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颐阙位于四川雅安市郊姚桥乡汉碑村。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颐阙现为一保护整体、有墓、兽(圆雕雌雄辟邪一对),阙为双阙,均为子母阙。墓阙相距160余米,两阙相距13.2米。东阙残,只剩座和阙身,阙顶为后世仿制,两阙完整。阙为仿木结构石质建筑,由台基,阙身、阙楼、阙顶四部分组成。母阙砌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0,(6)
正太室阙,位于河南嵩山太室山南麓中岳庙门前的中轴线上,是庙前的神道阙,分东西两阙。两阙结构相同,皆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上刻有铭文及各种人物、动物、树木形象,其中三处铭文皆位于西阙之上(1)(图1)。西阙北面上方是元初五年吕常造石阙铭,即太室阙铭。铭文阴刻隶书,二十七行,  相似文献   

3.
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郊成雅公路侧,距雅安市约7公里处的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为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所建,是一对扶壁式的双阙,两阙相距12米。东阙残损严重,主阙斗拱层以上的阙额、阙檐、阙顶和子阙全部散失,不能恢复原貌。西阙现状基本完整,现人们所称的高颐阙,系指西阙而言。高颐阙由32块紫红色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在长2.55米,宽1.65米,高0.45米的船形基石上堆砌成有扶壁的重檐五脊式的石质建筑。主阙13层,子阙7层,由于阙是建筑在未作基础的地面上,加之地震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阙基下沉、阙体倾斜和开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9,(4)
1975年3月,四川西昌地区博物馆在西昌县东南三里发现石阙,1977年10月进行了发掘。发现的无铭双阙采用当地红砂石制成,东西相距8米。东阙尚存阙顶,阙身(上部稍残)和基座三件(图一),西阙仅存屋顶一件(图-)。东阙基座长1.45、宽1.05、高0.28米。基座中部有一28×20厘米的方榫眼,与阙身下部长26、宽28、高13厘米的榫头榫合。阙身长0.97、宽0.53、残高1.65米,无纹饰、  相似文献   

5.
双杨府君阙,在夹江县城东南10公里甘露乡双碑村。俗称“双碑”:一为杨宗阙;一为杨畅阙。阙高5.07米,宽1.37米,两阙相距1.29米。由阙座、阙身、阙盖、阙檐、阙顶等组成。形制甚古,风蚀严重,阙面龙虎图案及斗拱等,仅能辨其梗概。  相似文献   

6.
李 业 阙  李业阙位于梓潼县城南 1公里的长卿山脚下。单阙 ,现仅存阙身 ,为独石刻成 ,阙顶为后世所配。高 2 .5米 ,宽 1米。阙身正中阴刻隶书“汉侍御史李公之阙”八字 ,字迹清晰 ,似为后代所刻。其下刻清道光末年题记 ,记叙当时知县周树棠 ,发现此阙残身及移至李节士祠内安置的经过。建国后移此并修亭保护 ,有关此阙的明碑三通也立于阙后。《后汉书·李业传》记载 ,李业 ,字巨游 ,梓潼人。西汉末年举明经 ,除为郎。新莽时举孝廉方正 ,不就。公孙述据蜀 ,累聘出仕 ,业抗拒不从 ,为述所杀。建武十二年 (公元 3 6年 )灭述 ,旌表其闾。故…  相似文献   

7.
1、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六公里的嵩山南麓。该塔建于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平面十二角形,高约四十余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嵩山三阙(即登封县城东四公里中岳庙前的太室阙、登封城西五公里的少室阙、登封城东北三公里万岁峰下的启母阙):均建于东汉,距今一千八百多年。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座阙高约四米,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周身雕饰画像和图案,並有阙铭。  相似文献   

8.
《文物》2021,(4)
正2001年,甘肃省环县曲子镇村民采集到一件带有铭文的瓦当,瓦当现藏环县博物馆。该瓦当对于研究汉代铭文瓦当,以及环县古代史、古代羌史具有重要意义,故拟对其予以介绍,并对铭文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阐发,以揭示其学术价值,以期能够引起学界的重视。一瓦当为圆形,当面直径15厘米,边轮宽1.1~1.5厘米,内轮直径8厘米,当厚1.5厘米。当心为一圆形大乳丁,其外有弦纹一周,  相似文献   

9.
平杨府君阙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杨府君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4公里的仙人桥西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阙坐西向东,前为宽约50米的芙蓉溪,后隔川陕公路是起伏的小山。此阙双阙均保存完好,南阙檐枋头上原刻"汉平杨府君叔神道"等铭文,因而得名。这些铭文现已风化剥蚀大半,仅余"汉"、"平"、"府(?)"3字依稀可辨。民间传说此阙为三国时期蜀将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82,(4)
1978年1月,我馆在县废品仓库发现两件元代铜权。均为方环鼻,束腰六面体。一件呈蓝绿色(图一:左),正面有铭文"至大元年"(1308年),两侧面有蒙文铭文(图二)。相背一面有"杭州路",左侧面有"十号",右侧面有"人字"铭文(图三)。权通高9.3厘米,重450克。一件大半呈铁锈色(图一:右),正面有  相似文献   

11.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中岳庙门前500米处的太室阙,是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由吕常等人在汉代太空山庙前建造的神道阙,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岳汉三阙”之一。太室阙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阙身除刻有文字外,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伎、舞剑、龙、虎、玄武、羊头、斗鸡、犬、避免、赡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象五十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高颐阙是东汉晚期的红色砂岩的建筑物。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阙檐东面残缺.导致日晒雨淋加剧,苔藓丛生,从而引起严重风化。为此,对残损阙檐进行了修复。根据高颐阙的结构.雅安市的气候特征及阙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讨论了薄片检查和 X 衍射分析的结果、修复残缺阙檐的理论基础以及计算、修复的程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岳汉三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岳嵩山的三处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的石阙,阙身的画象和镌刻文字为国内外历代金石学家所宝重,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底)。阙,是建造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艺上的一项成就。古时“缺”和“阙”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所以,这种成双矗立的建筑物称为阙。这种建筑形式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的周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4.
青衣羌人的“青衣瓦当”杨文成宝兴文管所保存两件同模印制的铭文瓦当,其铭文是“青衣瓦当”四个字。瓦当圆形,属泥质灰陶,火候偏低,直径13厘米。瓦当面有廓。内边和外边,中心有直径4厘米的乳突。铭文隶书反写(印模正书),以左旋方向排列在等分区界,“衣”字略...  相似文献   

15.
山东平邑县皇圣卿阙、功曹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圣卿阙、功曹阙是建于东汉初期的墓前石建筑 ,由阙基、阙身、斗拱、阙顶四部分组成。本文对两阙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和画像内容进行了阐述 ,认为两阙是研究古代历史 ,特别是建筑史、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在四川省雅安市东郊的成雅公路侧,距雅安市八公里的姚桥。 高颐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一对扶壁式的双阙。右阙已残,主阙斗拱层以上和子阙均为早年散失。仅左阙(包括子阙)完整。阙的方向是面东南而背西北,它是我国现存的石阙中,保存较完整的汉代石质建筑。阙前左右有圆雕石兽一对,称“天禄、辟邪”,即“天赐其禄,辟除邪恶”之意,兽全长170厘米。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物》1989年第一期刊登了胡顺利同志针对我于《四川文物》1988年第三期上所发表的《成都汉阙刻石铭文考释》(以下简称《成释》)一文而作的《成都郊区两块东汉墓阙铭文补说》(以下简称《胡补》),读完《胡补》,我深羡胡顺利同志的精审,痛责自己的粗疏。服膺之余,我再捡旧槁,始又感《胡补》臆断多于求真,今就所感,辨之如下。 一、关于甲阙——“王君平阙”的名称问题 在《成释》一文中,我不同意前人将1980年在成都东郊所发现的两块东汉墓阙,视着一对原阙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00年第10期发表的《新发现的西汉“尹寿亦王”铭文瓦当》,介绍了1999年在洛阳市新安县西汉建筑遗址新发现的一件瓦当。作者将瓦当铭文释为“尹寿亦王”,不确。从瓦当断残边廓的情况看,瓦当正确的放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在洛阳市新安县游沟村东北约350米的基建工程中发现西汉建筑遗址一处,出土大量板瓦、筒瓦和瓦当等陶片。其中有“尹寿亦王”铭文瓦当2件。现介绍如下。 1.板瓦质地坚硬,制作规整。可分2  相似文献   

20.
吉林集安禹山JYM3319号墓是一座重要古墓。它以形制特殊、墓侧有人面刻石、出土过东晋瓷器,并出土二枚卷云纹铭文瓦当而深受人们关注。2003年,又发现一枚出自该墓的卷云纹铭文瓦当。本文连同前二枚瓦当一并考辨,完整识读瓦当铭文,为研究墓主人及其族属等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