便是国家级“非遗”秦淮灯会传承人,出生于1944年1月,中专学历,南京江南龙灯厂厂长、总工艺师。1954年他跟随父亲学做荷花灯、飞机灯等十多种传统的秦淮灯彩。2006年扎制的莲花灯入选国家特种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内各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灯彩艺术以及灯彩与舞蹈相结合的民间灯舞,同时对元宵灯俗的起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若峰 《旅游》2006,(5):66-70
不曾见过如此丰盛的视觉大宴。文庙内,五彩缤纷的花灯布满了大院及走廊,有人物灯、动物灯、座灯、宫灯、吊灯、无骨灯、走马灯、宝莲灯等等。那花灯,盏盏造型别致,个个制作精美。最具特色的是“无骨料丝花灯(当地俗称纸扎灯)”。泉州的无骨料丝花灯,是我国花灯族中的特有品种,被称作是立体的刻纸艺术,曾经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享誉天下。  相似文献   

5.
清末画家胡术,史志记载甚少。杭州市萧山博物馆藏有胡术绘画作品7件,其中几件人物作品可谓其精品之作,体现出了其不凡的绘画技艺。本文根据胡术存世作品对其生平作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肖文  周冬梅 《沧桑》2013,(4):205-207
吉安民间灯彩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荷载着吉安百姓本真原生态的文化灵魂。本文以吉安鲤鱼灯为例,将从神话传说的渊源性、图腾崇拜的仪式性、农耕文明的眷恋性三个方面对吉安鲤鱼灯蕴涵的原生态文化展开考略,来探究蕴蓄在吉安民间灯彩艺术中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7.
读张问陶<南台寺饮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学博物馆珍藏的清代张问陶<南台寺饮酒图>,不仅绘画富有特色,而且有众多的题画诗,题者大都是四川近代史上的名人,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文中对此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考证和探析.  相似文献   

8.
继微 《收藏家》2005,(8):39-44
锡器的制作旧时好些地方的婚嫁,男方的聘礼, 女方的陪奁,大都要凑上几件锡器。有钱的,作整套,钱少些的,选几样作,实在没钱,也得作个锡灯盏。川西好些地方,结婚行大礼,还有合灯的习俗。新娘子过门, 拜天地,入洞房,事先得就近请个福气好的人撒帐、点灯,锡灯盏是最合用的。明清时期,锡器业已是全国性的工匠大行。他们以师承关系延续技艺,有严格的行帮规矩,师徒关系有如父子,一经确认便终身不变,业内以行活切口来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泸州宋墓出土的石刻中,有一批武士形象,其中大多为男性武士,还有几件女性武士.文中对这些武士的装扮、雕刻技法以及艺术风格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衢州市博物馆藏有多件王梦白绘画作品。本文在整理介绍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对王梦白的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南京金银细工工艺始于六朝,精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兴盛于民国,创新发展于当代。以南京宝庆银楼为代表的金银摆件制作技艺继承了我国传统金银器制作工艺,融南北工艺特色于一身,在题材和造型上,拓展了传统金银器的表现形式,是江南实镶錾花工艺传承完整、脉络有序的典型代表。清代嘉庆年间,浙江宁波诞生了"宝庆"字号的金银制品作坊。光绪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宋以前为军事重镇。南宋定都临安后,受京城辐射的影响,逐渐向经济重镇转变。元至正年间(1341~1353年),硖石首“设税务,隶巡检司”,开始课税。明时先后设硖石巡检司和管理水上交通的硖石河泊所,经济地位已经超越了军事地位,经济规模超越了时为县治的盐官镇。因硖石处于此地区水利交通枢纽地位,太平天国战乱后承接了东移的长安米市,从此步入发展高峰。清末民初,近代工业文明成果不断被引进硖石,硖石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3.
热心公益的硖石首富 徐申如(1872-1944),名光溥,浙江海宁硖石镇人,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父亲.徐氏原籍浙江海盐,先辈于明代正德年间迁居硖石,并开始经商,主要经营丝行和酱园.据徐氏宗谱记载,徐申如祖父徐廉墅是个太学生,先后娶朱、吴、张、王四氏,生有六男四女.  相似文献   

14.
吴杏全 《文物春秋》2009,(1):59-65,72
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中共出土了铜灯20件,本文从造型、铭文、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逐一探讨介绍,并就其功能、结构、造型及装饰艺术等分析了这批灯具的主要特色与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黔西地区铜器时代金属制作技术及水平,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贵州银子坛墓地出土13件铜器和2件锡器进行了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中水银子坛墓地出土的战国到西汉时代的铜器,有红铜、锡青铜和铜锡铅合金多种材质,而锡器有纯锡器以及锡铅合金,合金配比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制作技术有铸造和锻造工艺,并能应用冷热加工技艺。本文对研究古夜郎地区金属器的制作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之主要目的是将被误定的元初书画鉴赏家汤之《画鉴》的写作年代加以更正。此书原定为至治到至顺年间(即1320或1330年代),经考证乃撰于至元、大德年间(即1280及1290年间)。此外,作者对《画鉴》之版本、流传及内容亦作进一步之研究,并探讨汤写作《画鉴》的动机及潜在读者,以及《画鉴》对当时绘画发展及后来有关画论著作之影响。这些疑问之厘清有助于当今美术史家对元代绘画发展之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鸟崇拜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在藏文化中也有丰富的体现。藏戏是藏文化的代表之一,面具是其不可或缺、极富特色的元素。在动物面具中有多种鸟面具,在藏戏《白玛文巴》中有所体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了一件藏戏《白玛文巴》云雀面具,其制作工艺如何,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此面具为贴布脱胎面具,制作时需经制作胎模、制作贴布白坯和按照绘画造像规范进行安装附件及着彩绘色三道工序。云雀等鸟类角色在藏戏《白玛文巴》中多次出现,帮助主人公排忧解难,体现了藏族的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鼻烟壶是盛放鼻烟的专用器具,在清代早期随着吸闻鼻烟习俗的兴起,鼻烟壶的制作应运而生,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制作中汇集了书法、绘画、雕刻、烧造、镶嵌等各种工艺技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浓缩了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  相似文献   

19.
蒲华是晚清海上画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但生平资料稀缺。本文通过对杭州历史博物馆馆藏的20余件蒲华绘画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初步分析了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并从花鸟、竹石、山水三个方面探讨蒲华绘画粗率奔放、简洁而直接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刘慧茹 《文物天地》2020,(2):117-121
一引言陶瓷是火与土相结合的艺术,融合了大自然的天成与人们的智慧结晶。正如《考工记》中所说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1],道出了一件精美的器物制作出来的难度甚高。正因为难度高,在陶瓷制作的过程中不乏制作工艺缺陷的存在,这些工艺缺陷披露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制作材料、制作技艺等大量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